2018.10.29-11.1,山東省小學數學“數與代數”專題教學研討會暨人教社“生本學材”研討會在濟南召開,我縣北京路小學李從剛老師在研討會上執教《稅率和利息》公開課。
李從剛,山東省名師工作室成員,五蓮縣系列名師工作室核心成員;五蓮縣探究式學習研究工作室領銜人,五蓮縣教學能手;具有19年農村教學經歷,形成一定教學特色,多次做市級教學經驗交流、執教市級公開課。
課題:稅率和利息
內容:新人教版六年級百分數單元稅率和利息
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爸爸得到獎金50000元,媽媽工資6400元。
獎金和工資需要繳納稅
根據信息,你想知道什么
(自然流暢落落大方)
評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二、結合情景,學習新知
1.爸爸獎金50000元,應繳納多少錢?
需要知道什么?
比率。板書,稅率
評析:在本環節教學中,圍繞稅率問題,層層遞進,注重自學、交流,突破概念,理解難點。因為納稅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遠,知識的陌生和專業術語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之一。李老師以生活中爸媽工資獎金為依托,讓學生邊讀邊把重要的記下來、交流、質疑。通過計算稅率幫助學生理解,學生計算過程中沒有進行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同學自己嘗試解決,準確的找到易錯點,難理解的點,之后有針對的進行講解,能夠讓學生更加有效的理解。
收入,稅率,應納稅額。
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列式,50000×10%=5000元
爸爸實際收入多少錢?
50000-5000=45000元。
除了50000-5000,還可以怎樣解答?
三生展示。
(思維碰撞放光彩!學生辯論很精彩!)
2.媽媽應納稅。
比較復雜請同學們逐句閱讀。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沒有讀懂?
小組交流,研究解決的方法。
小組匯報。
問,為什么你選擇3%的稅率?
納稅的錢都有什么作用?
評析:上交稅金有什么作用?此環節的設置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意識到作為公民納稅是應盡的義務,明白我國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很好的滲透了了思想教育。
存入銀行的錢會變多了嗎?
還需要知道什么?
需要知道利息和本金的比率是多少。
這個比率叫做利率。
怎樣填寫存款單?
解釋年利率,月利率。
利息到底怎么算的?寫下來。
為什么要乘以2?
(利息的計算方法也在學生的辯論中形成了![強][強][強][強])
利用學生作業對比分析利息的計算方法,學生印象深刻。[強][強][強]
三、新知延伸,生活應用。
今天學習的知識,和昨天學習的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是多少有什么不一樣?
談談這節課的收獲。
用稅率和利率的情境始終貫穿了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不僅讓孩子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評析:
一、數學與生活相聯系
生活中的問題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李老師把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比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溶于生活問題求獎金和工資的納稅和利息里面,很好的體現了數學的現實性。
二、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的形成包括數學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
教師在研究納稅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為什么要納稅?怎樣納稅?納多少稅?納稅有什么好處?納稅的意識貫穿于整堂課,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納稅意識。
三、落實學生為主體。
有專家做過一個比喻,課堂的問題就像籃球一樣,在學生中間傳來傳去,在傳的過程中,就是學生研究的過程。而老師就是這個過程的發球的人或者是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