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說,我們很多時候會花大量的時間在淘寶上閑逛、想要買一件衣服,還要貨比三家,比較來比較去,可能花了2個小時,只是為了買一件100元的物件。但是,對于填報高考志愿、選擇哪家企業入職、選擇哪個創業領域等等,可能都沒有花上2個小時的時間。顯然,填報志愿這種選擇要比在淘寶上挑一件100元上下的衣服重要的多,要考慮的情況、內容、細節也多得多,需要的時間顯然要更多。然而,大多數的時候,人們寧愿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淘寶上,而不愿花時間在創業領域更多的思索呢?
人類思考的維度能力是呈正太分布的。和人類社會很多領域是一致的。
大多數人思考持續能力都維持在一個三維度水平,即考慮一個事情主要的3個方面因素,然后做出選擇。比如逛淘寶買東西,價格、樣式、性價比這3方面,是大多數人都會考慮到的,當然不同的人考慮購買的選擇時,會有略微不同的考量因素。即使放100中相同的商品在購物車中反復比較,也只是基礎幾種因素的數量比較。因為現在商品極大豐富,一個電視都有很多種品牌,人們往往會陷入幾個基本因素的數量品牌的比較,而花去大量的時間。但是,因為考慮的維度因素等于或少于三種,是大多數人擅長的,能在比較之后做出選擇,造成大多數人在生活需求等上面的選擇,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只有少部分人有選擇障礙,不能夠在基本的思考維度上做出選擇,我們稱之為選擇恐懼癥或者選擇障礙。同樣的,世界上也有小部分人能深入思考一項工作、任務的艱巨性,能在做之前考慮任務的各種因素,可能產生的各種后果,可以采取的各種應對措施。這是一種多維度、高維度的思考能力。這一類人,古有諸葛亮、馬良、劉伯溫,近有馬云、貝索斯等人,其實不光光是這些閃亮的人物,我們只要環顧一下身邊的人,總是能夠發現,有那么幾個朋友、同事、家人,干事情總是很靠譜,做事情大概率能成功,講一些話總是比較周全。這些人并不是天生就做事能力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知道多維度、高維度思考的重要性,思考以后再行動,提高行動的成功率。
即時反饋機制
人們對做出的選擇大多希望得到即時的反饋。逛淘寶、京東很愉快,選擇——下單——到貨,今天做出選擇,明天收到反饋,快遞小哥成為最為期待的人。喜不喜歡,第二天就知道。發微信,刷朋友圈,反饋更快。這個世界的進步,發明的工具和商業模式,讓人們越來越沉浸在即時反饋的快感中幾乎無法自拔。如果現在打一個人的手機,響鈴超過20秒就是不可忍受的,無人接聽更是對撥打者直接的心靈創傷了。
然而,任何稍微復雜的任務、工程,都是必須在以終為始的方法下,從最終結果的共同想像,一步步地向起點開始推演,通過多維度、多因素、多情況的各種考量,在每一個節點設置歷程碑,設置進度指標,預設可能問題,制定采取措施,規劃合理時間。更重要的是,一個復雜工程,當所有的規劃方案制定以后,可能要開始幾個月、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施過程。所有的預設,都不可能明天就有反饋,而是要等相當長的時間。
就像查理芒格說的,我們做出選擇之前,要做好所有的準備工作,一旦決定做出,我們就坐下來等待,等待時間的回報。
人的思考模式是可以持續改進,可以習得的。
大多數人的思考是短線、三維度、即時反饋式的,這是人類動物性的基因基礎,與生俱來。只要看看嬰兒的行為就能很好的反映這種思考模式。這種模式,對人類早期歲月,讓人類能夠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生存下來。在食物缺乏的時候,盡量每一頓都吃到所有的食物,馬上積累脂肪,預備下一頓的無著落;在碰到危險情況的時候,即時反饋,立即采取行動措施,遠離危險保全生命等等。但是這種模式,進化了幾百萬年,在現在這個人類社會化大協作,經濟全球化,分工無比精細,高價值的任務時間跨度長的時代,人類與生俱來的思維模式已經根本無法適應大規模的社會協作。
短線思考、低維度思維,就不能很好地通過持續的同頻共振與他人發生協作,特別是思維層次在高階維度的人類,相比較而言,不同維度思考的兩個人,甚至可以說是兩個物種。就像一個象棋大師和一個新手下棋,大師從一開始就已經預設到最后的殺局了,新手還焦灼在下一步該走什么子。這種落差,根本無法形成對戰的可能。
幸好人類大腦的好處就是可以用自己的大腦來控制大腦的思考,通過習得方法來改進自己的行為和思考模式。通過每日的持續提高一個思考維度,放棄一部分即時反饋獲得的安全感,進而鍛煉持續深入思考的能力,在選擇做出之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的能力。讓思考的維度和深度每日前進一點點,持續的做,等待復利的奇跡。
當然,進步并不是每天都有,都能感受到,給自己力量和鼓勵就特別重要。要相信長期的力量,時間的力量,同時也不要高估短期的效果。起步階段,很難看出效果,很多時候會陷入困頓,會發現我這樣做下去,這樣走下去,能不能得到期望的結果。進步總是螺旋式的,不可能是一條直線上升,我們只有知道了規律,知道自己目前所處的階段,才會安下心來持續成長。
思維的改變,最終的驅動力是我們想成為那個期盼中的自己,想成為那個更多掌握自己命運的人,只有你自己才是點燃自己改變的原動力,只有你自己才是成長的最終受益者。
畢竟,你的成長最終也只有你自己在意,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