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和朋友在學校附近散步。突然一陣音樂響起,整個學校的喇叭都被這首歌占領。
我駐足聆聽了好一會兒,想象著此刻正有許多人和自己一樣,在夕陽的余暉中,被一首歌觸動心弦,滿意地等待夜晚的到來。
事實上,學生們照常行走。他們臉上看不出悲喜。
麻木,平常,沒有一絲波動。
朋友說,大抵你是很久都沒聽到過公共廣播播出的音樂,所以帶點新鮮感。
對于已經聽了無數遍的人來說,這些早就帶不來半點感動了,就像死水一樣,激不起半點漣漪。
意料之中,又有點嘆息。
也許人越長大,越難感受到快樂,占據生活的,不是無聊,就是忙碌。
一件件的事情體驗過了,哭過了,笑過了,也就麻木了。
新鮮感的流失,讓我們對一切司空見慣。
第一次看日出,半夜起來,眼里全是光,滿心期待,連困意都忘了從腦海里出現,只記得那天噴涌而出的陽光。
天天日出,我們只看到一顆滾燙的球一次次地從下面冒上來,無比刺眼。
一朵漂亮的玫瑰,偶爾開了,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和贊嘆。
年年開放,我們便把它當做是空氣,視而不見。
情侶互送禮物,第一年雙方激動地抱在一起,發誓要海誓山盟,矢志不渝。
第N年,吵了無數次的架的兩人,即便面對昂貴的禮物,也不會多看兩眼,收過來就丟在了一邊。
在經過無數次錘煉后,終于,我們變得波瀾不驚,變成了得體干練的大人。
仿佛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可是,內心的某個聲音分明地在講,這是心中的熱情在逐漸消失。
一種名叫青春的東西,正在一去不復返。
我們都是時代的野獸,爪子折斷了,尾巴也老了。頭低下了,背也弓起來了。
我們正在慢慢地消失,可是,并不感到甘心。
每一個感受過熱烈如火生命力的個體,都忍不住懷念那時的自己,勇敢、無畏、永遠帶著空杯的心態面對好奇的世界。
有一小部分人抓住了永遠年輕的秘密。
這種年輕,并不是外貌帶來的。而是面對未知,永遠像個新生兒一樣,沒有抗拒,沒有習以為常,沒有司空見慣。
他們愿意擁抱新鮮的事物,讓這種沖擊力洗刷自己的內心,貪婪地吸收讓血液加速跳動的新鮮感。
就像秋日清晨凝于葉尖的一顆白露,晶瑩,透亮,不摻雜一絲雜質。
我們常說返璞歸真,返老還童。也許自我割裂,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
30歲的人,可以分裂成2個15歲的人,每一個15年,都是全新的15年。
我們不是帶著過去的經歷負重前行,而是帶著過去的經驗重新開始。
以孩童的眼光看待世界,不對任何一種行為理所當然,不過于依賴過去的見聞,不在任何平原停留。
不要回頭,一直向前走,重新去聆聽那曲被自己忽視的音樂,慢慢地,我們會和青春相遇,和生活和解,然后感慨一句:
日子,其實挺有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