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為仁心?
? ? ? 說到“仁心”,很多人愿意把“醫者仁心”與“師者仁心”放到一起比較。一個為白衣天使,孕育著未來,讓生命有希望;一個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培育著未來,讓國家有希望。強調“仁心”絲毫不為過。
? ? ?可是不知是何時,我們的社會出現了這樣一種思潮,這兩種受人尊敬的職業成了一些自媒體和網民討伐的對象,抹黑他們成為一種流行,令人心寒……記得幾年前有一部電視劇叫《醫者仁心》,他全景式地展現了當今醫療行業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問題,也真實地揭示出我國醫療行業在商品經濟大潮中的生存環境,反映了包括醫者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訴求。那就是呼喚醫者仁心的回歸,呼喚醫者的職業道德和治病救人的良知,重塑醫者和醫院的良好形象。
? ? ? 我們的教師行業何嘗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校園也不是凈土,我們也會受到市場化大環境的沖擊,我們承認我們的教育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是教育有他自己獨特的規律,一味地抓住個別問題,口誅筆伐,是否破壞了教育的生態呢?
? ? ? 君可見,廣大一線教師背著沉沉的包袱,頂著來自學校和社會的壓力,沒白天沒黑夜的工作;君可見,廣大一線老師,拿著微薄的薪水,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君可見,廣大一線老師,在升學率和分數的指揮棒下,疲于奔命與“課改”和“應試”之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 ? ?不可否認,我們的教育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我們離真正地創新教育有很大的距離,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更理性地思考一下,如何破解教育改革中的堅冰,如何發展我們的教育更重要?
? ? ? 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而教師現在卻承載的太多太多!《醫者仁心》中女護士長劉敏是一名很優秀的護士,她的遺書中決不讓孩子再當護士,因為護士太累了,她用她的死來警醒后人——重視醫生的處境!而一位專家經過數年的跟蹤調查,發現中小學教師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優秀人才的并不多,即便是十分優秀的中小學教師,他們的子女能成為杰出人才的比例要大大低于其它知識分子階層。這與一線教師生存壓力大,工作量過大,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恐怕有很大的關系。
? ? ? 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靈魂與靈魂的交融,是人格與人格的對話。我們的社會應該真正地關心教師,關心他們的切身利益,讓每個教師都真正感受到教師職業的光榮,而不是那句笑談,教師漲工資——“空調”。發展教育,從關心老師入手,我們的教育大業才有可能實現。
? ? 《醫者仁心》中的主人公武明訓有一段臺詞令人印象深刻,“我們抱怨醫院,抱怨醫生,但我們自己是不是合格的患者?就是說你對生命這件事是不是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是的,當我們每一個人在抱怨我們的教育制度,抱怨我們的學校,抱怨我們的老師時,我們是不是也在浮躁,也在推進教育的功利化。
? ? ? 教育改革是去除教育功利化的途徑,但是在這條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我們需要耐心,需要恒心,需要包容心,需要真正地對教育肅然起敬,我們教育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 ? ?紅燭有淚,請觀者仁心,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