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心理研究所所臨床組畢業,持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
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5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近7年。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情緒教育、親子教育咨詢、人際與家庭溝通等。
工作之余,他仍希望通過書寫,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自省的心得,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痛苦、不安的朋友,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療愈之路。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facebook網頁,目前粉絲人數已突破26萬。
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討論,學習面對情緒,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的問題,學習在溝通中傾聽、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以及如何寬解苦痛,跟自己和好。
著有:《我想傾聽你》《給情緒多點時間》《找一條回家的路》《跟自己和好》《讓孩子有好有人緣》等。
“當煩心事來找我們的時候,請給它時間,聽聽看它要說什么。
它常常在告訴我們,外在的變化太快,快到我們慢不下來,快到很多事都被我們忽略,快到常常覺得自己忙不完?!?/p>
對于內在情緒、父母子女、不完美與愛,盡管我們走過再長的路,看過再多風景,都始終理不清。
臺灣臨床心理師洪仲清,這回帶領我們走上一趟旅程,過程中,他解讀與解說你我心中的疑惑,引導你我漸漸地放下心中重負,漸漸地看清愛與關系的各種面貌與本質,然后找到與世界和解的方式。
我們如何面對過去,常決定我們看到的未來,所以我們需要常常內省,否則我們就容易轉鉆牛角尖。
在一段關系中,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愛一個人是因為愛我們自己,也常常因為討厭自己,所以討厭對方,所以,把投射對象收回到自己身上,不論我們在關系中感受到什么,問問自己,我們的影子藏在哪里?
慢慢因理解而接納,逐漸看淡而看清。
我們選擇了我們未來的樣子,因為一段關系是相互影響的,要去思量和自省,否則我們就可能忘了我們原本的樣子,又不知道為什么,從而迷失了自己。
不過需要承認,很多時候自然涌現的情緒讓我們無法如愿地處理關系,但我們需要懂得真實面對自己,其實你盡力了,要讓自己知道,這很重要。
學會愛自己,愛自己的基礎就是妥善照顧好自己,維系健康。
狀態不好的時候,我們會抽煙喝酒、沒有節制的消費、開快車、大吃大喝、沒日沒夜的工作等讓自己更不好的行為,這些不僅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惡化問題。
平時的自省、及時自覺很重要。
暫停下來,用等待去沉淀,才能有機會躲開自毀的惡性循環,以健康行為去回應困境,才有可能讓大事化小、小事消失。
END
因書明理,以慈懷道。慈懷共讀,每7天共讀一本經典好書,我們一起讀書,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