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相信已經被許多人問爛啦,而且更多的人都也已經給它作出了不少妙答,有闡述的,有援引的,有演講的,有實踐的......總之,各色各樣的答案令人心領神會,常給人醍醐灌頂之感。
但是,被灌過幾次之后,過段時間之后,我依舊會回歸平常,就好像是受了周期率的魔力一樣,這個問題隨著時光的流逝會時不時的懸在腦子里,掛在心尖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的覺得很多事情不能再以游戲的態度對待啦,很多問題也不能在似是而非的騙自己啦,就像這個"我為什么讀書?"這個問題,以前看看別人的回答,覺得挺有道理的,說的挺像那么回事兒的,然后自己的感覺也就稀里糊涂的跟著別人去啦,感覺自己也會認為是這樣的。但是,慢慢的,事情發現不是這樣的,我騙不了自己,那之前一時的認同并沒有讓我一直處于一種接受的狀態,時不時的還是會迷茫,還是會彷徨。所以,我覺得,不能再這樣啦,我騙不了自己,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只是一味的麻痹,蒙混過關,以這樣的方式來麻醉自己,對自己來說只是在浪費時間,時間對我們來說,是多么的寶貴啊,尤其是在這年富力強的階段,迷茫簡直就是這一階段的最強殺手啊。
我開始強烈的認識到"我騙不了我自己"這一事實,哈哈,有點可笑是吧,這么多年了,這么簡單的道理,我到現在才明白。我騙不了我自己,于是我開始認真的想自己為什么要讀書,而且還這么樂此不疲的去讀?這個問題我在讀書的時候想,閑來無事的時候想,晚上躺在床上的時候想......我回憶了我之前讀過的一些書,發現,好多其實我都記不起來啦,但是我卻并沒有丟失讀書的動力,依然時不時的在讀著,這是為什么呢?
后來,也是一次靈光一閃,我突然感覺到,其實讀書并沒有使我學到很多知識,相反的,讀書的時候可以使我快速安靜下來,能夠靜靜的去思考,去思量。認識這一點后,我感覺有些高興,這可能就是我一直堅持讀書的一個動力極吧。安靜的力量真的很強大,有時候我火氣大些時,進攻性強一些時,當時如果我克制住了自己,但是心中的怒火未消,這時我拿起一本書靜靜的看,靜靜的想,慢慢的,書看完了,心火也熄了不少。讀書給我帶來的這種安靜的感覺,給我的這種安靜的力量,讓我去思考,去想象,使我感受到開卷還是蠻有益的啊~
讀書,讀別人的書,就是讀一個人的故事,經歷一段不一樣的旅途,看一程不一樣的風景。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多出去走走,多到不同的地方看看,多體味一些不同的文化,感受一下不同的風俗。走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就想多看一下人世間的風景,傾聽一些他人的人生故事,就想多走多看多想多經歷,經歷人間百態,看清人情冷暖。就這點想法,但是我的現實情況真的很無語,隨時出門去對現在的我來說是個很奢侈的東西,我不能隨自己的意來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在目前現實的世界里,我不能去過我想過的那種生活,但是我仍然向往那種生活,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我現如今的世界里,我能選擇的只有多去讀書,通過書來了解我能了解的,去看我盡可能看到的風景,或人,或事(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但我知道肯定有好多東西我是看不到的,那么就盡可能多的看到我能看到的吧~)。我不知道讀書這個習慣我能堅持多久,但是我這個想看風景的心卻一直都在跳動,我想心臟會一直跳動下去,所以伴隨于心的讀書習慣一直也會在呢吧,這也算是我的一個動力極吧~
讀書,對我來說,無疑還是一個收獲知識的渠道。老實說,在這一渠道里,我的收成并不是太好,但是,總歸它能開闊我的眼界,收獲一些知識;同時,再看的過程中,我有時也會關注故事是怎么寫的,情節是怎樣描述的等等這類寫作方面的問題,寫作這東西,我覺得要是有內容的話,文章就好寫,就容易上手,但是如果沒有內容的文章,只是通過編撰,修辭等是很難寫出來的好作品的,這也算是我"看書想寫作"的一些粗淺認識吧。這些獲得的知識,這些零碎的思考等也算是我堅持讀書的一個動力極吧。
......
或許還有其他潛在的動力極,但是到現在為止,我只強烈感受到了上面這三種,其他的我并沒有發現它們,這三種動力極已足以支撐起我繼續向前的腳步了。其他的或許現在正很好的跟我的元神和諧一體的相處呢,我相信在時光這位檢察官的眼下,我會慢慢的抽絲剝繭,一層一層的揭開"我為什么讀書的面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