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懷化電(通訊員彭嘉勛)為響應國家號召,幫助教育資源匱乏、基礎教育薄弱的農村小學優化教育資源、提升教學質量。湖南工程學院電氣信息學院“情系思蒙,弘揚科技,點亮夢想”暑期社會實踐團一行12人以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以拓展文化知識、培養興趣愛好為主,組織開展科教幫扶活動。7月14日實踐團經過5個小時的顛簸旅程抵達目的地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思蒙鎮中心小學。將在活動地點開展“科技引領未來”小制作課堂、電器義務維修、“紙短情長,見字如晤”溫暖課堂、衛生健康教育課堂四大主題活動。通過科教幫扶,以青春大學習,奮斗新時代,助力脫貧攻堅。
科技服務下鄉村,義務維修系民情
???“老人家,我們這是義務維修,您把錢收回去,再給錢,我們就不幫您修了。”這是電氣信息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在電器義務維修過程中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電器義務維修是湖南工程學院電氣信息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思蒙鎮中心小學開展科教幫扶活動的一部分,活動一開始,許多村民紛紛上前咨詢維修范圍,然后回家將損壞的電器拿來修理。記錄人員進行登記并貼上相應的標簽,維修人員認真地對損壞電器進行修理,從拆卸裝置,檢查電路,再到解決問題,他們的默契配合保證著維修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隨著活動的進行,送來的電器種類越來越多。
“這電器復雜精密,但是一個地方出了錯,就覺得用不了了,其實只要找出出錯的地方,修修就能用的,只是修理店太遠了,我們根本沒時間拿過去修,而且,修一次好幾十,還不如再買一個,這次你們專業的高手來了,還是免費維修,我們怎么不高興,要謝謝你們好心幫我們。”他們認真負責的態度、嫻熟的修理技術和樂于奉獻的精神得到了廣大村民的一致好評。一兩天的時間,志愿者們起早貪黑,相互協作,扎堆在維修電器的教室中,努力的去修好每一件電器。
據活動統計,此次共收到損壞電器30件,修好27件,修復率達90%,其余器件均由于電器原配件損壞,對于無法提供配件導致維修受阻,志愿者提供了維修的專業意見和建議。此次維修活動,實踐團成員不僅僅實踐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更是收獲了大家團結合作取得成功后的喜悅。而村民的稱贊,則是對大家的肯定,讓每一位志愿者更加努力的投入到接下來的工作中。
愛予童心,科技點亮夢想
“老師,我把我的小作品送給您,您辛苦了。”這是在電氣信息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成功開展“科技引領未來”小制作課堂后,一位小朋友對志愿者說的話。“科技引領未來”小制作課堂是湖南工程學院電氣信息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在湖南省懷化市溆浦縣思蒙鎮中心小學開展科教幫扶活動的一個部分,旨在激發孩子對科技的興趣,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為科技創新埋下種子。教室最前排的兩個小女孩熱情的問道:“老師,你們熱不熱呀?看你們都滿頭大汗的,快坐下來歇歇吧!”說完便起身為他們搬凳子,這細微的動作令志愿者們甚是暖心。
課堂還未開始前,就早已有孩子守候在教室旁,從他們稚嫩的臉龐上看到的滿是求知的渴望。
課堂上,志愿者們發揮專業優勢,將科學知識帶進課堂,在對科技作品逐一展示的同時,將其科技原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與孩子們進行互動交流,深入淺出。隨后志愿者帶領40名學生進行現場DIY科技作品,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想要制作的小作品,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導和細心講解下,孩子們認真制作,當遇到困難時也積極地向志愿者們求助。一個半小時之后,一件件科技小作品被展示出來:電動滑行飛機、雙翼風力賽車、泡沫小沖鋒艇等。孩子們爭著上臺講解演示自己精心制作的小作品,直呼被科技的神奇與奧秘所吸引。
愛暖童心,溫暖課堂
“老師,請您過來一下,我有一個禮物要送給您”在志愿者們結束溫暖課堂的教學后,小朋友悄悄的拉著志愿者到教室的角落把自己的制作的賀卡送給志愿者。看著孩子稚嫩的筆跡,簡單樸實的語句,間或夾雜著的錯別字,一股暖意涌上志愿者心頭。
“紙短情長,見字如晤”溫暖課堂是電氣信息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的志愿者們為孩子們設計的一個關于情感表達的互動型教學課堂,志愿者們希望通過這堂課讓孩子們學會如何表露自己的心聲。志愿者們在課堂上與小朋友們共制賀卡,讓孩子們通過一種溫情的的方式傾述心聲。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給賀卡上色,并在志愿者的引導下寫下自己最想說的話。“我為自己能給小朋友上這樣的一堂課感到驕傲,也覺得十分溫暖,我很慶幸參加了這次三下鄉活動”參與了教學活動的志愿者在活動后這樣在心得中寫到。
大山深處的教育關愛
團隊成員進入課堂,為孩子們上了一場夢想課程,為孩子們傳遞外界的訊息,與他們交流,給予他們生活學習的希望。本次實踐活動團隊中的成員來自大江南北,隊員們通過講述自己家鄉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大山之外還有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令人驚喜的是,孩子們的知識比想象中豐富許多,不少問題都能對答如流。然而在問到是否曾走出過大山,到過家鄉之外的地方時,卻是異口同聲回答“沒有”。走出大山對他們來說遙遠而虛幻,也許他們中的很多人,依舊會在這群山的包圍中度過與他們祖輩別無兩樣的一生。團隊成員們希望能讓他們看見,世界不只是目之所及的小小一隅,遠方的天地廣闊而美麗,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懷抱著自己的美麗夢想,擁有更加豐富多彩的人生。
本次的教育關愛活動,實踐團希望通過關愛和教育的方式來溫暖思蒙鎮的兒童,豐富他們的文體活動體驗。并讓他們能夠在本次“三下鄉”關愛服務中獲得更加多元的知識,對未來有更多美好的憧憬,也希望能夠通過這次活動提升教育對于文化建設的關注。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
經過幾天的教育關愛和科技幫扶,實踐團成員們深深感受到了大山深處的教育資源與城鎮教育水平的不對等,“教育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與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是密不可分的。盡管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逐步在提高,人們等腰包也越來越鼓,生活越來越富裕。但是必須承認,還有相當一部分的農村,并沒有真正的富裕起來。很多家長還是忙于工作,疏忽對孩子的關注,自然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根本不放在心上,只關注到孩子的一日三餐和日常的安全問題。”實踐團成員們感慨道:“在這里的教學環境和學習氛圍與我們相比,確實差的不止一點,農村的教育比不上城市的教育是現實的,留守兒童普遍存在。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還是懂得了很多農村的現狀,也希望在將來,教育資源的差距會逐步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