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處在一個會迅速被淹沒的時代,它經驗報廢特別快。最牛X的不是你有多少過去的經驗,而是你有多強的學習力。“能力”早已無法作為簡歷上的關鍵詞來吸引別人了,將能力結果化、結果認同化,這份認同來自于你的自媒體,遠比一份簡歷更有說服力。
按照每個人都有一顆“向好之心”來說,大部分人想變更好,少部分人會去踐行,極少人能夠做得很好,而取得巨大成功的更是鳳毛麟角。就我個人而言,我介于第一與第二類人之間,想變更好,階段性去努力踐行,卻似乎總是不得要領。機緣巧合下加入了一直在關注的六神(簡書簽約作者彭小六)發起的“如何建立個人品牌閱讀群”,于是本來讀書一直不規律,也不挑書看的我,跟隨群里的伙伴一起開始了為期一周的主題閱讀。
在05.23-05.30期間,我閱讀了三本紙質書+一本電子書,參加了一場2.5天的行業代理商大會,周六正常上班,周日陪孩子耍到下午三點。但其余的時間,利用間隙及其余時間,我讀書、做筆記,將前后知識融會貫通,最后決定交這篇作業。
1.當你不知道讀什么學什么時,從主題閱讀撕開一個口子。
當我們想要學習,卻經常茫然、跟從,以學習為一種安全借口卻并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時候,知識積累,專業能力,上升空間可以作為較為精準的三個維度去開展。六神這次給的方向就促使我新入了5本同學推薦的書。
未知→很多→幾本經典→幾種觀點→幾項實踐,其實只要去檢視閱讀了,你終會有所收獲,讀得越多,越能分辨雞湯和干貨,提煉核心觀點,作為工作、學習準則。
2.讀完了還要做筆記?應用書評拯救筆記復雜患者。
作為一枚勤奮的讀書人,我深知不做筆記如不讀書,根據遺忘曲線你很快就會忘得連一個關鍵詞都不剩。所以就在我讀完第一本《精進》的時候,我已經對這階段的學習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但《別告訴我你會記筆記》給了我一份喜出望外的禮物:讀書可以只寫“A書評”(Action書評,即應用書評),從讀過的內容當中節選出可以活用在自己生活或工作中的內容作為行動計劃。
厚厚的一本書,在閱讀的時候,做好不同顏色的記錄。看完了利用回看的時機再篩選哪些是真正有用的,逐條羅列即可。
3.先天缺失的技能,還有可能學會嗎?
這真是一件不能再糟糕的事情。譬如很多人和我一樣,小時候或因為家庭意識或因為個人愛好,壓根沒有正兒八經學過一些常見的技能,譬如繪畫。可是,現在手繪、手賬這么流行,你說你不會做,真的好意思嗎?如果你的Boss已經對你不會手賬這件事表示不滿了,你還能厚著臉皮怪先天么?要知道公司只會請會做事的人,你不斷學習就是為了不至于在公司突然要求你具備某項技能的時候,顯得江郎才盡。
注意力是生命,學習力是未來,如果你不善于捕捉Boss的期待,捕捉到了也不具備習得的能力,那么外職業生涯一定會很快受到內職業生涯的影響而停滯或倒退。
既然學習新技能這件事,對于想要建立個人品牌是那么勢在必行,我只能說,方法只有一個:去學。
如何開始?
我的想法是先把六神推薦的自學手繪的書籍,相關課程,他還會舉辦的課程,都密切關注起來,該買的買,該聽的聽,該請教的請教。再把和六神一樣手繪厲害的,譬如曹將(微信公眾號:曹將PPTao)的學習推薦都來一遍,當你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全世界都會為你想辦法不是么(這有點雞湯,但挺鮮)。
所以,你知道了嗎?
4.如果需要這么努力?我還有時間看劇、運動、逛街、旅游嗎?
時間用在哪里,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對想要從頭開始建立個人品牌的人而言,短期來說,要將本職工作之外的大部分時間投入到為建構必須進行的學習和實踐中去。因為比你優秀幾百倍的人現在還在比你更高效地努力著。
當然生活畢竟不是只有工作和學習,想要如何權衡好工作、學習、娛樂的關系,這本身就是要在學習中去領悟的。人不是機器,我們不要過早過度讓大腦達到極限,管理好那根有彈性的弦,不要像書呆子一樣容易鉆到死胡同,通過適當的娛樂時間,放松自己,反而可以催生更多的靈感。
5.我工作中發文很多,但沒發過個人的,怎么開始?
那不是一回事兒。說明你有一定的選題、列標題、文章布局及行文技巧,這與你構建個人品牌沒有半毛錢關系。個人還是要靠“曬”。
我們都是眾才,把目前已有的東西,變成成果展示出來,永遠比作為一個念頭待在腦海、文件夾中要好,這是從0到1,曬什么和怎么曬,是要考慮,但從單點出發即可,小步迭代,塑造有血有肉的個人品牌形象,畢竟沒有誰是沖著你是天才這件事來的。
關于曬什么:你擅長的。保持穩定的調性+持續的價值+鮮活的態度,就能逐步建立你的個人品牌基調。
關于在哪曬:我個人建議,可以在簡書和微信公眾平臺來展現,如果你單位領導及同事對個人展露這件事不太感冒的話,暫時不用分享到朋友圈。畢竟你剛剛起步,無名無實,如遇鼓勵自然很好,如是批評則很可能讓這條道路就此夭折。當你后期建立較為穩固的個人品牌,
底氣自然深厚許多,此時亮出來,效果事半功倍,也有助于職場加薪升職,獲得行業更多關注。
6.如何保持這種飽含學習熱情的狀態?
一段時間的努力拼命,會迎來短暫細碎的進步,這是短期激勵的效應。但就像健身,會遭遇平臺期,沒什么改變的狀態會讓很多人堅持不下去。其實學習真不是靠意志力就可以堅持下去的事兒,所有的堅持,都是因為熱愛。
把原先消費式學習心態調整到生產型學習心態頻道,讓自己可以一環套一環,直至成為在這個領域某個話題擁有話語權,然后進入下一個。
另外,謹防“遇人不淑”。即傳說中“吸血鬼”一樣的人,這里打個比方。現實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人,跟他相處一段時間后,會發現自己疲累又空虛,似乎“吸干”了我們的精氣神,無法振作地做事。這類人會通過傳播負能量、否定、嘲諷等多種形式讓我們原本熱血沸騰心逐漸冷卻。可以試想一下,有哪些人,哪些事,會讓我們這樣?反之,那些能讓我們興奮、激動,充滿干勁的人和事,應該多接觸,這與打雞血無關,在我們孤獨的前進路上,總是需要一些同伴和掌聲的。
這篇文章與其說是寫給大家,其實更是寫給自己。不能在停留于觀念中了,從單點出發,從小處做起,就像這篇文章,把之前一直躲在工作背后的套路、技巧、行業限制統統丟掉,放到更多可能看到的人面前,也許有人成了朋友,有人愿意給你指導,也有人愿意費精力來批評你,無論收獲的哪種,重要的是你做了,你知道從一件事的結果中去總結更多可以開展下一事項的路徑。用足夠的量變去喂養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