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請注明作者:藍焰的小蝸牛
由于在簡書的部分評論比較有意思,所以提前強調幾點:
====== 以下為原文 ======
不鋪墊,不廢話,今天蝸牛君跟大家討論電梯上左行右立的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這篇文章戾氣十足,有些偏激。但也僅供各位參考,歡迎提出不同的意見,兼聽則明。
還有,由于各個地區的規范不同,「左立右行」和「右立左行」在文中都通用。
還有還有,嫌麻煩好多字的同學,直接劃到底部就能看到觀點了,歡迎幫我分享!感恩!
為什么我莫名其妙開始扯電梯了
看新聞了嗎?
據報道,今天上午,湖北荊州安良百貨內,一名30歲女子被卷入手扶電梯,電梯被打開后,女子已無生命跡象。
據湖北報刊楚天都市報官方微博引用自稱受害人家屬的新浪微博網友@kkcake 描述,當時這名女子抱著3歲的孩子踏上扶梯最后一塊踏板時,踏板松了,女子被攪入扶梯不幸身亡,孩子被舉出來沒受傷。
而這條新聞的背后,不僅是國內電梯質量的隱患問題,更是我們全民參與的「破壞電梯行為」,也許這么說有些過分,你已經開始討厭我了,跟你道個歉,然后咱們慢慢繼續聊。
不廢話,我直接開始說我的想法噢。
萬物的開始和罪惡的起源
我在查閱資料后發現很有意思的事情,對于電梯「左立右行」,無論政府、媒體還是民眾的回答都是一致的:
因為遵守規范才是文明的表現!
因為這樣才能給有急事的人先上!
因為這樣電梯的效率才高!
似乎這么看來并沒有什么問題,一切盡善盡美。
再來媒體是如何用「文明」來引導社會輿論的,以下是我隨手截取的三張新聞圖片。
看看這主旋律的措辭!對于沒有遵守的人,媒體卻將其丑化成為「低素質乘客」,而遵守這一規范的市民則美化成文明和諧社會的優秀市民。
啊!對了!再來看看貼吧大家的反映……
認為雖然不至于道德綁架,但我也絕對沒有上綱上線。之后我會告訴各位,這樣的想法就是拿生命安全開玩笑!** 左立右行的規范,根本就是偽科學!**
人類學會獨立思考,多他媽困難?
第一次聽到這個規范,蝸牛君就感到無比的困擾。原因在于:
著急的人為什么不走樓梯?
電梯這種為站立設計的工具,可以行走?
人都站右邊,電梯不會損耗?
人流量特別大的時候,也只能站一邊?
不懂就問,于是我找了幾個好朋友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那你告訴我,為什么不支持?
我的文筆不好,只能分點告訴你我不支持的原因。
原因一
扶手電梯的所有設計都純粹為了乘客站立而設計,而且扶梯上的臺階不符合人體功能學的設計,在上面走動并不安全。
所以「左立右行」中的「行」,請不要這樣做。
原因二
地鐵電梯設計就是為了并排站立 2 個人設計的,如果長期乘客都站在一邊,會對驅動鏈條,導軌,梯級滾輪等造成不平衡磨損,有安全隱患,后果你明白的。
原因三
西方國家和港臺地區都有這樣的規范,但需要注意的是,國外一樣發生過類似的電梯事故。而且要記得,中國扶手電梯一般是 10 - 20 萬元上下,而西方國家是百萬級別的。
原因四
著急的同學怎么辦?我建議走樓梯,或者等待十幾秒鐘。
不僅是為了效率,更是為了安全。
別自己瞎 BB 啊,證據呢?
- 2011 年北京地鐵動物園站出現電動扶梯事故后,京華時報指出左行右立是不安全的行為,可能是造成電動扶梯事故的誘因之一。
- 上海地鐵是中國早一批推行的城市,但自 2012 年 12 月開始,上海地鐵取消自動扶梯左行右立, 稱該標準不安全。
- 在日本,電梯的許多地區如大阪或名古屋,電梯是明文規定規定禁止在上面行走的。
- 一份西子奧的斯電梯有限公司的公開報告指出,實行“左行右立”,右側輪子的受力是左側輪子的 3 倍,長此以往,這些輪子將會先行疲勞、磨損直至報廢。此外,當乘坐下行或 35° 傾角的自動扶梯時,右立比左行要安全10多倍甚至幾十倍,而往下行走,還易造成自動扶梯的沖擊或晃動。
- 據媒體報道,在去年7月北京地鐵 4 號線電梯事故后,中國電梯協會副秘書長張樂祥指出,公眾乘坐扶梯最大的誤區是“左行右立”。因為扶梯上的臺階不符合人體功能學的設計,從而造成在扶梯上走動很不安全。
- 國標 GB16899 是扶梯的制造規范,制定出發點是保護乘客和維保人員的安全,其中規定"扶梯在沒有運行時,也不能做為樓梯使用",何況是運行狀態,在扶梯上行走,本就是不安全的。
- 一般建筑的樓梯每級約為18厘米至20厘米,而自動扶梯一般為30厘米,這一高度明顯不適合行走。建筑樓梯每隔十多級臺階會有一個安全緩沖平臺,而自動扶梯不僅沒有這個平臺,其設計寬度也僅容兩個人站立,走動起來容易撞到旁人,一旦有人摔倒,容易帶來連鎖反應。
最后結尾說兩個補充:
左行右立,僅僅只是拍腦子想出來的偽道德標準,或者說偽科學。任何事情,都不僅僅直視媒體灌輸的「素質」或「道德」能夠解決的。至少是年輕人們!回歸理性吧!
還有人認為,左行右立是各方博弈均衡的結果,或者說這樣可以方便殘疾人,或者說這樣可以防止多米諾骨牌一樣的乘客向后摔倒,我覺得也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