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初讀的聯想與引申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講述的是牧羊少年圣地亞哥在吉普賽婦人的解夢引導下,前往埃及金字塔找尋寶藏的故事。在路途之中,圣地亞哥遇見了幫助他的“天命之神”撒冷王,賣水晶的保守商人,一心向往煉金術的英國人和隱居在沙漠綠洲的煉金術士……在找尋寶藏的過程中,圣地亞哥歷盡艱辛,結果最后卻發現心心念念的寶藏就埋在他當初出發的地點。
這本書是好友前幾日推薦給我的,當時就在書城下載了,但是今天才想起來讀。整本書采用寓言的手法呈現故事,故事情節較簡單,加之篇幅短小,一下午的時間就讀完了。很奇妙的是,初讀牧羊少年,我竟然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它像極了我以前讀過的幾本書。表面的語言和內容,風格很像英國作家王爾德。二者都常采用寓言童話的形式來表達主題思想。王爾德的黑童話曾經給我的童年帶來很深的心理陰影,想必這本書也不只是講述一個探險故事那么簡單。記得小學時有一篇課文《巨人的花園》,節選的部分很適合小朋友,講述的道理也很單純。大概是說巨人有一個美麗的花園,他卻很自私,不讓小孩子到他的花園里玩。最后巨人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和小孩子們共享了這個花園。節選的部分到此就結束了??墒莿h減掉的一部分講的是:其中一個孩子是耶穌的化身,在與巨人的談話中把他帶到了天堂(即巨人已經死了)。最后一部分帶有極強的宗教色彩,雖未明示,但在隱晦的描寫之中也可推知故事結局。但這突兀的黑暗結局至今沒有定論,有人說這篇作品中的巨人就是暗寫王爾德自己,在結婚后有了孩子便感覺生活不似從前,自由之心漸漸死去,宗教的內容只是個幌子。也有人說王爾德是借童話故事來表明自己對基督教的見解,可見解到底是什么也無法精確知曉……可見作品中摻入了宗教神學的元素時常會模糊文章主題。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同樣也有濃厚的神學色彩。宗教的角色至關重要,時刻推動情節和刻畫人物。但我卻感覺這位巴西作家所表達的思想,和中國古代的宗教文化有些許相通之處。小說開頭圣地亞哥找吉普賽婦人解夢,便讓我聯想到我們常常說的“托夢”。樹下埋著寶藏,在樹下小憩夢見寶藏,又如“莊生曉夢迷蝴蝶”一般神秘莫測。在沙漠之中圣地亞哥接受部落首領的挑戰,用“世界萬物之語”與風、太陽、天空對話,引來一陣颶風,和道家“物我合一”的思想也十分相像?!俺颂斓刂?,御六氣之辯”具體的場面大概也就如此吧。孟子有言:“吾善養吾浩然之氣?!闭f的是意在用正義之心來“調養”自己,“浩然之氣”則是由內向外的體現。而在本書中,引導圣地亞哥尋寶的煉金術士一直強調,自己的心要回歸天地之心,要學會善待鼓勵自己的心,才能平靜從容地追逐自己的夢想。個人認為,牧羊少年中的宗教觀念和我國古代的宗教文化有很大聯系,讀起來還是很有共鳴的。
在讀到圣地亞哥到達金字塔但卻無法挖出寶藏的情節時,我自作聰明,認為最后肯定是沒有寶藏的啦,在穿越沙漠的過程中自己已經學會了很多東西,這些知識不就是最大的寶藏嗎?即使最后沒有挖到寶物,也有“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之感。若是真如我所言,那這部作品也只能是差強人意。有可能真正優秀的作品是永遠無法讓讀者猜出結局的吧。我猜沒有寶藏,可它偏偏有。寶藏不在金字塔,竟然埋在牧羊少年出發的地點!整個故事幾經周折轉成了一個圓。曾經也有人用這句話來評價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解憂雜貨店》。幾個剛開始看似毫無關系的故事,因為一家穿越時空的雜貨店,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作品在對人類善良崇高品德的贊頌之外,也暗示了命運的神圣和奇妙。圣地亞哥從無花果樹下出發,最終又回到樹下,經歷的事情像夢一樣迷幻。作者如此巧妙的構思,也為傳達一個道理:寶藏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但我們需要歷盡艱辛,歷練自己才能配得上自己的寶藏。
? ? ? 書中的人物象征,細節及摘抄
牧羊少年這本書人設奇幻,多帶有宗教色彩。單看小說內容,確實沒什么可探討的,不過是一群神通廣大的高人助一個幸運的男孩找到寶藏罷了??墒侨绻褧械娜宋锫撓档阶陨?,也就是說,他們其實都是我們自己,又會如何呢?
首先牧羊男孩圣地亞哥,擺脫了世俗的觀念,摒棄了神父的職位,甘心當一個牧羊人四處漂泊,我們心中肯定也有這樣想做但是不敢去做的事。不要以為圣地亞哥就是敢想敢做的人。在解夢之后,他也曾懷疑夢境的真實性,想著去遠在千里的埃及追夢,不如帶著自己的羊逍遙自在。
當他站在票窗口前,男孩想起他的羊群,決定應該回去做個牧羊人。這兩年內他已經學會了做個牧羊人該具備的種種技巧:他會剃羊毛、會照顧懷孕的母羊,也有能力保護羊群不受野狼侵害。他知道安達魯西亞上所有的肥美草地,也明白每一頭羊的合理售價。
——摘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人總是會迷茫的,圣地亞哥也不例外。這時,神秘的撒冷王就該登場了。如果說圣地亞哥是我們心中萌發的夢想,那么撒冷王的存在意義,就是打消我們在出發前的疑慮。用的不外乎是自我鼓勵安慰的手段,來幫自己下定決心。
前往非洲途中遇到的水晶商人,象征著另一個保守的自己。水晶商人一直想去朝拜,可是卻在籌錢的過程中貪享安樂,最終未能如愿。我們有時何嘗不是這樣?在完成夢想的過程中,打敗自己的竟不是挫折失敗,而是奪得一點小小成就的松懈和自滿。
書中有一點內容,個人不太喜歡。就是圣地亞哥在沙漠綠洲遇到了自己的真愛——法蒂瑪。我明白作者是想借此橋段來闡述愛情與夢想的關系,但法蒂瑪是我唯一無法代入自己去理解的人物。也許這就是我不想戀愛也不懂愛情的緣故吧。但站在客觀角度想想,法蒂瑪與圣地亞哥的關系卻是書中的點睛之筆。作者想要表達的愛和對天地之心的理解,也糅合在兩人的故事中。
書中除了主人公,形象最為豐滿的,便是護送圣地亞哥前往金字塔的煉金術士。甚至這本書的另一名字就叫《煉金術士》。在作者眼里,仿佛煉金術士并不只是一個職業,而是一種境界。煉金本質何在?不過是將一物為我所用,幻化為另一物罷了。在這個世界上,寬泛來說誰都是煉金術士,誰都可以將“石頭”變為“金子”。只不過,要“心誠”。圣地亞哥在尋寶途中曉得自然萬物變化無窮,卻又有其自身規律。他在煉金術士的引導下與心交談,才知道自己的根本需要是什么。所以,煉金術士的形象,使得這部作品不單是勵志雞湯文,而多了許多對自然,對變化和永恒的哲思。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在這篇文章中也只是將自己的感想表露出來,定有一些紕漏之處。但個人覺得讀書總要讀出些自己的東西來。
這部作品情節新穎,思想深刻,語言的張力也是極強,現摘抄幾句自己喜愛的,供其他讀者賞析。
如果你一開始就去承諾你根本還未擁有的東西,你就會失去勇往直前的欲望。
而日子之所以會相同,是因為人們不能珍惜每天發生的事。
這不是個陌生地方,這是個新的地方。
未來的秘密就是現在。
駱駝是不能信任的家伙。它們可以一直走,走了好幾千步都好像不會累似的,可是突然間它們就垮下來,死了。而馬每過一段路就會累,所以你永遠知道該要求它們走多遠,也會知道什么時候它們會死。
一個人往往渴死在棕櫚樹已經出現在地平在線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