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這一天
這一天也蠻好玩,蠻深刻
一早醒來,滿心滿腦滿身心是伽人是瑜伽,是瑜伽是伽人,還是瑜伽和伽人
享受分享,發圈,越分享越快樂。搗鼓清了,柴是家人,柴開始做飯。
不似某人,心心念念,叨逼叨逼都是又。完成學校要求的大做,調侃道:一上小學挖潛能啊。吃完早餐,叨念著婆娘沒有時間觀念,咧咧著10:30準時發車,過時不候,下樓等待。
10:30婆娘準時現身,現出一絲得意,一副“嗯,還算說話算數,還算聽老子”的嘴臉。
姥家走起。路上關于管教孩兒,倆人上演唇槍舌戰,好不激烈。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好在倆人車上吵架下車和。
到了姥家才好玩。去前為娘跟兒玩笑“別說是媽媽弄得啊”
咦,犯嘀咕,木人說掛彩這事兒。圍坐吃飯中,小姨“唉,又又你這臉是咋弄的,在學校和小朋友打架摳的?小貓撓的?還是小狗?”
……一串笑……
過了一會兒,姥也發現了,這眼睛下面是痦子?像個娃娃一樣湊到跟前,一會兒一遍一會兒一遍。可耐的很。愛姥姥。
……又一串笑……
中間母子倆還模擬了又奶見到又臉,祖孫倆的情境對話
……
姨父一來一見歪著腦袋笑問“又又,你這臉是誰咬的”?
……又是一大串笑……
就連視頻的二姨也發現瞭,忘了說的啥了。
……笑……笑……笑……
筆墨水平有限,再現還原不出當情當境。著墨的是場景溫馨和諧融洽,每一有家人問,先是不約而同的笑聲,是所有人,就像小豬佩琪家一個樣。再是李知白歪著腦袋不厭其煩的比劃,嘴上笑著“怎么又問,我媽媽給我洗臉洗得”一帶而過。是笑著,洋溢著幸福甜蜜的沒有一絲怨怪媽媽的意思。木有一人指責嗔怪。反是指向又,那是不是就應該自己洗臉,讓別人洗臉有風險。哈哈哈
這一出,讓又媽也是很感觸,何德何能的自己有幸走進睿智和諧的大家庭。感恩。其實,又媽的原生家庭也是一個樣,和諧友善融洽。
事情原委:周五上學前洗臉見其行動遲緩,帶著情緒一把抓。
老師的反應是不相信是媽媽干的。
伽人的反應是,不是親媽。
0-6歲一貫秉持“不管是最好的管”,隨順孩子的天性去成長。造就了彼時老師前幾天所言“李知白是個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的孩子”“雖然很活躍,不聽管,但我們老師還都挺喜歡他”
幼兒園同學禹呈口中“李知白連我們老大都不怕,我們老大說讓他到小學接受教育”
一伯伯:又又說的好些話不像這個年齡孩子說的話
鄰居:第一次見就覺得早熟
……
每個人嘴中都有不同版本的自己
孩子,做自己吧,就好
嗯,心晴如是說
每一個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個體都是自帶生命能。連接,合一,簡單,純凈,純粹,開心,快樂,靈性的。只是從出生起,小時候生病,傷痛,青年戀愛,失戀,工作上的挫折,來自父母,老師,外在,社會上,家庭中有形無形的評判,說教,你應該聽話,你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致自我的不接納,不認可,都在傷害生命能,因為你沒有處在愉悅,幸福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狀態,所以生命能在大量流失,久而久之這些情緒在體內,使我們的生命能得不到滋養,就像大地逐漸干涸,土壤板結,裂痕。處處分別,負面情緒,信念系統,看不到生活的美好。
亞健康,身體健康與否的背后是靈魂的吶喊。請你看向自己,看向身邊的人,無一不是。
所以,疾病是靈魂的吶喊,醫心靈,心靈不愉快,不暢通,就要補生命能。怎么補怎么滋養,歡迎您來“心晴伽園”。
所以,不是不管孩兒,只是希望盡量在用不抓取,不控制,隨順孩子的成長在“管”。“不管就是最好的管”,我有我的原則和底線。(請親愛的你回觀,是不是你對這個現在嘚嘚嘚的人管的太多,有時候很小的事兒都要依賴你去做,其實她不是不可以啊。)只是放松下來,做好榜樣,不帶著情緒和平相處。
歡迎,批評指正。
歡迎,監督管理。
感恩你看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