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本學期已經進入第8周,各個學科考過的試已經不少了:語文2個單元,數學3個單元,英語1個單元,加起來就是6次測驗,平均下來接近一周一次。數量不可謂不多,頻率不可謂不大。
實際上,因為畢竟還只是一年級,畢竟還只是剛入學沒多久的孩子,試卷的題量并不大,要寫的字并不多,難度也比較小。當然,孩子們的成績也都不低。
但是,想得100并不容易。原因分析起來可能有很多,今天只講一個——學生較普遍地存在丟題現象。
什么意思?
就是明明有一道題、幾道題、一大項題,空白一片,一個字沒寫,一看就知道絕不是不會,而是遺漏了。
面對這種情況,有的家長就把它歸結為:孩子太粗心了,囑咐幾句“下次一定要認真一點兒”完事,但是下次考試,或者下下次考試,孩子還出現這種情況,怎么辦?
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如果孩子經常出現這種現象怎么辦?讓我來試著分析一下。
02
為什么會出現丟題現象?可能有這幾個原因。
一、習題量多。
文章前面說量不多是從成年人的角度看的,說量多,是從學生的角度看的。題目多,而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保持的時間相對較短,做著做著就開始糊涂,于是就愣是沒看見那一道或幾道題。
二、印刷和排版問題。
習題冊和試卷都有自己的排版格式,有的時候為了保證題目出現在一張紙上,為了保證信息的完整性,會有一些協調,可能有的題目印刷地比較密集,這樣一來,孩子很容易就少看了一行或幾行,于是少做了幾道題。
像上面這張試題,第6、7題,密密麻麻擠在一起,學生很容易丟掉一個兩個空。
像這道閱讀理解題,第2小題的括號,和第3小題的橫線上下挨著,如果學生書寫不規范,字太大,也容易寫著寫著寫串行,乍看起來好像空白處都填滿了,實際上是上面括號里的字太大,擠占了下面橫線上方寫字的位置,于是少做了幾道題。
三、學生年齡小,觀察的范圍小。
從印刷品中根據要求尋找有效的信息,也是一種能力,而學生年齡小,能力弱,有時候就會出現:明明在眼皮子底下的信息,愣是找了半天沒找到。
像這道題,我們成年人會覺得這有什么難的,但是孩子就不一樣,數著數著就忘了數到幾了,或者漏上幾個。
四、粗心、馬虎。
也確實存在粗心馬虎的可能。
有的孩子習慣沒有養成,對待學習的態度是敷衍了事,只求完成。
也有另外一些情況。
有的學生做題速度快,有的學生反應敏捷,有的學生基礎較好,覺得題目簡單就忽視了,做起題來一味追求速度,不仔細看題號,不跟著老師的步伐走,就會遺漏幾道題沒做。
五、注意力分散。
有的學生做著一道題,還看著其他的題。發現“這道題簡單”,“那道題有意思”,“哎——這圖畫的是什么”,于是就忘了手里正在做的題,去做那道“有趣的”題了,手里這道呢?就這么忘了…忘了…
六、還不明白什么叫考試,不想做了就不做。
有的孩子對學習還沒有建立起正確的認知,雖然每天都到學校來了,但是并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任務感,甚至有的學生學習上還有情緒化,有的學生存在畏難情緒。做起題來累了不想做了,覺得難不會做了,就不再努力思考一下,空在那里。
孩子的心可得有多大啊?不知道老媽看到卷子之后得氣成什么樣。
03
孩子考試漏題怎么辦呢?
當孩子第一次出現漏題現象時,家長的心態要保持平和,畢竟孩子還是孩子,用不著火急火燎,用不著疾言厲色。
先問問孩子,讓他自己給自己分析一下,為什么會少做了幾道題。自己分析出來的,更容易接受,印象更深刻。當孩子發現,自己少做了題,而這些題目都很簡單,自己全會做的時候,也許自己心里也很后悔。
這時候,家長只需要告訴孩子,丟題很遺憾,會影響成績。提醒孩子以后一定要注意。語氣要加重,表示強調。態度要平和,不要激烈,激烈會讓孩子無法接受本來是正確的、有益的建議。
如果孩子偶爾出現一次這種現象,只需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說明危害,提醒注意。尤其是在下次考試之前,多強調一下。
但如果孩子經常出現這種現象,在不同學科的練習、作業和考試中,都出現過這種情況,就要引起重視。
先分析一下,孩子漏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哪一種,或者哪幾種。
再通過專項練習,來改善孩子的漏題現象。參看《專項訓練——彌補學習差距的好方法》。
什么專項測試?多找一些這樣的題目、試卷,相同、相似格式的,讓孩子做。做的目的不是看對錯,而是看有沒有漏題。
教給孩子一些應試的小技巧,比如:按照順序做題,找題目的序號,做完以后檢查。
還可以做一些練習和游戲:找一找、找不同、拼圖,抄電話號碼,來鍛煉孩子尋找信息、抓住細節的能力。
相信通過這樣的強化訓練,孩子就不會再出現丟題的低級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