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代碼
在我進行文學創作時,常常會遇到一些邏輯方面的問題需要用深度思考去解決。思考著,我不禁回憶起了學生時代解數學題時的感受。
文學創作和解數學題這兩件事,思維方式上是不一樣的吧?但我從中感受到了相似的東西。
是什么呢?
如果說文學和數學具有一定的共性,比方說--它們之間能相互轉換,那我就能說通我為什么會將它們混淆了。
就像計算機中的編程一樣,我們在顯示器上看到的文字,其實都來自于底層數字代碼的轉換。顯示器上的一切,都有其相應的數字代碼。
計算機世界,是某種程度上對現實世界的模擬。且隨著科技的發達,模擬程度將越來越接近真實世界。這使我完全有理由去相信,在我們的現實世界中,也存在著相似的底層代碼。我所具有的感知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感知到事物的深層次共性--也就是底層代碼,而文學與數學相似的底層代碼,使我在某些時刻將它們聯系在了一起。
可以說,我們現實世界里的幾乎一切,都是這些底層代碼的演繹。
而我們現實世界,便是那臺顯示著結果的顯示器。
那是誰編了程,是誰在操作,又是誰在這過程中歡愉呢?
產生這些疑問的時候,我想到被人類圈養和食用的動物。
解碼
一個漢字的外在特征有:字形,字義,發音等。
對于一個人來說,一個不認識的字就只是一個沒有意義的圖案,并不具有這些外在特征。
當他學習了這個漢字,也意味著他具有了解碼這個圖案的能力。至此,這個圖案于人來說,才成了一個有意義的漢字,人能書寫它,閱讀它,理解它。
只有解碼了這個漢字,它才會表現為它真正的樣子。
?
解碼≈解讀
?
只有解讀了一件事物,它才會表現為它真正的樣子。
但人類的經驗和知識始終是有限的--知道的越多,未知的也越多。
人類只能用有限的經驗和知識,去解讀這無限膨脹與變化著的世界。
人類永遠走不到知識的終點,永遠看不到世界的真實模樣。
人類之心
我在房間內,朝任意位置拋出一顆彈珠,這顆彈珠最終碰撞、滾落的終點,取決于我拋出的角度,力度,風向,碰撞角度、墻體硬度等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參數。
其中,我拋出的角度和力度,又取決于一系列比復雜還要復雜的「精神參數」,比如疲憊不堪的我,精力充沛的我,和焦躁不安的我,將決定我的動作如何施展。
「精神參數」來自我的「心」,我的「心」影響了彈珠的終點。
曾經,我以為有關世界的一切都是純粹的物理參數與數學計算。
科學家們苦心鉆研,他們試圖完全認知這個世界;老百姓們也苦苦思索著,究竟要怎樣才能掙到大快錢。
這兩件看似大相徑庭的事,其本質上都是人類為了得到某個結果,而辛苦地尋找能得出該結果的條件和公式。
然而,在我們的現實世界里,存在著一股無處不在、不分正邪的神秘力量--「變數」,使人類的絕大部分預想落空。
我常常揣摩這「變數」,企圖在心中模擬出「變數」的運作模型。
就字面意思來看,「變數」怎么可能會有運作模型呢。
但我發現了「變數」的某些特征:
不基于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外部物質世界,是有底層代碼的外部客觀世界,能被人完全認知和解讀。在這個世界中,1+1一定、永遠等于2。
而基于人類的意識而存在的內部精神世界,是沒有底層代碼的內部精神世界,是被迷霧籠罩的未知。內部精神世界是什么樣子,取決于人類的觀察。對這個世界的定義,隨著人類的意識而發生著變化。在這個世界中,1+1有無數種結果,哪怕是人類最堅不可摧的理論,也有著被推翻的可能性。
「人類之心」,即是「變數」本身。
就像人類永遠無法用肉眼看到真正的自己一樣,「人類之心」也永遠無法看到「變數」是什么樣子。
一日未知,一日恐懼,人類文明將永遠處在對未知的恐懼中,直至文明的終點。
多想做一個什么都不知道的二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