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我們一點也不陌生,但你有沒有聽說過可以燃燒的冰呢?它和冰的形態特征相似,深藏在海底,神秘莫測目前科學家對它還在研究階段。但它可以燃燒,而且相同體積的可燃冰燃燒釋放的能量遠遠高于石油,可以作為一種非常好的能源使用。
最近中國在南海開發可燃冰取得階段性成功,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將可燃冰作為能源開采出來并且穩定試燒成功。中國目前在可燃冰開發技術上領先于世界,可燃冰因為它的儲量巨大,燃燒效率高燃燒物污染小等特點成為世界各國特別青睞資源。因為可燃冰儲存于海底,需要在海床上開采,開采難度太大投資成本高,很多國家都放棄了對可燃冰的開采。但可燃冰一旦開采成功會對我們生活有很多積極影響。
可燃冰對中國能源結構影響
可燃冰作為一種能源它的存在對于中國能源結構調整有著非常重要意義,中國能源結構中過渡依賴煤炭資源。煤炭資源的大量開發使用導致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環境污染大,排放物存在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霧霾的形成和煤炭燃燒有著極大的關系,中國煤炭儲量大,但石油天然氣等清潔能原儲量有限,目前在能源結構中煤炭占比67%。逐步減少煤炭資源的依賴性,對于改善環境大有幫助。
可燃冰對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影響
目前全世界可探明的可燃冰儲量相當于煤炭石油儲量的兩倍,天然氣儲量的五十倍。這是相當可觀的儲量,大部分可燃冰都位于海底,開發難度太大。如果能夠得到商業化開采,像中國的南海有大量的可燃冰,這些能源對于提高中國能原自給自足有著極其重要作用。中國石油資源短缺,煤炭資源儲量雖大可因為人口眾多,人均儲量依舊很少。這些常規能源越用越少,如果可燃冰可以大量開采將很好的造福子孫后代。
可燃冰對能源安全影響
中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石油天然氣資源的需求更多,因為它們是清潔燃燒效率高,很多機器設備家用轎車都離不開石油,因此需求量就大。中國的天然氣和石油資源大部分都需要進口。其中進口的石油資源有80%需要通過海運走馬六甲海峽到達中國,如果該地區一旦動蕩那么中國能源安全通道就會堵塞。對于中國能源安全十分不利,建立安全的能源體系是確保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鎮流器。可燃冰如果得到有效開發將大大緩解中國能源危機,避免處于被動境地。
可燃冰開采難度
目前可燃冰開發工作還處于研究階段,對于可燃冰的物理化學性質,礦物形成機制都沒有真正掌握。開發可燃冰需要了解海底海床情況,開采完成對海底有什么影響都需要進行具體分析和評估。可燃冰開發技術也處于完善階段,開發成本還是比較高,預計最快實現商業化也需要到2030年。這些客觀因素都是困擾可燃冰的開發,盡管可燃冰很早以前就發現。像俄羅斯和美國都曾經研究過,可因為他們石油天然氣資源充裕,沒有必要開發這個項目。只有中國能源結構決定必須大力發展可燃冰項目,可燃冰因為是固體燃料。相同體積的可燃冰和石油天然氣相比燃燒效率非常高,可以燃燒更長時間。
可燃冰對環境影響
此外像可燃冰這樣的資源因為燃燒之后排放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沒有其他污染物,對于環境保護特別有幫助。中國未來發展越來越注重環保,發展經濟和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經濟的發展不能犧牲環境為代價,同時經濟發展又需要優質的能源作為必要的動力。可燃冰在未來能源結構調整中必然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其含有純度99%的甲烷成為極為優質的能源。未來我們中國發展有自己的藍天計劃,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讓老百姓看到藍藍的天空,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期待可燃冰可以成為造福我們社會自己子孫后代的優質能源,因為有它我們更加幸福。
可燃冰的社會效應
可燃冰如果商業開采成功,量誕生一個新的產業,可以給社會帶來新的財富。通過可燃冰的開發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對于解決促進就業開通了新的渠道。一個新的產業可以帶動大量的投資,對于拉動經濟起到必要的提振作用。
可燃冰對老百姓的實惠
可燃冰如果商業開采成功,那么將對現有的能源體系進行一次沖擊。能源的供應將進一步加強,能源需求的供需關系將發生變化。能源供應越大,能源價格就會降低,我們很有可能購買汽油的價格會更低一些。這對于我們普通百姓來說就是一種實惠。
可燃冰盡管還在開發當中,但至少我們看到了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能源曙光,照亮了我們前進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