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貴妃榻
雨過,天邊一抹淡淡的天青,西邊一點緋紅,聞之憑窗,聞見爬地菊與青草的香味,沁入心脾,琴師舉手間嘈嘈切切,樂音流水,一切平靜的足以入畫。
而金戈鐵馬,硝煙萬里的朔北,此時卻好像另一個世界,殘酷的不真實。
站在門外的書童小市默默低著頭,并不去看臨窗站立許久的主上,目光只看窗邊墻角被風微微吹起的錦箋,飄飄蕩蕩中卻好像帶來羽箭破空之聲,小市不禁抬起頭,透過窗邊頎長的背影,輕輕念一句“朔北”。
念罷忽聞身后佩劍與軟甲撞擊的聲響,急急轉身,迎向一雙深褐眼眸,當下垂首行禮,
“戚將軍。”
戚尹襄用力拍拍小市的肩膀,他當即明白,將軍必然也是為了朔北而來。
“尹襄”
聞之聽見了門口的聲響,開口喚到,房中音樂隨之生生停下,琴師低首從戚尹襄身旁匆匆走過,小市迅速關上房門,隔斷一陣茉莉香粉味。
戚尹襄回頭對已走到身邊的聞之戲謔
“你的琴師總是人比琴聲香”
“尹襄”
“誰把錦箋到處亂扔”
“尹襄”戚尹襄低頭看劍,不答
“尹襄”
“嗯?”
“朔北亂了”
屋內,身穿玄色軟甲的戚尹襄,與淺青常服的姬聞之相對靜立,尹襄聞見窗外飄來爬地菊的淡淡清香,思緒卻逐漸飄遠,眼前似乎就是朔北草原,那一雙修長雙手仿佛就在眼前,慢慢用力拉滿弓。
“嗡”
羽箭破空,射入心扉。
燮,應元二年,朔北部亂,北園守軍匆忙出征與朔北亂黨于草原交戰,朔北部披重甲,以連弩突破北園軍防線,北園守軍僅余都護及殘部十一人,逃至安源城內,遣信使連夜送軍報至燮都饒陽。
戚尹襄撿起墻角錦箋,密密麻麻寫滿千字,卻只六個字最濃,“耶琪歸,朔北亂”
尹襄不看聞之,卻知道他的眼神必定落在窗邊空著的貴妃榻。
“耶琪,我們要以這種方式,再見嗎?”
2、賣馬
“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和你站在同一戰場,卻分列兩邊,是宿命,讓我以如此的方式告訴你,我足以你相配。
燮隱帝三十二年三月十一,是大司馬府剛出生不久的長孫滿月的日子,戚承關在府內擺了酒,宴請各方親友及朝中幕僚,一早尹襄出門時,母親林氏特別交代,今晚下學早些回家,別誤了開席。
身為大燮大司馬戚承關的幼子,尹襄理所當然的進入貴族學堂,同各世家子弟一同研習功課,校場練武。尹襄的武學自小由父親的親自教導,真正的析出名門,是公學校場上當然不讓的第一名??偸且簧硇浖椎纳倌旯?,同他所配墨陽劍及飄逸難測的劍風廣經流傳,成為饒陽故事里濃墨重彩的一篇。每日下學時分,學堂門前各府前來迎接少主的馬車綿延數里,期間總夾雜著無數雙期待的目光,想要爭相目睹翩翩佳公子的風采。
殊不知,大司馬府中派來接尹襄下學的馬車從來都是空空而來,空空而歸,駕車的老伯總是悠然的站在學堂前抽一支旱煙,看著尹襄的書童拖著包袱走出學堂大門,待書童將包袱放入車內,老伯會對著車架磕磕煙斗,吆喝一聲“走咯”,駕著車走過學堂前的大路,將圍觀的眾人留在身后。那些人不會知道,在街巷流傳的神乎其神的玄色軟甲和墨陽劍正躲在不起眼的包裹里,而他們的主人正于饒陽熱鬧的商街中玩的正酣。
日子久了,總有人緩議尹襄同個世族的佳公子一樣,無法繼承大將軍家的世代家業,每到此時,駕車老伯總是淡然一笑,淡然的吐一口煙,肯定的對身邊人說“少公子將來必有大才?!?/p>
此時學堂上,師傅沉醉于前日偶得的幾句詩詞中,不知何人于何地而做,又于何時流傳出來,于饒陽文人士子中流傳,人人皆經驚嘆于那些妙不可言的詩句,轉而對寫出如此詩句的無名詩人有著諸多猜測。
“若有機會能結識這位無名詩人真身,老夫真要和他好好焚香、煮酒、論詩”夫子不住感嘆。“今日的功課,就各自做詩一首,不限題目,做完的便可下學?!?/p>
一首不限題目的詩,對于從小耳濡目染文人門生的詩會的世家子弟而言并非難事,夫子話音剛落,底下就是一副繁忙景象,皆是躍躍欲試。
只尹襄仍舊安靜的坐著,望向窗外吹落的一地春花,留下棱角分明的俊逸側臉,夫子想要上前看看今日的功課是否難住了校場上永遠的頭名學生,卻見尹襄拾起筆,身邊書童忙不迭的磨墨,尹襄抬筆沾飽墨汁,沒有停頓的做下一首七言,放筆起身,對著夫子恭敬的鞠一躬,
“夫子,我做完下學了?!痹挳呣D身,留下書童顯是有所準備,麻利的收拾好東西,同尹襄一前一后,走出學堂。
夫子上前一看,錦帛上飄逸的行楷書成一首絕句:
”送君萬里西擊胡,
為君取醉酒剩沽。
自古英雄一丈夫,
祗向馬上取功祿?!?/p>
夫子看罷,望向早已不見尹襄身影的門廊,摸了摸胡子。
“少主,我們現在就回府嗎?小公子的滿月酒,老爺興許還需要公子幫忙招呼客人”書童跟在尹襄身后這般提醒。
“離平日下學的時間還早,我們先走走,按時回去就好” 書童微微低頭跟在尹襄身后。
街頭依舊是尋常的熱鬧模樣,吆喝的小販、往來穿梭的旅人、商客,尹襄喜歡這種生活的氣息,撲到身上都像是暖的,那些學上的子弟,不論懂或不懂,都早已將廟堂作為此生最大的目標,家族幾代積累起的人脈鋪平了他們的青云之路,一切都是理所應當又按部就班,世家子弟中,真正想以軍功博功名的并不占多數,尹襄在學上是個常叫夫子摸著胡子說不上話來的學生,看似總是對四書五經,詩詞文章無甚興趣,卻又不時能交出讓夫子拍案贊嘆的功課,隱帝偶然心血來潮的想起問到世家子弟們的功課,說道最有慧根的孩子,夫子摸摸孩子,腦海中立即浮現出尹襄的側臉,率直,干凈又堅定的眼神。
幾年后,隱帝迷離時,拉著太子聞之的手,告訴他當年夫子說過的話“大司馬少公子早慧,濟世之才,心大,不拘廟堂,卻可委身為義”。
尹襄自小崇拜父親,戚承關當年阻擋北方戰亂時的故事,尹襄從小聽到大,他從來都以為男子漢該為國家征戰沙場,立下軍功,但立了軍功就一定要像父親這樣一直待在大宅子里嗎?尹襄覺得有那么些不對味,應該在立下軍功后策馬行走江湖,做個游俠,走遍大胤江山,看看饒陽看不到的人、事、風景,結識各路朋友,煮酒、練劍、大聲吟詩,還有,要有一個知己,對,要找個明白我心思的姑娘,尹襄很滿足的笑了,就是這樣。
書童在身后看著獨自笑起來的自家公子,不明所以的問了句:“公子在笑什么?”
尹襄想說“沒什么。”
卻在轉頭的那一瞬,瞥見街邊一匹馬和馬旁站立的白衣少女,似乎感受到不遠處投向自己的目光,少女一抬頭,找到尹襄的方向,風混合的春花的香,在那一個下午,見證著兩人的第一次的交匯,尹襄的心中有一種突如其來的圓滿,好似這個女孩拉著他的手,虛空里畫了一個漂亮的圓。
似乎過了很久,很久,尹襄聽見有路人問那白衣少女,“這馬賣嗎?”
無戒寫作訓練營三期第二天 學號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