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朋友圈突然紛紛曬18歲的照片,很是好奇。查了才知道,這是因為00后成年而引發的全社會大回憶。于是乎也想看看自己18歲時候的照片。正好因為要準備搬家,便翻箱倒柜找起來。
作為一個不抽煙不喝酒愛看書的80后,衣服沒幾件,收拾屋子的重點是書房。書房里滿架子的書,床底下拖出來的大樟木箱子,還扣著龍鳳鎖,這是老媽結婚的嫁妝,也是多次搬家剩下的為數不多的老物件。我每次看著它就好像能感受得到那個年代樸實婚禮的喜慶。箱子里面裝著的是我從小學4年級到現在的日記本,1.2米長0.6米寬的箱子滿滿當當,大大小小的日記本透出一股塵土的味道,夾著樟木的香味,是一種時光的味道。
索性坐在地上翻起來,20年的舊時光緩緩淌出來,一下子涌出來太多的回憶。揀一些吃穿住行的小事情和大家分享,也是對自己年少時的回憶吧。
關于吃。小時候加餐全靠自己。
和許多農村家庭一樣,我家里小孩很多,排行老六,父母農民,全靠地里刨食吃,孩子多了生活質量自然上不去,平日里吃的最多的是青菜,米飯,除了人飯桌上再也見不到別的動物。吃肉是要等到逢年過節才有的大事。平時別說吃肉,炒菜連個油星子都看不見。灶臺上有個碗,碗里有幾塊肥豬肉,每次炒菜的時候放鍋底轉一圈,對,絕對不超過三圈,因為幾塊肉要管炒一個月的菜,然后鏟起來放回碗里,就這樣經歷著由白乎乎肥肉向黑乎乎油渣的轉變。
我小學的時候,90年代中后期,那個時候祖國不像現在這樣污水橫流霧霾肆虐,到處都是綠水青山,自然山里的野雞兔子黃鱔泥鰍青蛙小魚不少。放學最重要的事情是放牛,放牛最重要的是給自己找食吃,除了地里的野菜山上的野果,最重要的是要找肉!釣魚是最基本的,自己砍竹子做釣竿,牙膏皮做鉛墜,泡沫爛拖鞋底剪成一段一段就是浮標漂子,魚餌依然是土里刨出來的蚯蚓,所以說大自然是母親,你要啥她都給你準備好了。運氣好的時候,不管大小,一天釣上一盤子小魚沒問題。晚上回家老媽就會開心不已,大大夸贊一番,卻并不會立馬全吃掉,每次魚獲多的話,就要腌制起來,留著慢慢吃,充分體現了計劃經濟時代的作風。
除了魚,還有釣青蛙,我們老家釣蛙的方法和許多地方不一樣,先到草叢里抓了小的土蛙,取其腿,用魚線交叉藏起來成叉字形,就可以開始了。小的土褐色的土蛙喂雞喂鴨,大的綠皮紋青蛙才是自己吃。
這些事很多人都做過,但是我們還經常田鼠,蛇。田鼠每年最好的收獲季節在水稻秋收后,田野里只要找到老鼠洞,就開始拿著小鏟子一直挖,田鼠會一直往里退,最后用網兜子備著,準能逮住。
抓蛇的最好季節是發洪水的時候,南方的農村,雨季洪水簡直是家常便飯,一旦洪水,水稻遭殃,痛心疾首的同時,對抓蛇摩拳擦掌。大多數蛇類都受不了大水浸泡,田野里沒有被淹沒的樹上纏滿了蛇,景象蔚為壯觀。帶上大木桶甚至豬食槽子,作為船只運載工具就去逮蛇。別問我怕不怕蛇,相比害怕,心理更多的是對肉食的渴望。這類蛇大多無毒,其實抓蛇的訣竅就是拎尾巴,拎起來轉圈搖,扔進麻袋里就ok。水蛇無毒,個頭也小,經常被我們這些窮苦農村娃拿來當玩具,首先要做拔牙手術,程序是這樣的先按住頭,把衣角伸進它嘴里,一旦咬住突然拉出來,蛇就變成了無牙的小寵物,也會經常出現在喜歡的小女生的課桌抽屜里。
正因為有了這些肉類,才保證了我那些年少時光不至于餓的發慌。雖然看那時自己的照片,簡直就是豆芽菜,眼神里透著對相機的敬畏,但同時還帶有對生活最淳樸的熱愛。
后期陸續寫穿,住,行。新手初來乍到,多多支持,感謝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