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工作、生活亦或是人生,功利只是一種態度的選擇,跟悠然見南山并無區別。功利地去爭取并沒有錯,它或許可以給你開辟更廣闊的路徑和天地。你可以不喜歡,但你不能唾棄,需承認,你只是做不到而已。
所謂功利,一指功名利祿;二指功業所帶來的利益;三指眼前物質上的功效和利益,中性。字典里告訴我們,與功利對應的一個詞叫做“道義”,道是一個很虛玄的字眼,有句話說“小成靠智,中成靠德,大成靠道。”可見道的意義之深淵、之非同一般。所以我完全同意在得“道”的情況下功利,用道行制約,靠道行約束。
但是,講“道”并不代表是在為不功利、不爭取找理論依據。恰巧相反,但凡生活中你看到、聽到那些年紀輕輕地人就在叫喊,不喜歡爭、不喜歡跟人pk,不喜歡撕逼,更不喜歡逼著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統統不是“道”所講求的東西,以上對功利世界的唾棄,均源自于自己做不到而已。
1.別唾棄功利,你只是做不到而已!
從小在父母和家庭的教育下,我的思想中一直被灌輸這樣的觀念,“你要當一個乖孩子,三好、五好都要去爭取,去團結同學,去當老師的好幫手,記住,千萬不要給別人、尤其是給老師添麻煩!”
于是,我嚴格貫徹這樣的思想方針,課堂上遵紀守法,從來不交頭接耳,不大聲喧嘩,時刻端坐在座位上面,認真舉手,又認真把手背到背后。可是漸漸我會發現,越是調皮搗蛋的人,跟老師的接觸越多,老師時刻留意最多的是這一類人。比如,在一次班集體出游活動中,老師本來要求我們不能帶無關緊要的東西,比如小食品,零食。在老師一陣令下問“大家還有沒有其他什么問題?”
突然的,其中一個一直以來倍受老師“關注”的頭號人物站了起來,大聲的當著全班同學說:“有問題!不帶吃的我會餓,餓了就走不動路,走不動路就沒辦法回來了!”
聽后,雖然大家都紛紛捂嘴覺得好笑,但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老師最終還是同意他適當的帶一些吃的,聽者有份,其他所有人包括我自己在內,均作為旁觀者收獲到此份福利的感召。前面也說道,功利并不僅僅表示“物質世界”和利益的爭奪,同樣也表示對于眼前利益的爭取,試想,如果我們所有人都按照“做一個乖孩子,聽老師的話別唱反調”來的話,那次出游大家只有無聊地看看花花草草,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吃。
以前有一個校友,頻繁地每半年左右到一年會跳一次槽,然后每次跳槽都會伴隨著升職加薪。當時周圍很多人多說他太功利,奔著錢去的。但他卻對此事不置可否,他只是自己清楚的知道,每一變動絕不是毫無意義的,當他覺得那一個階段該收獲和該付出的都做到了,那么就是時候去爭取下一個階段的東西了,畢竟你不去爭取和改變,沒人替你做。現在回過頭來看那幾年的他,我發自內心表示贊同,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實力足夠了就應該尋找下一個階段的東西和平臺,而不是一味的繼續待著熟識領域當中,讓先前的平臺來給你遮風擋雨。而那些當初攻擊他功利、不安分的人,我覺得更多的是因為自己做不到罷了。
2.相比于爭取,什么都不做會舒服容易許多!
之前我有認識一位朋友,他是在培訓行業比較有名氣的一位老師。我經常會去刷一刷他的微博或者空間,看看他近來的一些心得感受。有一次碰巧自己那陣子狀態非常不好,每天的生活充斥著“無力感”,之前聽村叔說過一句話“無力感,是會腐蝕人的。”然而我卻打出眼前有問題先不著急解決,緩一緩,比如休息一天,看一晚上美劇,或者無所事事的在家里晃悠,只要別讓我去面對頭疼的事情,別讓我動腦子,我就覺得高興,就會覺得心滿意足。
而那次的微博,他寫到:“自己最近狀態不太好,一方面因為工作的壓力,另一方面確實沒有辦法很好的控制時間,導致計劃的很多事情統統都被擱置,感覺生活被碎片化的東西打得很零散,很亂。”讀到這里,我心里莫名地生出一種共鳴,心想原來雞湯叔叔也會有狀態不好的時候啊,于是便饒有興趣地繼續讀下去,想了解他應對這類問題的解決機制。我當時以為,他會選擇給自己一個break,好好去思考或者放松一下下。畢竟,人不是機器,機器運作久了都會“嗡嗡”作響,發熱不止,何況是人呢。
但是他給出來的解決和應對機制卻遠超我的想象,他說:“為了解決自己目前狀態不好的現狀,他選擇繼續讓自己潛下心來去專研眼前頭疼的case和事情,不要逃避他,雖然狀態不盡全然能夠立刻變好,但是只要你繼續潛心在上面,它都總比沒做強,而久而久之,你作為得越多,被擱置的就越少,漸漸地,事情就會好轉起來,這個時候你可以適當去跑跑步,健健身,然后繼續潛心到你前你計劃要去完成的事情上去,而永遠不要先選擇逃避。畢竟,爭取了,才可能有機會,不爭取,連毛都沒有!”
看完我不禁感嘆,很多時候會懷疑自己眼下堅持的事情,覺得真的hold不住了,不光想要停止一段時間,更別說功利地爭取,在這個階段在去接受更多的事情和挑戰。但是往往這樣的心態給我帶來最直接的影響便是,事情還是那樣,沒有絲毫進展,壓得事情越來越多,也沒有見得有任何好轉,最終導致的結局就是,事情也沒有做好,成績沒有取得,心情還很糟。
古人有云,先發制人。我覺得這句話放到現實對于工作、生活很多事情上也是有意義的。如果你覺得眼下的事情或者狀態不盡如人意了,那么你要做的不是聽之任之由其繼續發展,而是你要第一跳起來去捍衛和爭取自己的利益,畢竟,當你走入社會,除了你自己,再也不會有人像你父母那樣為你考慮很多了,你不爭取,世界永遠不會是你的。
3.如果不功利爭取,那么什么都不會發生!
高三畢業時候我看了一部美劇,第一次感受到能夠講一口流利的美語是一件及其酷炫的事情。于是當時心里暗暗下定決心,等到進了大學之后,有時間了,一定要抽出時間來練習口語。但是,決心雖然是這么下了,如果你不push你自己去爭取去做,那么決心始終也只是意識形態上的問題。進了大學之后,生活變得豐富多彩,有專業課、選修課、學社會、社團、日常雜七雜八,練口語學英語這件事情似乎常掛在嘴邊,但都沒見一天真正去貫徹執行。于是,大一過去了、大二過去了,我的口語始終還不是夢寐以求的美腔,更別說英倫腔了。
適逢那個時候,我們專業課上來了幾個上一級的轉專業插班生,都是要比我們高一級的學長、學姐。在他們之中有很多人,已經開始在陸續準備出國的資料和考試了。有一個冬天的早上,我起床上廁所,突然在樓道里面看到了其中一個插班生學姐,她當時正捧著一本托福紅寶書,在樓道里頭走來走去地。我瞬間覺得很羞愧,發自內心鄙視自己不去爭取還在那里奢望取得成績。
自那以后我開始三點一線,宿舍-食堂-圖書館,早起背單詞,下午黃昏時分在操場上練習口語。當時很多人都對我的行徑覺得不可理解,你又不出國,一天跟著人家在那里備考什么托福。
誰知道呢,人有的時候會為自己設定一個高的目標和愿景,但是不去爭取不去做,愿景就永遠只是愿景而已。
就這樣堅持了接近半年,我粗淺地覺得自己口音發生了變化,我拿手機把自己回答的口語題目錄制下來,然后對著美劇里頭的發音一一比對,找到哪里發得還不夠標準,哪里吞音太多嚴重。當時為了考下這門考試,何方不功利,任何和考試、考題、技巧、咨詢相關的媒體、論壇、新聞,都會第一時間關注,放進小盒子里收納好,標紅加粗。找人來聽我講話,寫了100多篇作文,找人來給自己提意見修改。
現如今,過去兩三年了,不管怎么樣,因為之前在這事情的爭取,至少我覺得口音不再是Chinglish。
這世間沒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輕而易舉得來的。不要唾棄功利,須承認,你只是自己做不到而已,需謹記,相比于爭取,什么都不做會舒服容易許多,如果不功利爭取,那么什么都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