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之冬可以說是游黃山最奇妙的季節。冬季是黃山云海最容易形成也是最壯觀的季節,雨雪天后,常常出現大面積的云海,尤其是壯觀的云海日出景觀,讓人流連忘返。一年之中,黃山平均積雪約50天,平均初積雪日期為12月底,終雪日期在第二年的3月初。雪后的黃山到處是銀裝素裹,巧石如玉,真可謂是“處處路通琉璃界,時時身在水晶宮”。當氣溫下降到零下,有霧或毛毛雨時,就有霧凇、冰掛等景象出現,滿山玉樹銀花,晶瑩閃爍,蔚為奇觀。難怪有人說,“黃山四季皆美景,唯有臘冬景更佳”。
為什么說去黃山冬天的性價比最高呢?
1、人少清凈,看到的風景絕對不是前面的人的背影。
2、費用便宜:黃山冬季實行淡季價格,門票120,保險1元(平時200),住宿(平時7折左右),吃的也便宜點。
3、冬季有美麗的雪景和霧淞,怪石則因雪的覆蓋而更顯嶙峋,冬天更是一年四季中云海出現的最多的季節。
在登山之前我們先盤點一下冬日里去黃山的幾大看點
看點一:高山飛雪,白色世界。
雪花輕盈多情在山峰溝壑間飛舞,把黃山妝扮成了白雪皚皚的世界,白雪與蒼翠的黃山奇松、形態各異的怪石、險峻的山峰、靈動的云海等景觀巧妙而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交相輝映,風情萬鐘,美不勝收。
看點二:黃山霧凇,美艷動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霧凇出現時,滿山遍野玉樹銀花,樹枝上通體晶瑩剔透,霧凇比白雪更奇,比雪霜更美,霧凇有紋理,冰清玉潔,千姿百態,潔白高雅,瓊樹銀花。霧凇,由水汽凝結而成的冰花,經山風吹拂,附著在樹木,甚至地面上的花草、石頭等物體上。黃山海拔高,冬季山上氣溫低,云霧天時,濕氣大,當氣溫在-2至-7℃時,就容易形成霧凇景觀。在很多游客眼里,黃山霧凇絲毫不遜色于吉林霧凇。
看點三:黃山雪凇,與飛雪相伴。
雪凇產生于黃山降雪過程,或是下雪之后,下雪時,由于山上的氣溫低,降雪附著于樹枝等物體表面,并不斷聚集形成,形成雪中有冰,冰中有雪,分外美麗妖嬈。
看點四:冬天云海,如夢似幻。
云以山為體,山以云為衣。冬天,黃山出現云海的天數較多,因山高谷低,林木繁茂,水分不易蒸發,加上濕度大,水氣 多,雨雪天后,便可經常看到云海景觀。冬天的云海變化無窮,起伏跌宕,盡展奇幻、秀麗、飄逸。云海與奇松、山峰等交相輝映,彼此烘托,有實有虛,動中有 靜,靜中有動,繪就一幅冬日美麗畫境,游人如置身人間仙境。
看點五:冰瀑冰掛,冰肌玉骨。
數九寒天時,黃山山間潺潺流水有時被凍結成冰,出現大面積冰瀑、冰掛景觀,那些懸崖峭壁上形狀各異的冰瀑和冰柱,晶瑩剔透,潔白如玉,在周圍白雪的映襯下,美麗至極,令游人嘆為觀止。
看點六:冬雪中,常現黃山短尾猴。
黃山短尾猴是黃山的精靈,大雪紛飛時,山上到處是一片白雪,短尾猴比平時更勤快了,在山間四處覓食。新年后, 黃山風景區持續降雪,在排云亭、獅子峰、始信峰等處都有短尾猴出現,他們為不同的家族,各自占據一方。短尾猴是猴科中較大的一種,四肢粗壯,體態高大,兩 眼炯炯有神,身披深褐色長毛,是中國獨有的一種猴類,只分布在黃山風景區。
冬日出行要格外注意,為了不讓前幾天“大學生在哈爾濱旅游事故”重現,我們在登山過程中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1、游客在上山時最好輕裝上山,少帶一些行李物品。以免會消耗大量的體力,影響登山的進程。
2、黃山的氣候變化很大,時晴時雨,天氣反復無常。登山時最好帶上雨衣,下雨山上風大,不適宜打傘。
3、在雷雨時分最好不要攀爬高峰,尤其是攀登天都、蓮花二峰,不要用手扶住鐵鏈,也不用在樹下避雨,以防發生危險。
4、在夜間和清晨上山時氣溫較低,可以帶一件絨線衫,在景點的賓館也有外套可供出租。
5、登山最好是穿一雙舒服的登山鞋,布鞋或是球鞋,穿皮鞋或是塑料底的鞋容易滑倒。安全起見,登山時可以買一根竹棍或是手杖。
6、黃山山高路陡,游客在登山時緩步為宜,不要速度過快,在登上時最好結伴而行,可以相互照顧。
7、在登山時走Z字形身體略向前俯,這樣既省力又輕松。
準備上裝備,我們一起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