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的什么書:
《讓未來現在就來:成為高效能的行動派》,作者:彭小六
2、閱讀有效時間:1小時
3、閱讀中遇到了什么困難:
無
4、閱讀有什么收獲:
我在去年十月份參加彭小六的“知識管理21天訓練營”中知道這本書的,到現在足足過去了半年時間,才有機會打開這本書進行閱讀,這實在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
這本書共有四章,主題分別是:
一、時間也需要管理嗎:時間管理和習慣養成。
二、成功人土的碎片時間都在干嘛:如何鍛煉自己的閱讀能力,學會快速閱讀,精讀和主題閱讀。
三、職場時間,白骨精都在干嘛:職場心得,如何修煉成一個“白骨精”。
四、你的時間都在干嘛:小六自己是如何學習的,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學會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從這可以看出,它的脈絡是從對待時間和管理時間開始,到學習如何進行閱讀,再到提升職業能力,最后是六哥分享自己的學習經歷。文章里不僅僅提倡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努力,去擁有一種積極而高效的生活方式,并提供了實現這種生活方式的方法。
我們大部分人心里都有一個渴望實現財務自由的夢想,由此就會延伸出了理想的職業狀態,用行動派創始人琦琦的話來形容:“一個自主的、多元化和有趣的,同時又能經濟獨立的生活。”
俗話說:你對待時間的方式,成就了現在的自己。我們之所以去學習,是因為我們心中有想要去改變現狀的欲望。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都需要訓練自己去高效的使用時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時間管理”。
對于我這樣的普通人來說,時間管理道路上的攔路虎就是“拖延癥”。之所以會存在這個問題,不僅是因為惰性,還因為我們下了“不改變”的決定一一你沒有決定“改變”,就意味著你決定“不去改變”。
這句話稍微有點拗口,但仔細想想也有那么一點道理。其實從我知道這本書想要閱讀,到真正開始閱讀,中間隔了半年多,可見我已是拖延癥晚期。回想過去有多少次立志要改變,我開始暗自揣測自己想要改變現狀的決心究竟有多大。
之所以會拖延,除了我們的內在原因,也與時間管理本身有關,因為它是反人類基因的活動(人類的天性是追求自由散漫),所以需要充足的意志力才能完成,何況意志力是有限的。
所以,是盡早做完一天最難的事?還是晚上睡覺前消滅“大青蛙”?在家里是看電視還是看本書?玩游戲還是先寫作業?全看你選擇把自己僅有一點意志力用在哪里。
看起來好難啊,怎么辦?
這時,六哥微笑道:別急,我有藥!攤開雙手,亮出了兩個解決方法:結構拖延法和吃三只青蛙!
哇,前一個聽起來很專業,后一個則有一點污……但是,不管怎樣,有病就得治!
現在讓我們仔細看看這兩個藥方吧:
1. 結構拖延法:把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按照重要性列一個清單,在腦子里想想也行,或者專門寫下來。你甚至可以稱之為“優先級清單”,把看起來最緊急最重要的事情排在前頭,但是也有要有一些其他值得做的事情排在后面。于是完成后面這些任務變成了避免去做清單最上方任務的一個手段。用一句來話說,就是如果這件事你想拖著不干,那就先干另一件待辦清單里的事。
2. 每天吃三只青蛙:找出你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年、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它們就是你必須吃掉的“三只青蛙”。利用帕累托定律,每天花20%的時間,集中精力,專門對付這“三只青蛙”。如果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每天確定最重要的三件事,當成必須吃掉的青蛙。
看完了介紹,我想問,為什么是兩種藥?哪一個才是最好的戰拖方法?
這時,六哥一只手托起下巴,微微低頭,笑道:不選貴的只選對的,適合你才是真的好。
好吧,我表示明白了,就是說吃了藥以后還得看消化和吸收的結果。正所謂“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穿上才知道”。
這兩個方法你可以結合起來使用,也可以只選擇一個,完全根據個人的需要來選擇。
當然,除了這兩個方法以外,還有其它的方法,比如,先從培養一個很小的習慣開始,或者找一群朋友一起做,罰紅包,獎勵……只要你不放棄嘗試,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那么,讓我們從明天開始?不不,這句話是拖延君說的。真正的開始,應該是現在,立即,馬上。
5、明天打算怎么做:看過很多關于戰拖的文章,我知道真正的辦法是“立即行動”。何況,拖延也是有成本的,還會產生愧疚感。所以現在我寫好了待辦事項清單,還有周計劃,明天就可以執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