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11月的時候,關注的廣東銀歌手洪塵出了首新歌—《吾妻》,開頭第一句是——
雨水打濕老黃狗
不撐傘的瘋姨娘
我就嗯?了一下,feng yi liang是個叫法?然后,我看了下歌詞,哦,原來是這么寫的啊,忍不住多看了幾眼歌詞,哎呦,挺好。然后發現這歌原來是另一個姑娘唱的,好奇,就跑去聽下原唱,嗯,一個故事,另一個調子,怎么辦?都喜歡。
不知不覺開始聽她的歌,哦,她叫李雨,被媒體炒成三十年一遇的民謠歌手,然后因為這個頭銜被黑,這年頭抱個吉他會個分解和弦就敢唱民謠的代表之一??瓤?,完全不敢說自己聽民謠,好怕一張口就陷入民謠鄙視圈的食物鏈底層,畢竟真沒怎么聽過民謠,畢竟今天我就是來單說這個姑娘的……歌。
蘇四
他說你看這人生何其的短啊
人世卻那么長
調子真單調啊,可是這歌聽著聽著就是個濃縮一生的故事,年少離家,四處游歷,他見過大漠長煙的惆悵,也路過北方的城墻,偏偏當日一別不敢思故鄉。和‘踏遍萬水千山總有一地故鄉’的女俠氣質完全不同,這個姑娘愛寫別人的故事,她故事里人都是些年長的人,回憶里滿滿的都是當年,唱出來語調沉靜凄然,藏著隱隱的喟嘆。
蘇四在十八九歲的夏日傍晚離開村莊,告別爹娘奔向遠方,四處流浪沉浮。見過世間風景萬千,不覺老去突然發覺最不敢想起的是心頭最放不下的牽掛,她說的不是你,可是好像能看見滿頭鬢霜的老人在茶館的長條桌上聽著說書的先生的奇聞趣談打發時間,講到主角離別場景處一展折扇露出家書字樣。畢了,在滿座皆叫好中有人不知何時離去。
這是念家
酒僧
一個衣衫破落手搖蝠扇的人言行不羈,路過鬧市便嬉笑喝酒嚇唬孩子,踏上黃土便揚袖頂風掃盡塵埃,嘴里說著別人不懂的傻言瘋語,回頭人就不見了影子。我腦補的是紅樓夢中的癩頭和尚和跛足道士,端著一個破碗在熙攘的人群中自顧的唱著好了歌,心中明鏡一樣。
一朝笑人間蒼生
一夕夜里挑明燈
歌詞總是五、十字之間,唱起來,短短長短,一句一句,最后拖下長長的調子,前面是干脆,后面是未盡的眷念。
總覺得
這天地無限大,海北天南的走一程,才能罷。
這世道姻緣,雖虛妄,卻叫人心動。
這是灑脫
吾妻
據說時因為有感于《項脊軒志》中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方有了《吾妻》,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有段時間四下無人時我就偷偷哼唱:
淡米粗茶過啊
寒時爐火亮
花前月下唱啊
提筆畫你一張
哈哈,真美,什么古風?放到現在也很好啊,不是賭書潑茶,就是尋常人家過日子,平靜樸實的很,可仍然記得興致來了唱個歌,給中意的老婆大人畫張畫。字里行間的情調簡直直擊單身狗的心靈。后來,妻子故去,家主攜家眷搬去新居,夜不能寐,夢里相思長,可能記憶還停留在老屋里咿呀作響的木門里,圍滿蘿草的墻壁上。
越想見你時
天涯分外長
時間過去那么久,久到女兒都要出嫁了,原來這孩子穿上紅嫁衣的樣子竟然和你這么的像,看來,真是人老啦,最近,老是想起你年輕的時候呢。
一個老翁身后還跟著一條老黃狗,和女兒回了趟老屋,傻了吧唧站在屋前不敢進去,雨下的真大,嘩啦啦的,天地都要看不見顏色了。
不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么,只是被一個時間暖出來的專情打動了,這期間,夠一顆樹苗長得亭亭如蓋。
雖說,歸有光先生那會兒已經續了弦,修補《項脊軒志》的時候添了這么一句來懷念第一任妻子。把這一句摘出來,仍打動了后世千萬人。友情提醒一下《世美堂后記》里,先生又續了弦并開始懷念第二任去世的妻子了,其中場景用情不可謂不深!(歪一波,震川先生當真感情充沛)
所以啊,還是就喜歡《吾妻》里這么一個簡單的故事,因為真的很想相信,世間有人就是想和獨獨那一個過啊。
這是思慕
萬水
這首歌,每次前奏想起來的時候,我就控制不住的心里莫名一動。聽起來,她寫給的對象是自己的粉絲。這首歌跟古風一毛關系沒有,還是聽出了江湖的感覺,這個江湖,是一個人的翻山越嶺。
她好像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靜靜聽著遠方專門來見她的人講話,并認真的記在心里。
每次洗澡的時候就愛放這首歌,好吧,雖然并不知道有什么理由。氤氳的熱氣和一方狹隘的空間里水流聲好像是短暫的全部,這就這么聽著,感覺窗外就是崇山峻嶺,夜色壓人,不時刮起山谷的風,冰涼刺骨,行路的人一顆心確是熱的。
披星戴月的人啊多寂寞
攢著長久故事卻不能說
千山都翻得過,萬水卻難解渴
要墜落沒墜落
也許就是一個很普通的粉絲,看起來和別人沒有任何不同,甚至略狼狽。到了這個故事里,她就很特別,眼里有長長的銀河,有執著的熱情和青澀的羞怯。因為講故事的人有意,把這個普通放在了心上,變成了特別。
這是人情
我知道,這些歌不一定就能獲得全部的認可,不過沒關系啊,它會不經意間被越來越多的人聽到,也有人就是莫名其妙的喜歡,比如我啊。要是覺得還行,那你洗澡的時候也聽聽唄,當然其他時候聽也行。你看通篇我也就是夸夸這故事畫面感。
咱們,就簡簡單單來聽首歌唄,調子很清淡啊,一個姑娘自己寫自己唱的,她不說自己,老說江湖里別人的柴米油鹽,大事小事的,我猜,沒準你會喜歡,或者,哪天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