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大腦常常會欺騙我們。
你偶然間想到一個點子,開始覺得很有市場,但是隨后細想,又覺得困難重重,大家不一定會喜歡,于是你放棄了。和朋友閑聊時當玩笑提起,結果朋友拿著這個點子去執行了,效果竟然出奇地好。
你又想到了一個點子,這次你準備周全,計劃書市場調查寫了幾十頁,滿心期待地去執行,坐等豐收,結果無人問津,收益慘淡。
你以為不行的,偏偏就成功了;你以為可以的,偏偏就失敗了。
又比如暗戀一個女孩好幾年,多次想要表白,無奈覺得自己矮矬窮,相當自卑,一直不敢開口。直到有一回喝醉了酒,趁膽肥就表白了,心想長痛不如短痛,沒想到對方竟然也喜歡著自己。
情場老手追一個妹子,自我感覺良好,覺得雙方已經互有好感了,妹子已經情不自禁地愛上了自己。老手準備了一陣子,找了一個浪漫的日子,向妹子表白。本以為妹子羞澀一下就答應了。沒想到妹子說,對不起,我對你沒有那個意思。原來一切都是自己的幻想。
真實的世界和我們腦袋里的總有一些偏差。
你在公司工作了兩年了,期間工作勤勤懇懇,但你覺得沒啥亮點,而且性格又比較內向,老板沒給你加薪,你也沒怎么提。朋友對你說,老哥,該去提加薪了,加不了你就走吧。你沒報什么希望,覺得老板肯定不會同意。猶豫不決地找到老板,沒想到老板痛快地同意了提薪的請求,提的比例還大大超出了你的預期。
前陣子你做了一個大活動,活動很成功,給公司拉來了大筆的資金,你覺得可以以此為由加薪了。于是你自信滿滿地去找老板,被老板意味深長地“教育”了一頓,順便拒絕了你的請求。你想不明白問題出在哪里,這和想象的不一樣啊。
和想象不一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多多少少都會遇到類似的事情。有人把不在預期內的結果歸結為倒霉,認為自己的運氣很不好。如果只有少數的個例,的確可以說是巧合。但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類似遭遇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把它當成一種客觀的現象來研究了。
為什么我們以為的事情有時會和結果有那么大的出入呢?原因有兩個:
第一、我們在預期一個結果時,常常會不自覺地代入主觀的意愿,這個意愿受性格和情緒影響。比如一個人內向自卑,這時邀請他去參加一個公開場合的游戲,他心理就會想象出自己失敗丟臉的樣子,實際上當他真的去參加后,他才發現自己表現的還不錯。這就是性格的影響。又比如你很討厭一個人,以為那個人一直在針對你。每當你吃什么虧的時候,總是把原因怪罪到他身上。事實上這只是你單方面的臆想,那個人并沒有做什么事情。這就是情緒的影響。
第二、人類的思考難免會片面,無法面面俱到。思考的過程中漏掉一個小小的環節,在我們沒意識到的時候,已經對預期結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更何況我們自身所能控制的條件太少了。外部那么多的因素,怎么可能都按照我們的意愿正常運行。比如上學時我在班級里一直第一名,拉了第二名50多分,于是我想當然以為某次期末考我肯定能穩穩第一,但結果那次滑到了第十名,倒不是我不用功了,只是前十名掌握了很厲害的學習方法把我超過去了。這個例子雖然粗糙,但主要說明一個人想完全控制結果很難。
所以說,你以為的不一定就是事實。
拿提加薪這個事來說,上面提到的失敗加薪例子中,人物的心理可以分解為:“我以為我立了功,所以老板會給我加薪。”事實上老板可能覺得你有了一點成績就驕傲,心里反而對你有了意見,自然不會讓你如意。
到了這一步,許多人就以為我接下來會和大家說,做決策時不要加入主觀的意愿或者想的全面一點。很遺憾,這沒什么意義,也很難做到。比如你要去追一個女孩,哪怕你做的預期再怎么正確,又有什么用呢?沒有開口前你永遠不知道這個預期是對還是錯。而你想要的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和她在一起。所以我要說的其實是,無論你預期的結果是好還是壞,只要沒有生命危險,都請去試一試。
你以為會有好的結果,那么去做,失敗了才能看清現實。
你以為會有不好的結果,也請去做,因為現實和你以為的可能完全不同。
結果就像是薛定諤的貓,在沒有行動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是混沌的狀態。認清真實的世界很重要,不要活在自己的幻想里,與之相比,失敗根本不值一提。
當你為一件事情猶豫不決時,捫心自問,在你的理由里,有沒有“我以為”的成分。如果有,那么我在這里給你提供另一個理智:“去試試,也許結果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樣。”你可以用它咬咬牙去完成你猶豫的事。
就像我寫的這篇文章,寫的時候狀態不是很好,所以很不滿意,我以為大家肯定不會喜歡,所以沒啥期待。但是不發出來看一看,怎么知道呢?
作者介紹
葉子狐,人稱狐哥。用邏輯和創造思維解構工作和生活的行動派,每周用全新視角解讀一些有趣的事,分享經驗和思路。
【版權聲明,轉載本文請標明轉自葉子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