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你有什么資格評斷他人

你有什么資格評斷他人

文/ 木棉

隨意地去評判一個人,是不好的.是會以其殘酷和不義來磨損人的心靈。要知道,我們所隨意評判的人,也許正是我們所賞識的人。——托爾斯泰[俄]

Z是我在一次朋友聚會上認識的,當時對她的印象實在不算好。那是一個身材矮小而臃腫的30歲出頭的婦女,拙劣的妝容浮在臉上,黑眼圈和蝴蝶斑清晰可見。

當一位男士說了一個笑話時,她夸張地大笑,露出了兩顆大大的齙牙,在一群舉止優雅的女人中間,這笑聲顯得尤其尖利,好像曼妙的晴空中突然刮過一陣龍卷風。

更不靠譜的是:在初次見面的宴會場所,她竟然給我們每個人發了一份房屋中介信息,并自來熟地說以后有購買二手房的需求可以找她。

那一頓飯,我們吃得并不痛快,幾個朋友已經在竊竊私語,嘲笑這個賣二手房的不速之客,而Z似乎并沒有察覺別人的不滿,自顧自地在盤子里裝滿了自己喜歡吃的食物。

聚餐結束之后,她主動和每個人套近乎加微信,還順手打包帶走了桌上剩下的食物。當時,我內心對這個女人充滿了厭惡。

過了幾天給帶Z來參加聚會的那位朋友打電話,仍然還抱怨她不該帶這個“活寶”過來,我的那位朋友聽了我的話之后,不禁和我說起了Z的身世:

Z出生在偏遠貧窮的農村,父親去世早,母親一個人把她和弟弟拉扯大,所以她家里又差不多是這個村最窮的。

因為窮,初中剛畢業Z就進城務工,她做過酒店服務員,超市推銷員,還在大街上發過傳單。在她的幫助下,弟弟總算沒有重蹈自己的命運,如愿以償地讀完大學。

后來結婚有了一個兒子,夫家雖然也窮,但對她很好,Z也過了幾年安穩日子。

可就在三年前,丈夫意外被車壓斷左腿,肇事司機賠了五萬塊錢后,就再也找不到人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擔一下就壓在她的肩上。

去年,鄉下的母親患了心腦血管疾病,為了治療方便,也過來和她同住。

她那弟弟雖然已經大學畢業,但是因為高不成低不就,至今還是碌碌無為,養活自己都成問題,更別說贍養母親了。

現在的她,是一個二手房銷售人員,雖然每天從早忙到晚,但是因為擔負著一家四口的所有生活費用,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我的這位朋友是Z的一個客戶,兩個人平常交流也不多,那天,當聽說我朋友要來參加一個聚會的時候,Z再三懇求同來,因為她需要多認識一些潛在客戶,她也需要聚會后打包的食品,給兒子當零食吃。

聽完這一番介紹之后,我沉默良久,既為自己之前的偏見而感到愧疚,又為Z的身世感到同情。

因為她的外貌,我們遠離她,因為她給我們介紹業務,我們排斥她,因為她浮夸的笑容,我們厭惡她,因為她把飯桌上的殘羹冷炙打包走,我們嘲笑她。

其實Z未必不知道大家在嘲笑她,厭惡她,可是她能怎么辦呢?如果我們任何一個人處于她的位置,恐怕都不會比她做得更好。

身為母親,她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為孩子遮風擋雨。

身為妻子,她用自己博大的胸懷鼓勵支持丈夫。

身為女兒,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挑起生活的重擔,孝敬母親。

身為長姐,她不惜以自己的大好前途和青春為弟弟謀一個好前程。

她沒有抱怨,沒有責備,用樂觀、堅強的態度激勵家人,只將生活全部的苦難留給自己!

當我們看一件事物的時候,以為看見了事物的全部,生活卻讓我們了解到自己的臆斷和偏見,讓自己的很多想法非常幼稚。

生活是很多面的,當我們了解的面越多,就越能理解別人,也就越容易接受一切的事物。

我不了解你,也就沒有資格去評斷你的生活。

正如聚會上的Z。

我只知道你的名字,卻不知道你的故事。

End

點贊是最好的喜歡,關注是最大的支持。親愛的朋友,我需要你,我也等你。

關于轉載問題:請統一簡信聯系一株木棉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