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大抵上很好的囊括了“小惡小善”的累積性和某一日的爆發性。對此我深以為然。
最讓我有深切體會的是那一日的飯局上。當日一桌子都是十幾年前的老同事。一位昔日女同事也帶了她大概二年級的七八歲左右的兒子參加。這個孩子看起來是粉雕玉琢,很是招人喜歡。這位同事剛好坐在我們身旁。而小男孩緊挨著他媽媽坐著。
? ?飯局進行一半的時候,我摸出手機看了一下,發現手機只有百分之十的電了。于是順手放在了自己前面的桌上。這個時候小男孩便欲伸手來拿。我就把手稍微擋了一下他伸出去拿手機的手。并和他說:“阿姨的手機快沒電了,暫時不能給你玩哦”。小男孩頓了一下,忽然大眼睛眨巴了幾下。很天真的說道:“阿姨,你現在多少歲?”我笑著摸摸他的頭:“阿姨啊,已經六十歲了。”“那么,阿姨,你六十二歲就會死了!”小男孩忽的露出猙獰的表情,然后說完自顧自的哈哈起來。
? ? 說實話那時候我的內心是崩潰的。這孩子,真是讓我無言以對了。但是礙于同事們在旁邊,尤其是她母親還坐在我身旁,我只好尷尬的笑笑。教育孩子的事情別人也不好插手,更不好提醒。不過坐在我旁邊的同事并沒有說其他什么,只是笑著嗔怪了一下兒子:“不許瞎說!”然后一切回復平靜。整場飯局上,那位男孩子時不時的用那種似笑非笑的表情,貌似笑容里有種不屬于孩子的那種報復后的快意笑容。我當時還在想著,也許是自己多心了?
? ? 直至飯局結束,又是好長一陣子的寒喧道別。這位同事剛好拉著我的手,身邊跟著她的兒子。走到樓梯口的時候。這個男孩又開口了,他說:“阿姨,你怎么長這么胖啊?這么胖很難看的。”然后說完了就笑嘻嘻的躲在他媽后面又用那種笑容盯著我看。我愣住了,我想我明白了。此前并非我多心。確實這孩子有點兒長“歪”了。大抵上他對我的敵意是滿得溢出來了,所以才會有這次的繼續挑釁。
? ?想到這里我只能為我這個同事深表惋惜。現在八歲的孩子按道理說應該還是知道一些禮儀的。所謂三歲看到老,此時,這孩子的心態著實有些不大正常啊。就因為我手機沒有如他愿給他玩,他起先是頗有些憤恨的咒我再活一兩年就掛。之后還覺得不解氣,繼續找到他認為我最痛的痛處進語言攻擊。這孩子智商確實是非常的不錯。你想,一般小孩生某人的氣了,要么就是生氣的不理你了,要么就是你和他說什么,他就哼一下轉頭了。他卻是很例外,還湊過來,還主動找你講話,并且臉上還能掛著如此天真無邪的笑容。說的話還能如此直打擊你的痛處。連女人最在乎的是什么,他都這么老練了然。也只能說這孩子聰明的已經不能再聰明了。
? 可惜的是不知道是被誰教歪的,首先,他必須每個人都服從他,不管這個人是誰,是他家里人,熟悉的、還是不大熟悉的人。這點就夠糟糕的了,現在他年紀小,只是語言上的報復,或者說只能通過語言釋放惡意。假若若干年后,他有了充分的行動能力,那么到時候又會怎么樣的一番行為舉止呢?
? ? 很多次我挺想找這個同事探討一下孩子教育的問題。但是總是話到嘴邊又不知道應該如何開口。只能說她孩子現在的“小惡”心理已經開始冒頭了,可他的母親一定是覺得他還小,是童言無忌。所以那天都是輕描淡寫,沒有足夠正視。但我覺得這孩子的行為并非是那么簡單的一回事。
? 孩童時代的惡,值得家長們深思,今日的小惡難免在將來釀成大惡,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忽略小惡的同時,可能讓小孩子在成長道路上越走越歪,長大成人后也許會善惡不分,是非不明。作為孩子的引路人,對這點還是要重視并且進行很好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