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答」解惑

分答

「分答」是什么?

我們很有可能在朋友圈,在微博,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發現了它的蹤跡,那么「分答」到底是什么?竟然有這么大的魅力吸引如此眾多的朋友去玩?

「分答」最開始并不是一款傳統意義上的軟件,而是基于微信公眾號「在行」內的一個H5頁面。「分答」呢,本質上是一款付費的語音問答新產品,準確來說,是提問者通過文字提問并付費給「在行」,回答者通過語音回復提問者,得到這筆錢。說到這里,可能你并不會覺得「分答」有火的可能,因為這只不過是種很常見的付費購買的問題,沒有多少的驚艷之處。但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在回答者與提問者完成了這筆知識的付費交易之后,第三者,也就是偷聽者參與進來了。偷聽者可以付費1元,偷聽回答者的語音回答,而這1元在「分答」平臺抽傭10%后,由回答者與提問者進行平分。偷聽的人越多,回答者與提問者分到的錢就越多。比如說,提問者付費100元提了個問題,被1000個人偷聽,那么總收入為1000元,平臺抽取10%(即100元)后,提問者與回答者可平分各得450元,而提問者除去付費的100元,可凈賺350元。

「分答」為什么會火?

其實聽完了我對「分答」的介紹后,應該基本明白它火起來的原因了。分析總結起來的話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得益于支付方式的便捷。「分答」一開始就是基于微信的一個輕應用,這樣的方式的一個最主要的好處就是可以很好地依賴微信方便快捷的自家支付「微信支付」。整個過程使用下來,你會發現,只要點擊一次,然后輸入密碼,就完成了整個的支付流程,其方便快捷程度可以說是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2. 用戶使用成本低。由于「分答」是基于微信的,所以只要在擁有·月活躍用戶量超6.5億的微信上授權給「分答」就可以成為「分答」的用戶,然后進行頭銜、簡介、問題價格的簡單設置后,就可以開始使用了。甚至,你什么都不用設置,就可以直接向你想要問的人提出問題。

  3. 許多大V名人的入駐。正如當年微信、微博剛出來的時候的情況,分答現在正經歷它的快速發展期,通過邀請大V名人的入駐,導入大量的流量。而這在它的發展初期是十分必要的。王思聰在入駐分答至今僅僅幾天時間,收聽人數就超5萬,總收入超23萬,這不能不說明名人效應之強大。

  4. 分成機制激發了用戶的極大興趣。提問者提出問題后,相當于是問題的投資者,和回答者共同分享問題和回答的時間長尾效應所帶來的后續收益。這就要求提問者要盡可能地提出一個好的問題,至少是一個讓人感興趣的問題,同時回答者也應該盡量謹慎認真回答,才能夠形成一個好的問答,從而共同分享好的問答帶來的后續收益。

「分答」發展現狀

「分答」到目前為止仍然屬于快速上升期,平臺的流量逐漸上升,產品迭代迅速,體驗趨于良好。如果說「分答」的火爆是基于知識變現的理念和超前的產品模式,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么一款產品是有長久生命力的。隨著名人明星的入駐,現在可以看到各種八卦、段子、獵奇,對于知識的了解不能說是更少了,可能更多的是被掩蓋了。基于此,首頁展示的各種問題不得不經過編輯篩選,更好地呈現一個知識的百家爭鳴的良好氛圍。「分答」這個產品上線一個月時間不到,就俘獲了如此多用戶,不能不說有它獨特的魅力。知識變現這個在之前并不是那么容易實現的東西,現在在「分答」上大放異彩,不得不佩服產品經理的創新力和創造力。

「分答」的困境在哪兒?

「分答」現在正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產品的更多的紅利可以說在早期就很可能被消耗得差不多了。當八卦、段子、獵奇這些東西被挖掘得差不多了,當明星瘋狂地回答爆屏的問題(都是錢啊)撈了一筆,當人們終于發現回答質量不高值不回票價,當好的問題被洶涌而至的不間斷的問題給掩蓋,當人們發現沉迷了許久,還不如靜下心來讀一兩本書,就到了「分答」的拐點了,這將會是必然的結果。這時候,如果希望獲得更長久的發展,必然是給知識一定的嚴肅性、嚴謹性以及高質量。提問者必須想出一個與已經提出了的上千萬條問題不同的問題,而且這個問題還要足夠出彩,足夠深刻。這真的是將驗證一句長久以來就說的一句話:提出一個好的問題比答案更重要。確實是這樣,答案有千千萬萬種,而好的問題卻難求。

結語

對于「分答」來講,現在要做的可能就是導入大量的流量,從與「羅輯思維」的合作及王思聰的入駐就可見一斑。那么其實這個產品的最終屬性是怎樣的,現在還是不甚明朗的。我們普通人可能僅僅只是作為提問者,向KOL提出一些問題,對于自己參與回答并沒有多深刻的體驗。如果說這個產品能夠做到不僅僅是讓大多數有提問的參與感,同時也有作為回答者的參與感(比如可以鼓勵回答者可以反過來對提問者提出一個問題),那么這個產品才可能更加活潑,更加活躍,也更加吸引人,進而展現出長久的生命力。

其次,產品最終要實現怎樣的價值,是應該值得考慮的。產品的整體的價值取向,如果搖擺不定,那么就會讓用戶不知所措。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產品價值取向明確,最終吸引來的人群必然是穩定且牢固的。就如互聯網手機品牌IUNI一樣,在產品的前期一直定位簡潔無預裝,后又定位為女性手機,在這兩者之間搖擺后終至破產。

最后,對于新產品而言,說得多不如做得多,這從「分答」產品最近的不斷更新迭代就可以看出來。于我們而言,且看且珍惜,畢竟都套了一筆錢進去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