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廉價
一輛4萬元的車,我們可以說是便宜的車,但是鮮有人說是廉價的車。我們會說廉價的愛情,但是不會說便宜的愛情。
對于“廉價感”一詞來說,與通常我們所說的“粗糙”、“便宜”等形容詞不同,它是一個難以量化的心智形容詞,而且?guī)缀鯖]有統一的判別標準可言。
而對于APP來說,怎樣才能叫廉價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從反面說明簡單不少:名貴的東西,從設計開始,就是為了“打敗時間”的。為了更長時間保住用戶,其任何一個細節(jié)都在向用戶傳遞一件事:我能讓你一直用下去。那么對于廉價來說,筆者認為,其產生于“僅活于短時間”,即這種產品讓用戶感覺:這玩意兒隨便用用,很快就可以拋棄的。廉價的東西外殼一般都是迎合時下流行的,其余細節(jié)大多粗糙,易快速死亡。
▍為什么有些APP會自帶廉價感
?疲勞感
我們都會對身邊每日接觸到的事物產生各方面的疲勞感,這樣的疲勞感雖然不會直接的帶來“廉價”這個感覺。但是一旦出現了一個基本功能屬性與之完全一致的產品時(抄襲、模仿、換皮的圈錢產品目前是最為常見的),我們會因為對舊事物的疲勞感,而產生“廉價”的感覺。
?定位
多在于產品的生產者與開發(fā)者對于產品本身定位以及基本屬性認識的不透徹。也就是過分的商業(yè)化(過分的商業(yè)化在于過于看重銷售方面,而忽略對于產品本身的思考)。例如一款社交類APP最關鍵的是讓用戶體驗到產品的易于結交性與便利交流性,那么無論是UI還是功能,我們首要著重是在好友交互上,而不是其他自認為牛逼的無用功能上,你在用戶希望擁有良好體驗的功能上做low了,APP的廉價感自然而生。
?細節(jié)
“細節(jié)決定成敗”,這句話放在APP上仍為真理。很多開發(fā)者通常都過于小看了用戶,對于APP的細節(jié)末枝,很多用戶其實都能敏感,而往往這些細節(jié),就能決定你這款產品的命運:有不少APP在第一次使用時都會自動進入教程頁面,但很多APP卻沒有跳過這樣的選項或者根本不明顯,讓我們無法取消導致被迫瀏覽/進行完引導,而對于這種情況來說,有不少朋友是抱以厭煩態(tài)度的,我相信有不少的朋友遇到這種情況會棄坑,畢竟仍有大量同類產品在后方等待著。
?質量
廉價未必是低劣,但低劣一定會讓人感到廉價,質量差體驗注定好不到哪里去。秒殺團購整點哄搶的時候,遇見閃退;傳送\下載重要文件時出現程序異常,又要重來….很多時候,一個APP總是在關鍵的時候出現質量問題,這讓人抓狂又無奈,這樣的情況發(fā)生頻率稍高,大部分用戶一定會有“這東西很渣”心聲,淘汰也是必然選擇。
▍總結
對于競爭激烈的移動應用市場來說,同類產品太多,相應來說對比就更加明顯。而其實廉價感的根本便產于比較,開發(fā)團隊以怎樣的態(tài)度來制作一款APP,最終是能夠通過我們使用而體現出來的。用匠人的精神去打造一款產品,敲細節(jié)重質量,盡力嚴格的APP測試,這才能從根本消除一款APP可能帶有的廉價感。
用沒用料,決定了是否便宜;
用沒用心,決定了是否廉價!
TestBird-手游和App自動化測試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