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把自己幼時想得到的東西,全部都給自己的孩子,孩子卻還是不高興:
有的父母一門心思的知道子女,教授他們技能,糾正他們的過錯,卻讓孩子躲的遠遠的;
有的父母,面對孩子亂亂的房間,各種懲罰 措施都試過了,還是不見成效,茫然失措,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就是寫給這些關(guān)注孩子成長,卻屢遭挫敗,很無助的家長的。
這本書的作者有三位,賽西·高夫,戴維·托馬斯,梅麗莎·切瓦特桑,這三位都在一家“明日之星輔導中心”工作,這是一所“家長咨詢”機構(gòu),專門針對關(guān)注子女成長,卻又滿腹疑問的家長。
1985年,梅麗莎創(chuàng)辦了“明日之星輔導中心”,之前她再一所學校里干了好多年,一直負責青少年指導和心理咨詢工作。
戴維,1995年以來就一直負責男孩的心理輔導工作。
賽西,從1993年開始負責中心的女孩心理輔導工作。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從書名可以看出,是幫助家長心靈成長的,那么要做一個有心、用心、聰明且富有智慧的父母,對孩子的需求高度敏感、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始終與孩子保持強大的紐帶,應(yīng)該如何做呢?戴維·托馬斯,賽西·高夫和梅麗莎·切瓦特桑給出了以下建議:
一、先改變自己
“我們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nèi)鴮懞⒆拥娜松菫榱藘艋覀兊男撵`,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和成熟。”
書里有個案例,一位父親,事業(yè)很成功,但他的兒子卻總是不理他,以各種方式拒絕跟他在一起,他感到很生氣,但他卻覺得自己處處都是為了孩子好,自己沒什么不知道為什么,戴維在跟他們夫妻座談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對待家人像對待員工一樣,所以這才是問題所在,需要改變的是他的觀念,跟兒子的相處方式。
而剛開始,這位父親并不理解,在戴維的慢慢引導下才認識到問題所在。
記得相旭東老師在《落地的感覺》這本書里,提到過,當父母的應(yīng)該經(jīng)常想想
“我能為孩子做什么”,而不是“為了孩子好,我讓他去干什么”。這跟《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這本書的觀點一致,先從自己著手,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改變,而不是急于去改變孩子。
二、愛與怕,管教與慈愛,約束與自由
愛與怕: 我們平時在一些細小的事情上,盡量鼓勵孩子獨立,可以明確地告訴孩子,爸爸媽媽知道他(她)的能力,相信他能做的很好。?
管教與慈愛:溺愛會給孩子過多的空間,使他們?nèi)狈Π踩小:玫母改福瑧?yīng)該把慈愛融入對孩子的管教中,并且不偏不倚,始終如一地奉行。
約束與自由:
鼓勵孩子獨立,允許他們享受自由的同時,該嘗試約束孩子,給他們設(shè)立一些有益健康的規(guī)矩。
允許孩子自己去努力、去爭取,這一點很重要。
某些情況下,當孩子在嘗試解決問題的時候,父母應(yīng)該在一旁靜觀其變,讓孩子通過自己做決定來學到本領(lǐng),而不是急于伸出援手,因為這時正是培養(yǎng)孩子性格的好機會,可以鍛煉孩子的韌性和意志力。(待續(xù))
三、有怎樣的童年,就會成為怎樣的父母
很多人在做自己童年時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擁有的東西奉獻給現(xiàn)在的子女。于是,教育 子女更多的是再滿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們的需要。父母下意識的認為,如果采取自己選擇的教育方式,就可以保護孩子避免受潛在的傷害。這些教育方式催生出了5種特別的家長。
1. 彼得·潘式家長
特點:不愿意長大。
藥方:勇敢。
孩子需要的是一個擁有足夠勇氣、長大成人的家長,而不僅僅是一個彼得·潘式的玩伴而已。
只有講分寸、首規(guī)矩才會給孩子安全感。
2.直升機式的家長
特點:對世事害怕不已,憂心忡忡。
一般是母親,她們小時候有過可怕的經(jīng)歷。這些經(jīng)歷揮之不去,常常讓她們內(nèi)心充滿恐懼。
藥方:信任
3.潮人式家長
特點:子女缺乏安全感。
扮酷比性格磨練重要,因為很不幸,這些父母往往就經(jīng)歷了缺乏安全感的青春期。
藥方:樹立意識
父母最需要關(guān)注的是兒子和女兒:
孩子身上正在發(fā)生什么變化?
他們期望從父母那里得到什么?
如何鼓勵孩子咋情感、心智和行為舉止等方面成長為獨具個性的人,而不是要他們長成父母心中期待的模樣?
這些在父母應(yīng)該多關(guān)注的。
4. copy型家長
特點:相互依存。
這個類型的父母往往下意識地將子女的童年看成自己童年的延續(xù)。
這些父母看待孩子通常有兩種方式:
要么將養(yǎng)育子女的過程看做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糾正自己成長歷程中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要么就只是將孩子看做是“子承父業(yè)”的人選而已。
藥方:一家人,但成員各自獨立。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
孩子有何興趣和愛好?最投入的活動使什么?
喜歡哪類事情?
家長們應(yīng)該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允許兒女特立獨行。
5. 無痛型父母
特點:麻木不仁。
無痛型的父母童年時期經(jīng)歷過巨大痛苦,令他們在內(nèi)心企盼這種痛苦不要重來。
無痛型的父親對兒子無動于衷。無痛型的母親,會羞辱女兒。
藥方:做個性情中人。
父母應(yīng)該做個有血有肉的人。
直面痛苦,大膽將它表露出來,向值得信賴的人傾述痛苦,這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豐厚的禮物。
總結(jié):放下童年,長大成人。
幫助父母回憶和梳理自己的過去,認識這些片段的作用,繼而放下這些片段,讓它們不再左右自己的生活。
找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比如配偶、朋友或者輔導老師,和他共同梳理一下往事 ,也可以寫一寫日記。
第四章? 真正接納孩子的情緒(賽西)
如何做到短時的耐心,控制自己的脾氣
1.深呼吸
2.專心傾聽
3.給孩子留點余地
4.不可妄下結(jié)論
5.有幽默感
?6. 多考慮孩子的能力
7. 把時間安排的更為寬松
8. 給自己時間緩口氣
9,提前十五分鐘行動
10. 認識到養(yǎng)兒育女是對耐心的考驗
? 如何做到長久的耐心
1. 照顧好自己?
2.凡事別往心里去
3. 凡事往好處想
4. 了解自己的期望
5.為失敗做好準備
6.教會孩子控制情緒
7. 多回想自己的童年
8. 了解自己的底線
9. 摸清自己的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