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五回“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中,有幾句判詞是這樣寫的:“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這里說的是薛寶釵和林黛玉兩個人,其中借用樂羊子妻停機的故事,指代薛寶釵符合當時女德標準,而詠絮才,說的是林黛玉才情卓絕,無人能比。
“詠絮才”專指一個有才情的女性。這個典故的主人公正是我們今天要講的,謝道韞。
她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媳婦,出身被譽“謝家風范”的東晉權臣謝安家族,族中子弟幾乎個個翹楚,所以,謝道韞這個謝安的小侄女,深受家學和家世影響,也是文采出眾,目下無塵。
最有名的故事,是她還未出閣時,一家人賞雪,謝安說了句:“這雪怎么形容呢?”謝道韞的哥哥吟了句“撒鹽空中差可擬”,謝安沉吟了下,沒有言語,這時謝道韞在一旁說了句:“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頓時拍手叫好。
憑這一句詩,人們從此以“詠絮才”來專門指代女子的才情,可她的詩作留下的極少,不知道還有什么樣的驚艷之作。
其實,僅憑這一句就認定她有才的話,那《紅樓夢》里薛寶釵的詠柳絮的那句“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不知道要比這句好多少倍。
但謝道韞的才華還是被當時社會認可的,據說她年輕新嫁時,小叔子王獻之常在家與客人清談,總是說不過人家,謝道韞聽著著急,把小叔子請到一邊,自己親自上陣,在帷幕后與來客侃侃而談,客人紛紛被折服。
出身顯赫,且少有才名,到了婚嫁年齡,自然家里要給覓得一個好夫婿。其實豪門圈兒就那么幾戶人家,就像當年大權臣郗鑒為女兒相中了王家的王羲之一樣,謝家自然也把眼光盯在了王家這樣的大家族上。王羲之有七個兒子,最有名的是王獻之,因為他繼承了父親的衣缽,與其被世人稱為“二圣”。但我們前面講過王獻之與表姐郗道茂情投意合,結成了夫妻。
謝安無奈,只得退而求其次,王羲之的三兒子王徽之,跟王獻之最要好,而且書法也不遜于王獻之,但他恃才傲物,放浪形骸,把魏晉名士灑脫不羈的性格發揮到了極致。據說他在下雪的半夜,喝酒喝得興奮,想去見一個姓戴的朋友,臨時起意,上船就走,船走了一夜,才到了朋友的家門口,可他卻吩咐掉頭返回。別人問他怎么不進去,他竟然說,本是一時興起才去的,到了以后興致沒了,就回來了唄,為啥一定要見他呢?這就是“雪夜訪戴”這個成語的由來。
我們只能說,魏晉時期的人們都是腦路清奇的人,崇尚的是不按常理出牌,還標榜真名士,自風流。
謝安是當時的朝廷重臣,他的思想與那些灑脫的名士們有很大不同,所以,王徽之一番出格操作,讓他很是不爽,他覺得這小子不靠譜。
謝安這回定下的是王羲之的二兒子王凝之,王凝之是虔誠的五斗米教的教徒。五斗米教據說是道教的一支,因為入教要繳納五斗米而被稱為五斗米。
15歲上,謝道韞嫁了過去。婚后不久,她回到娘家,悶悶不樂。謝安問她說:“你老公是王羲之的兒子,也不錯了,你怎么還這么悶悶不樂的啊?”謝道韞感慨地說,咱們謝家一族,叔父您還有謝據,兄弟中也個個都很出色。可是沒想到天下竟然還有王凝之這樣的人。言下之意,這個丈夫讓她失望透頂。
謝道韞不過十五歲,但看人極準,沒有被丈夫的一筆好字忽悠到。她對王凝之的評價,后來被證明是準確的。
婚后幾十年的生活,是個黑匣子,沒人破解發生了什么。以謝道韞的身份、背景與教養,自然會中規中矩完成她應完成的角色,直到丈夫把災禍帶到眼前。
王凝之雖然書法成就抵不過父親和弟弟,但仍然可稱為名家,可是他卻選擇了一條不合適自己的路。
在謝道韞的叔叔謝安的保薦下,他官職一升再升,一直做到主管一省軍政大權的會稽內史。東晉末年,官場黑暗,民怨紛紛,王凝之在任期間,五斗米教的孫恩起兵造反,率眾攻打會稽,王凝之到底是豪門大院公子哥出身,既沒有智謀也沒有勇氣,居然不去領兵設防,卻相信道祖能庇佑全體百姓。他不排兵布陣,不操練軍士,而是閉門祈禱,求神保佑。結果叛軍長驅直入,一城百姓慘遭荼毒,王凝之和幾個孩子也都遇害了。
謝道韞橫刀在手,組隊突圍。怎奈寡不敵眾,全成了俘虜。
接下來的場面比詠絮之才更震撼千百倍,謝道韞被送到孫恩的面前,孫恩以為她抱的是王氏子孫,下令立即殺了孩子。
謝道韞厲聲呵斥:“事在王門,何關他族?這孩子是我的外孫劉濤,如果你要殺他,那先殺了我!”孫恩被震懾住,不但不殺,反而護送她們回到了故居。
后來孫恩勝利,派新任會稽郡守前去拜訪謝道韞,一番攀談之后,郡守回去說:"內史夫人風致高遠,詞理無滯,誠摯感人,一席談論,受惠無窮。"
謝道韞雖然出身閥閱門第,且才名加身,卻跟那個不喜歡的丈夫過了一生,實際上她的政治能力和情懷都遠超過丈夫,但她既不能選擇夫君,亦無法選擇人生角色。
她的盛名不止在稚嫩賣萌的“詠雪”作文中,還留在了那個殺伐決斷的巾幗映像里。她真是那個風流而充滿張力的大時代獨具魅力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