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天和一朋友聊天,聊到關于同學聚會的話題。他給我講了他參加同學會的故事。
? ? ? ?第一次參加同學會,是剛畢業幾年,大學畢業那會,通訊還沒有現在這么發達,很多都沒有聯系了,那一年,是誰聯系的上誰,誰就去通知聚會時間地點。那個時候,天呀,來了一百來號人。
? ? ? ? 好多年沒見,特別的激動,沒有誰在乎的職業,沒有人在乎有沒有錢,聊的都是讀書時候的事情,特別的純粹,特別的干凈,特別的放松。之后大家建立了一個qq群,每天在里面聊天,很多單身的妹子和帥哥都在里面聊上了并且結婚了。
? ? ? ?第二年,聚會來的人更多,在我們住的那邊一個小飯店里面,包了場,但是人都坐不下,很多人都是站在那邊吃飯。慢慢的,開始變味了,不像之前那樣回憶以前的點點滴滴和個人目標。開始有了點錢的味道,有些混得比較好的,開始擺譜,有權利的開始拉攏,有的只是相互恭維,那些老實的就坐在一邊,慢慢的看著他們吹噓,靜靜地看著并不說話,開始覺得,聚會不好玩了。
? ? ? ?第三年的時候,參加聚會的人就明顯的減少了,活躍的總是那么幾個,靜靜地不說話的也總是那么幾個,相互只跟聊得來的人聊天,好像開始分派了,qq群明顯沒有那么活躍,也許大家都忙,各自忙各自的事業。
? ? ? ?再后來,同學會就慢慢地解體了,哦,不說解體,只是來的人越來越少了,打電話請都以公事私事推脫。慢慢的只是跟自己玩的比較好的聚了。一個大家庭,慢慢的拆分成一個一個的小家庭。但是,或者因為利益,或者因為愛好,又或者因為別的,因為一些感情還在一起,好好珍惜,不為別人,就為認識這么多年,還嗯呢該聯系。雖然現在沒有人找我幫忙,我也沒有找過別人,但是只要是見面了,坐在一起,一碟花生,兩瓶小酒,就能聊上一兩個小時,有的是曾經的青春。
同學聚會為啥變味了?
1、財富發幫會
同學畢業后,走上不同的道理,分化勢必嚴重。經過幾年的人生歷練,同學的財富有了等級之分。同學會儼然成了財富的發幫會。這樣的發布會,不是通過各種媒體,而是通過他們開的車,穿的衣,做的公司上的班。
記得在《咱們結婚吧》里面,男女主角剛結婚,請男主的大學最好的的幾個哥們吃頓飯,男主的兄弟都是在政府部門上班,位居高位,有權有勢,他們點的酒是兩萬一瓶的拉菲,點的食物是鮑魚海參。但是女主還在計算這一頓需要省吃儉用多少個月才擠出來的時候,男主兄弟借口去衛生間付了款。
雖然是電視劇,但是藝術源于生活。同學聚會也確實成了他們炫耀的會場。
2、婚姻重組會
玩笑說,沒事參加同學會,拆算一對算一對。確實,當時青蔥校園的俊男靚女,因為畢業非得以分開,時過多年,男婚女嫁,彼此都有感情的歸宿,雖然可能不盡完美,但是好歹是現實。但一些人賊心不死,欲死灰復燃,借同學聚會的名頭,重新找到當年那段青澀的愛戀,從而毀滅原有的家庭。
3、悲劇傾吐會
每個人在社會上打拼都不容易,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有這樣那樣的苦衷。這樣的苦衷,沒法和同事訴說,也沒發和家人傾述。好不容易遇到遇到多年的老友,借著兩杯薄酒,傾述心中的煩悶,男的傾訴工作上的不如意,直言社會埋沒人才,女的傾訴家庭的不幸,情感的不如意。
4、電話交換會
畢業后,老友各奔東西,為了自己的事業各自打拼,鮮少聯系。皆有同學會,把分散各地的老友聚在一起,自然要好好溝通,聚會時間太短,留下彼此的聯系方式再合適不過了。然而,那些嘴上說著以后多聯系的老同學,卻依舊沒有聯系。
昔日同學會的單純已不在,幾年之后,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這么多年,再聚首,談的是頗具現實的問題,讓人不安的是,同學彼此之間已經開始有意無意的攀比。
原本我認為畢業后我們會轟轟烈烈有一番成就,原來畢業后我們只是默默地四散飄零。
沒有結局的故事太多,你要習慣相遇與離別。
每天進步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