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時,刷朋友圈,看到一條令我震驚的消息,哈文發文稱丈夫李詠因病去世,她寫道:“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那個我們曾經帶給我們無數歡樂的詠哥離我們而去了,《非常6+1》,《幸運52》陪伴著我們的成長。
世事無常,我們總想著人這一生來日方長,很久沒有見面的朋友,總有一天還會相遇;還沒有做的事情,總有一天也會去實現。我們輕視歲月的無情,揮霍著青春,卻沒曾想歲月是個神偷,總在不知不覺偷走我們的夢想,偷走我們的感情,我們揮手告別,說著后會有期,可卻從此相望江湖,不曾再見。
人這一生其實很短暫,我們每天的精力也都是有限的,然而生活中總會有很多東西在消耗著我們的精力,雜亂的房間,沒有盡頭的加班,一次又一次的失眠,沒有意義的微信群,或者是忘不掉的人等等,太多沒有必要的東西在消耗著我們的精力。其實,我們真的需要那么多東西嗎,我們需要這么多東西來支撐我們的幸福嗎?其實這個問題取決我們對人生幸福的定義。通常我們總以為物品、金錢和名望是我們衡量人生幸福的標尺,但其實真正的幸福是來自內心深度的滿足,即我們自己的內心是飽滿的。
前段時間,因為電影《無雙》,發哥(周潤發)又一次成功占領了我的朋友圈,在我印象中,發哥的每次出場都自帶男神的關懷,雖然他如今已63歲,花甲之年,卻還是風采不減當年,而且他從來不標榜是什么影帝,明星,總是說自己是一個熱愛生活的普通人。陪妻子買菜,坐公交和地鐵,從不帶保鏢,一切從簡。幾十年如一日的敬業,一生也只愛一人。活的很簡單,卻特別的有力量,是歷經千帆之后的質樸和純粹。
許巍有首歌唱到:我愛麗江夜晚,熊熊的篝火,我們歌唱跳舞,快樂簡單。曾經,我們的快樂很簡單,一部喜歡的電影,一個愛的人。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枷鎖一步步的加持在我們生活,養家糊口的壓力,房貸車貸讓我們苦勞不堪,人情世故的羈絆,朋友圈中越來越多的不曾見過面的陌生朋友,我們離原本簡單快樂的自己,越來越遠。有人說這是成長的代價,我卻認為這是一種推辭,我們把原因歸結為非我們人力所能主導的,但其實真的是這樣子嗎?難道我們就不能活得更簡單純粹些嗎,簡單的做一件事,簡單的愛一個人,簡單的與自己相處。
陶淵明有詩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生活在這個熱鬧的現代社會中,我們不可能像陶淵明一樣,隱居到山林之中。雖然無法做不到“結廬在人境”,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做到“而無車馬喧”。只要我們每個人遠離了一些物質名利的追求、遠離了一些紛爭,縱使我們身處鬧市,也有辦法讓自己的心靈變得寧靜起來。簡單一點就好!
人活到極致是簡單與自律,是我們擁有富裕的內心。
每個人都總希望自己的人生過得豐富多彩,總會想著盡可能多地去體驗生命的廣博之美,于是我們會嘗試著做很多的事情,七十二般武藝都想樣樣精通。但是我們每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擁有的能力也有限,而內心欲望卻是無窮盡的,有很多種我們羨慕的生活方式。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盡情去折騰,去感受多樣化生活的精彩,但隨著歲月的增長,我們應該學會去簡化自己的生活,最大限度的把生活環境變得簡單,從而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這才是我們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
我們選擇怎么花費我們有限的時間與精力,決定了我們這一生活成什么樣。當我們選擇了聚會,就放棄了與自己獨處思考;當我們選擇了刷抖音刷朋友,就放棄了閱讀;當我們選擇看綜藝節目,就放棄了運動讓自己保持健康身材。我們每天都在做著無數的決定,我們必須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敢于舍棄那么多余的事物,梳理人脈關系,過個簡單的人,我們也才能活到極致,活得自在瀟灑。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過: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扎實,簡單,把一切不屬于生活的內容剔除得干凈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人活到極致,是簡單和自律。簡單在于斷舍離帶來自由自在的力量。自律幫我們贏來對現實生活的自主,從而實現自由。關于簡單和自律,我將在接下來兩天的時間,分別進行闡述,敬請關注。
感謝每個閱讀到此的你,感謝你的關注,祝愿我們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