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感到迷茫,雖然讀了很多學位但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能力有哪些,善于做什么,優勢在哪里,未來還有哪些能力需要補足。也隱隱擔心,社會、科技發展的如此之快,萬一好不容易花了10000小時獲得了專業技能,卻無情的被時代淘汰怎么辦。在這個多變的時代,行業的邊界日益模糊,跨界勢必會在多數人身上發生。時代要求我們不斷獲取新的能力,那是不是之前辛苦積累的技能就白費了?差不多是考慮養育下一代的時候了,也就意味著未來需要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甚至有可能一段時間將會全職做媽媽,怎么破?
Part I: 能力的三個組成部分(能力三核) - 知識、技能、才干
知識是指完成一項工作、勝任一個職位所需的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工作流程等。知識主要通過記憶獲得。
讀本科研究生就是積累金融知識、投資學基礎理論、金融產品估值方法的過程。
技能是通過訓練獲得的熟練操作完成一系列動作的能力。
進行大量的行業分析、完成公司調研報告、估算價值。在過程中勢必遇到種種難題,在解決他們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最終獲得以最高效率準確分析出公司價值的能力
才干是指通過大量練習,不斷的反復使用技能,直到將其內化為自身無意識行為,從而體現出的種種品質、特點。
在金融分析經驗累計到一定程度后,會漸漸獲得一些品質,如對財務數據的敏感度,能發現被掩蓋的問題;決斷力:豐富的經驗帶來的自信;談判能力:對對方所要談論的點了然于心,輕松應對 ,等。
所謂跨界的能力是指將自己在一個領域積累的經驗和能力運用到另一個領域里去,也就是將能力三核中的“技能”和“才干”運用在不同的事情上。
在股票分析過程中鍛煉的信息搜索的能力、閱讀大量內容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等都是可遷移的技能。如果想炒了老板回學校讀博士,這些技能也都用得上。對各行各業的分析最終會變成我知識體系的一部分,融化在潛意識中。
才干確實是最有價值也最容易遷移的能力,但才干并非一朝一夕能夠練就。這也是為什么在職業生涯初期會諸事艱難。
舉個栗子:一個好的全職媽媽所需要的才干甚至可以運用在CEO職務上。比如,家庭財務的建立與管理,與孩子的“共情、培養”能力,協調家庭關系,與婆婆和諧共處的“高難度溝通技巧”,以及自我壓力管理等。
通常,銷售人員向管理層轉型比較容易,因為兩個職位所需的技能與才干相似,銷售人員需要向別人銷售商品、服務,ceo需要向合作伙伴,內部員工銷售商業概念,管理理念等。兩者本質上都屬于“產品人”。
“我們常說隔行如隔山,其實相隔的知識底層入口售票處,越往上走所需的能力越相似,越熟悉。所以大家安慰人的時候會說:一切努力都不會白費的。雖然有點雞湯,但事實上,如果你曾在一個領域努力提升過能力,獲得的技能和才干都可以運用到其他領域,成為輕松跨界無障礙的大牛???”
Part II:能力的萃取
那么我們要如何遷移自己的已有的能力呢?
能力的萃?。?/b>顧名思義,從以往的成功事件中提取出精華的能力,再放到另一個領域去。
舉個栗子(摘自“超級個體”專欄):
比如說你今天參加了一個朋友聚會,介紹自己時你說:“我籃球打得不錯,帶團隊拿過全市籃球比賽第一名。” 大家都說“哇”,然后呢?以后他們打球也許會叫上你。
但是如果你這么說呢:
“我籃球打得還可以,大四的時候帶團隊拿過全市籃球比賽第一名,那是我們學校歷年來第一次進入前三。 其實我的身體素質不算出色,所以我選擇做后衛,做后衛就要把中遠投球做到最好。人應該有死磕一個技術到完美的能力,所以我的中遠投還不錯;帶團隊的時候,我還學到了如何讓一群牛人通力合作,培養了我的領導力;有一次我們差點出局,我卻認為這是一個反敗為勝的機會,在中場休息時做了一個演講,激勵了大家。后來我看了一本書,才知道原來這個叫“逆商”。 現在遇到一個新事情,我就會應用這種做事的方式——先看清全局找到自己的站位,然后反復精進讓自己的一個優勢做到最好;再帶領一群牛人,讓他們相互協作;一旦遇到低谷,我覺得這反而是一個機會,我會讓大家逆勢而動?!?/p>
你說這個故事說完,以后大家會找你干嗎?至少當他們缺管理、帶團隊、創業時,會想到你。
萃取能力的三個步驟:
Step 1. 找到一個發生在你身上的成功事件,多小的成功都沒關系。
找不到怎么破::>_<::
- 可以從過往工作中找,哪怕完成過再小的任務都可以萃取出一些能力。
- 從生活中找,全職媽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外比方說,成功安排過一次全家旅游,知道這座城市里鮮為人知的好餐館,好風景,等等
- 從興趣愛好中找,有些人喜歡打游戲,往往像dota這類的游戲很容易培養領導能力。星巴克CIO史提芬(Stephen Gillette)同時也是魔獸世界的70級祭司,游戲公會領袖。他每周堅持打6個小時游戲,因為他認為自己從游戲中學到了關于領導和管理的核心。
不喜歡工作沒有關系,可怕的是你連玩和生活都不努力。用力玩,認真生活同樣能獲得可被萃取、遷移的核心能力。
Step 2. 萃取出一個讓大家不明覺厲的名詞——“xx能力”。
“超級個體”專欄總結了4個領域的48中核心能力供大家參考:
Step 3. 告訴或暗示大家,這個能力在哪些別的領域有什么樣的用途。比方說,在面試一個新的工作,或是在嘗試一個新的事情,或者在一個新的場合介紹自己的時候,可以想想這個領域需要的哪些能力是我已經在別的領域擁有的,將它們做個類比,實現能力的遷移。
Part III 正遷移和負遷移
那么能力的遷移一定都是好的嗎?
舉個栗子:羽毛球和網球看似是相似的球類運動,但所需的技巧完全不同。羽毛球多靠手腕發力,而打網球需要的是繃緊手腕,靠整條手臂甚至全身去發力。網球和羽毛球運動員之間想要跨界是非常困難度的。硬要用打網球的方法去打羽毛球會產生負遷移,打不好羽毛球反而會受傷。
蛙泳和蝶泳的技能遷移就是正向的。兩者都是靠腰部發力,四肢對稱。會蛙泳的人學習蝶泳會比較容易。
再舉個例子:老師、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臨場應變能力在各自的領域都是至關重要的能力。但試想,當一個老師做了領導,面對下屬的意見或質疑,他容易快速找到支撐自己觀點的例證、清晰有邏輯的表達出觀點,并習慣性的使用教導的口吻表達。下屬無力反駁便只好作罷,懶得再辯。久而久之對企業對員工都不利,典型的技能負遷移效應。
那么如何確保正遷移呢?
首先,需要在一個領域磨練出一個扎實的技能才有可能遷移。所謂:“先要把架子搭穩了才能搬,否則搬起來一晃就散了。” 先專注當下,將眼前事做好,才有可能獲得可遷移的能力。
其次,在面對陌生目標的時候不要急著動手,先思考一下這個事情需要達到的結果,然后反推所需的能力。衡量一下哪些能力是可以遷移的,哪些能力會產生負遷移。
最后,盡量避免同時學習太多技能,否則會打架,什么都沒學會。
總結:
樂高之所以經久不衰,在于它可以不斷被打破再組裝成新的樣子,保持新鮮感,創造無限可能。
類比當今的職場,我們也需要成為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超級個體。將能力分拆再重新組合運用到新領域。相比學習技能,組合技能的能力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