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拖延癥的終結者

孩子早上磨磨蹭蹭不肯起床?明明沒有幾個字,為什么孩子作業寫到三更半夜?現代社會,生活和學習的節奏越來越快,但是孩子做事卻是一種慵懶的狀態,拖拖拉拉耽誤事兒。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這段時間我讀美國著名心理治療大師M·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一書頗有感觸,下文將會用延遲滿足和自制力這兩個概念來闡述孩子拖延癥的原因。

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是指不貪圖眼前暫時的安逸,將人生的快樂與痛苦重新排列先后順序。先苦后甜,是一種可行的生活方式。

斯坦福大學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兒園進行了一個經典的關于“延遲滿足”的心理學實驗——棉花糖實驗。在這些實驗中,研究員會讓孩子們完成一些簡單的力所能及的任務,作為獎勵孩子們能得到一塊棉花糖或是巧克力。有兩種選擇,一種是直接吃掉一塊,另一種是等待一段時間通常為15分鐘,能夠得到兩塊。十四年后,研究員做了跟蹤調查,發現等待時間長(前1/3)的孩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如更好的SAT成績、教育成就、身體質量指數,以及其他指標。

孩子正確對待家庭作業,是實踐“延遲滿足”的最佳方式。若是孩子做到無須父母催促,首先做完功課,再去看電視,那么孩子成年后,處理類似問題,就會形成一種習慣或常態。

根據教育工作者的經驗,不少青春期的少年,懂得延遲滿足的好處,但是缺乏能力和經驗。有些孩子長到十五六歲,依然缺少“先吃苦后享受”的意識,漸漸長成“問題少年”,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規劃,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怎么高興怎么來。其實他們的智商與別人相比毫不遜色,就是不肯用功學習,導致成績遠遠落于其他人之后。一時沖動是他們說話做事的常態,這很容易危機他們的社會生活。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形?為什么大部分人擁有足夠的自制力,能避免貪圖一時安逸的惡果,卻有相當數量的人不懂得推遲滿足感,最終成為失敗者?其中的原因,目前醫學界尚無定論,僅有的答案也缺乏足夠的依據,但大部分跡象表明,在這方面,家庭教育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自制力

自制力不是約束行為,而是一個人在自身與現實對比下,將利弊關系權衡得很清楚的一種認知能力。

孩子缺少自制力,未必是父母管教不嚴,有些孩子甚至經常遭受嚴重的體罰,花樣百變:扇大嘴巴,鞭打,腳踢等等。體罰并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將問題惡化,孩子不能正視問題,關注點全在體罰上,孩子越來越叛逆,父母卻不自知。

若是父母本身難以自律,就更不可能成為孩子的榜樣。這些父母這樣說:“照我說的去做,不過別去學我”。例如,酗煙的父親告訴自己的兒子,吸煙有害健康,你不能吸煙。那么兒子心里會怎么想,為什么你可以我就不可以,二手煙的危害不是更大嗎?這時,兒子對父親的信任度下降,若是兒子在其他方面犯錯,父親加以教導,兒子心中能服氣嗎?生活毫無章法的父母要求孩子過得有條不紊,意義何在?孩子會乖乖聽話嗎?模仿,是孩子的一種天性,從1歲半開始,孩子就進入了一個高度模仿的階段,從語言到動作,從舉止到裝扮,從習慣到個性。成長到青少年時期,孩子心智依然尚未成熟,這期間,父母的形象在孩子心中占極大比重,也是孩子的重點模仿對象。那么,懂得自律,生活規律的父母的孩子自然以其為標準規范自身,生活混亂的父母的孩子也將父母的行為照單全收。

父母對孩子的愛心至關重要,若父母生活混亂,但是愿意花時間和精力陪伴孩子成長,也能培養出有自制力的孩子。若父母皆是精英,學識和職業都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和高度,但是和孩子少交流和溝通,孩子照樣不懂得自律。很簡單的道理,若是愛某些人或事自然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例如,老人愛侍弄花草,會把自家小陽臺打理得井井有條,各類花草,每一種的栽種方法和培育條件都得細細研究。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愛無疑就是陪伴。

不花時間和孩子相處,就無法清楚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也不知道在自制力這塊他們需要哪些條件。若是孩子向父母尋求幫助,父母以沒時間管你的事兒為理由推脫,最后,孩子犯錯,父母又會把怨氣發泄在孩子身上,不愿了解事情的本質,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這不是教育。聰明的父母則愿意花時間了解孩子,對癥下藥,適當地鼓勵和支持或是必要的警告和責備。掌握分寸,張弛有度,這才是教育。光說不練假把式。嘴上說著我們很愛你,你對我們很重要,卻不愿意和孩子共進退。這樣,孩子失掉來自父母的安全感,對父母的信任感也隨之下降,那么,父母的說教對孩子來說不值一提。

要讓孩子擺脫拖延癥,就要讓他們養成延遲滿足的習慣;要讓孩子養成延遲滿足的習慣,就必須讓他們學會自律,有自制力。自制力的來源就需要父母以身作則,規范自身并且多些陪伴。

結語

1.擺脫拖延癥得養成延遲滿足的習慣,讓孩子學會自律,有自制力

2.延遲滿足即先吃苦后享受

3.孩子是否擁有足夠的自制力取決于家庭教育

4.父母自律的行為和陪伴是培養孩子自律的基礎

思考

1.您的孩子有拖延癥嗎?表現在哪些方面?您是怎樣應對的?

歡迎您把您的收獲、思考,或是對 「知識磚」的鼓勵和建議,在留言區里和我們分享。

King明天會討論“用公平的教育,讓孩子的人生開開開開掛”,敬請期待!

如果此篇推送對您有幫助,請轉發給更多朋友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