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失眠,起來二刷《天空之城》。
一刷是在兩年前,一直到結尾laputa緩緩飛上更高的天空,機器人肩上停滿飛鳥的畫面,忽然眼淚止不住流了下來,靜靜聽完了井上杏美吟唱完了ED。只知道心里空落落,但講不出來那是什么情感驅動,一直到今天夜里看到豆瓣上的這條評論:
或者說悲憫二字更為貼切。
Laputa毀滅的是富有侵略性的科技,但飛行石的力量依然使巨樹、交錯的生物和失去攻擊力的機器人得以保存。電影接近尾聲的20mins里展現的財富的掠奪、權力的斗爭以及征服世界的野心全都發生在Laputa最底下啊。飛鳥依然停在管家機器人的肩膀上,水里和森林里的生物依然嬉戲,沉默的機器人依然守護著laputa的先人。是的,那些財富權力野心都和上面的世界無關,自然最本真的一面是不會為外力所動搖,甚至能夠在其中感受到自然對這些的包容和憐憫。最后天空之城因為毀滅了所有的這一切能夠飛往更高的地方,繼續不問世事地保留著這些本真。這大概是我讀到的宮崎駿的童心和純真。
類似的人物和情節,想到了《天龍八部》的無名掃地僧。絕頂武功、名祿的爭奪都能夠不為所動,我只在意今天地有沒有掃干凈、藏經閣的書有沒有被前來借閱的小偷打亂。
其本身的能力原能夠讓他獲得更多的物質,但他的訴求卻低到塵埃里,卻是更高層面的眼界和心胸吧。
兩個小時的動畫,不停被故事中的細節和小人物吸引著。
巴魯的師傅、師娘,礦山的男人們、開火車的老爺爺、波姆爺爺、朵拉帶領的海盜們。
雖然貧窮的礦山的人們、即便在再挖不到礦石就要去喝西北風的窘迫下,依然讓生活充滿樂趣、能夠伸手幫助從未謀面的希達。海盜和礦山師傅的打斗更像是一場鬧劇一場玩笑,崩開襯衫秀肌肉威懾對方的挑釁方式充滿詼諧,樸實的樂趣撲面而來,在我們看來甚至有些傻氣;海盜們也不像是海盜,他們對生活的要求簡單又樸實。看到換上衣服、變美的希達喜歡上了,喃喃自語“真漂亮”、“真可愛”,
卻絲毫沒有匪氣和戾氣,而是小心翼翼地靠近廚房,偷偷詢問是否需要幫助,卻發現早被人捷足先登,已經有人在那幫著削土豆皮。
靦腆澀仿佛青春期的少男。這才是對心頭好的表現吧。
另外還有幾個細節:
可能再也不會回到故鄉的巴魯和鴿子們告別。
什么東西都比不上女孩的頭發和美麗重要呢。
電影所追求和珍視的都是平凡無奇的細節,卻總是能夠讓我們會心一笑,這也許也是老爺子內心最為柔軟的部分。
寫在最后
第一次觀影后寫文,不算影評,也沒什么高大上的道理。文筆捉急也沒辦法把情緒表達到位,就是隨手寫寫分享。見笑。
還有就是。好的電影還是需要多看幾次,第一次光在意情節和人物關系了,哪看得過來呢。
ps.水印是自己玩的公眾號,不是抄襲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