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婷半清
1.
我的父親是一個有想法的農民,而且還是行動派。
如果細數他折騰的事,至少也得十幾種。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生豆芽,賣豆芽,家里到現在還擺著好幾個老式的水缸,有大有小,小時候捉迷藏最合適了。
以至于我剛懂事那會,去哪吃酒席,都會指著桌上的酸辣豆芽,興奮地叫著:這是我爸爸生的豆芽,我爸爸生的,惹得眾人哄笑。
大概是小學三年級吧,父親又開起來一家小超市。哦,對了,那時還不叫超市,只能稱為代銷點。家剛好臨街,人來人往的,生意還不錯。有時候我放學早,就做起了小算賬先生,記賬找零錢有模有樣。
后來,父親又開過臺球廳,當過賣菜販,賣過胡辣湯,擺過烤面筋,還會鹵雞肉,拌涼菜。
我童年時期,覺得父親特別厲害,尤其是多才多藝,在農民、民間藝人、商販之間任意切換,來去自如。
長大后才明白父親的艱辛,為了給我們提供更好的生活,父親一直在思考,在嘗試,在折騰,只想撐起一片更寬闊的天空。
前幾年,父親認真嚴肅地開了一次家庭會議。他細數這些年他做過的事情,也分析了他年近半百仍然沒有脫貧致富的根本原因。
最終總結,做成一件事需要想法、行動力,這兩樣他都做到了,可他缺了重要的一樣,就是堅持。如果當年的小代銷點一直開著,早已變成一間大超市,也許,父母就不用再做農民工這么苦累的活。
沒有人會輕易承認自己的失敗,特別是年過半百,回首往事的時候。但父親就是不一樣,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警戒我們,堅持是多么重要。
2.
小時候家境貧寒,家里基本沒有什么課外書。我常常跑到隔壁一位爺爺家,他是村干部,家里很多書。我如饑似渴,常常看著就入迷,不知回家。其實剛認了些字,很多都理解不了,但也無法抵擋對書的熱情。
至今我還記得父親給我買的第一本書,不是小人漫畫,也不是小學生作文。而是一本心靈雞湯,書名大概是:如何做一個有思維能力的女孩。我已經忘了具體內容,從現在理解,應該講述的是做為一個女孩,要保持獨立的能力,有自己的思想吧等等。
你難以想象,我一個八九歲的小姑娘,看雞湯看的津津有味,也是這本培養思維的雞湯書,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父親說人際交往,工作做事,甚至是婚姻家庭,都離不開思維方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理,看出的都是不一樣的結果。
時至今日,我也常常換位思考,如果是兒媳婦在抱怨婆婆,我在聽她訴苦的同時,也會想想她婆婆的角度和立場,這樣一來,她的訴苦明顯是有些夸張。
我雖敏感細致,但在大事面前都還保持理智。從小就知道,一個女孩自己獨立的重要性,就在以后的戀愛結婚過程里,受益匪淺。如果有看到別的女孩為了失戀,不吃不喝,要死要活,我基本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我后知后覺,越來越明白父親在教育我們時的良苦用心。
之前在文章里提到過,父親是拉二胡的,也經常參演紅白喜事。因此,從小家里就很熱鬧,我起初也是看到陌生人就害羞地低頭,聲音小的聽不見。
父親對我諄諄教導,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樂觀自信,好運氣才能上門。
我這么靦腆,生生被父親鍛煉成了一個大膽的姑娘。初中時,學校里的文藝匯演,臺下坐了幾千名老師和學生,我還能雙腿不顫,臉色不改心不跳地唱完一段小二黑,并順利拿到獎狀,不要夸我有才,現在已經忘完啦。
3.
我的相貌基本是遺傳媽媽,和父親相像的也就是一對粗眉毛了。但是性格上和父親如同一轍,絕對的親生。
我一樣的想法多,行動力強,可也常常三分鐘熱度。
所以,在我畢業這幾年里,也經常是靈感一來就動了心思,工作變換也全靠心情,父親在背后為我著急,擔心,卻也不想一下子扼殺我的全部的激情。
在我結婚后,父親開始找我談話:一結婚,就不再是一個人想干啥就干啥了,還有家庭的重擔,也要分擔了。你的工作,也該好好規劃一下,要一專多能,要不啥都不精通,咋能混的長久。
這次我也乖乖聽話,定好自己的專業,也一直沒有再改變。
最近的日子,我開始寫東西,起初不敢讓父親知道,怕他又批評我,心思活絡,堅持不了幾天。后來專門寫了一篇父親,發到微信里給他看。過了好長時間,父親回復:寫的不錯,堅持。
得到父親的肯定,眼淚打轉,心里也踏實了好多。我不想讓他失望,痛下決心要改掉三分鐘熱度的毛病,這次,要聽父親的教導,堅持再堅持。
最近幾年,父親做了一名普通的農民工,帶著安全帽,穿著破舊的衣服,穿梭在很多城市,輾轉在各個工地里,全靠力氣掙血汗錢。
在外幾年,目睹的事多了,思想又開闊了,父親有了新的感悟:以前總嫌你們掙錢少,現在看來,只要家庭和睦,開心就是最好。我接觸的那幾個老板,錢很多,也天天愁眉苦臉。
父親還是一如往常,看到事情就愛思考,善總結,并把心得做成教科書,分享給他的孩子們。
何其有幸,是他的女兒,偏偏是他,父女血脈,延綿不息。
我的父親,是一位普通的農民,卻也很不普通。
父親節,有愛就要說出來。
蕭蕭灑灑復婷婷,一半風流一半清,小婷一直在陪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