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娃”是奶奶的鄰居,真實姓名不祥。
三四歲的時候我白天住在奶奶家,奶奶家門前有個石頭凳子,石凳子前是一條小路。我常常坐在石凳子上等著小路上走來下班的媽媽,牽著妹妹的姑姑,賣麻糖的老爺爺,以及,糾娃。
糾娃的到來往往很隆重,因為他會拉著一輛很大的木頭車,車上別著鈴鐺,木頭車輪碾在小路上吱吱呀呀,再加上叮叮當當的鈴鐺聲,像一首悅耳的歌兒。只不過,歌兒總是被一些奔跑的小伙伴(現在,我更愿意叫他們小兔崽子)打斷。他們一邊跑一邊喊,糾娃來啦!糾娃來啦!
他們這種反應是有原因的。一個小伙伴悄悄告訴我,糾娃是“哈的”,我曾見到她的外婆把她往屋里扯,變扯邊說,“不要惹他!等哈打到你!”
糾娃會打人嗎? 我從未見過他打人。甚至沒聽過他說話。相反,糾娃在我心中是個溫和的人,他年紀輕輕,應該只是個十幾歲的少年。個子高大,皮膚白白的,頭發卷曲。每次奶奶去倒垃圾他總是一聲不響的站在旁邊,好幾次怕奶奶倒垃圾時車往前跑,還幫忙扶著車。噢,對了,糾娃每天拉著車子是來收垃圾的。每家每戶的收。
奶奶從未在糾娃來的時候扯我回屋,只是當我仰著頭好奇的看垃圾車的時候奶奶會說,念念兒,站去那邊,很多灰。
其實那時候我真的很想摸摸鈴鐺,但是我不敢說,因為奶奶教我不能亂搞別人的東西。
再后來我終于鼓起勇氣給奶奶說,奶奶,我可以摸一下糾娃的鈴鐺嗎?奶奶想了一下,說,那是人家做工作用的。不能亂搞。我有點失望,但是突然想到小伙伴說的話,又問奶奶:奶奶,糾娃是哈的嗎?
奶奶這一次很快就回答我說,不是的。他只是幫助我們收垃圾的娃娃。
我說,他們都這么說呀!
奶奶嘆了一口氣,說,,他們亂說的。念念兒不能亂說。
第二天,奶奶倒垃圾的時候,我就站外石凳子前看著,這一次奶奶和糾娃說了一些話,糾娃還幫助奶奶把垃圾往車里倒。奶奶沖糾娃笑瞇瞇,我也勇敢的給糾娃揮揮手,糾娃歡快的走了,木頭輪子歡快的吱吱呀呀,鈴鐺歡快的叮叮當當。
傍晚,我就成了那個“和糾娃說話”的娃兒,小伙伴們笑我,和她的姐姐一起指著我:“她和哈兒說話了!她奶奶和哈兒說話了!”
我很傷心,給他們解釋說:我沒有!我只是招手了!但是他們還是大叫大笑著喊著: “你和糾娃說話了!你和糾娃是一家的!我們不得和你耍了”然后蹦蹦跳跳的跑掉了!
我噙著眼淚回到里屋找奶奶,告訴奶奶,小伙伴們看到你和糾娃說話了,不和我耍了。
奶奶皺了一下眉頭,說,念念兒,沒關系,小姑姑一會兒帶著妹妹來,你和婧婧耍就是。
過了一會兒,奶奶又說:念念,我讓姑姑給你們買鈴鐺。
“糾娃那種嗎?”
“就是那種。”奶奶飛快的回答。
嗯,這就是糾娃的故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初初遇見人性的惡時,有個人和你一起面對,真的很好。
生個二胎,多么重要。
想念我的家人。
糾娃,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