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拒絕寫關于孩子的題材,潛意識里一直排斥自己變成圍著孩子鍋臺轉的家庭煮婦。你看,成人就是有這點好處,可以任性的主觀的逃避一切自己不喜歡的,哪怕是對自己有益的。但是隨著孩子一天一天長大,開始展現她孩童特有的行為,我的三觀就被徹底的刷新了!
我女兒晴晴一歲七個月有余了,從她一歲半開始,就展現出一些讓全家大跌眼鏡的行為。某天我仔細思考了一下她的種種行為,真是細思恐極啊!很多成年人世界里的大問題都被她用小小的行為化解了,你且聽我一一道來。
每當我忍不住吼了她,她不會馬上哭,而是小心翼翼的看著你。
我是一個急躁的媽媽,因為她的好奇和探索精神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的時候,我就會忍不住吼她幾句。每當這時,她并不是一言不合就開哭,而是眼睛紅紅的,撇著小嘴,小心翼翼的看著我。對,就是小心翼翼的看著我,那樣子像是心里在思索自己做了什么事情惹媽媽生氣了,同時又有些委屈。
發現這一點以后,我就不再繼續吼她了,因為她已經認識到自己做錯事情了,我蹲下來耐心的跟她講,是因為什么事情媽媽生氣的,以后她應該怎么做,說完以后,我會問她一句,你知道了嗎?她就會小聲的回答我,對。
其實,孩子并沒有做錯什么,在家里翻箱倒柜,尋找樂趣是孩子特有的認識世界的方式,我也不過是厭煩每天一遍又一遍的歸納和整理,才會沖孩子發脾氣的。而孩子們呢?在并不清楚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情的時候,依然小心翼翼的看著媽媽,忍下心中的委屈,聽媽媽把道理講完。
反觀成人的世界,一言不合就開撕的現象比比皆是,在和他人出現分歧的時候,往往不是先反思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欠妥,而是張口就為自己的行為辯駁,指責他人的錯誤,如此帶有情緒的溝通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如果我們在長大以后依然可以做到遇事先反省自己,秉持一份謙遜有禮的態度,那世間有太多的事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每當家里有人換衣服準備外出,晴晴就馬上為這位家庭成員拿來她(他)的鞋子。
晴晴對外面的世界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她非常渴望能到外面去玩耍,無奈最近北方氣候寒冷,我考慮到連日陰雨天氣,很少帶她出去。
每當她觀察到家中有人換好衣服,就自動識別出這個人要出門去,然后馬上跑到門口準確的拿來這位家庭成員的鞋子。有必要說一下,我們家有爸爸媽媽,老公和我,一共四個大人。孩子是如何記住并區分每個人的鞋子,我不得而知,但她的行為讓全家都感到贊嘆。
當她為你拿來鞋子,看著你換好鞋子,然后就沖你張開雙臂,嘴里說著“抱抱”。很多時候,面對這樣的晴晴,我們真的不忍心拒絕。有時外面在下雨,她真的不能出去,我就會耐心的哄她,跟她說外面正在下雨,等雨停了馬上就帶她出去,有時她可以馬上安靜下來,有時需要短暫的傷心難過一小會兒。
觀察到這些以后,我驚訝于孩子的世界是如此單純,她想要出去玩,那她愿意為你做她可以做到的事情,充滿希望的看著你,自然而純粹。在外面大人的世界里,有時我們卻會通過傷害對方來獲取對方的關注和愛。
熱戀中的男女,常常會因為對方一個眼神,一句話,一條短信就鬧得天翻地覆,如果可以單純的對對方好,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誰去拒絕一個笑呵呵的為自己整理衣服,央求帶自己出去吃美食的可愛女孩子呢?誰會對著一個安靜地為自己系鞋帶買豆漿油條的可愛少年亂發脾氣呢?很多時候,溝通不在于你說了多少,而在于你做了多少。
有一天,我正在哭泣,手里攥著一團捏過鼻涕的紙巾,晴晴慢慢的走過來,抽走了我手里的紙巾,默默走去客廳,把它扔進了垃圾桶。
在那一刻,我忘記了那些讓我不愉快的事情,沉浸在晴晴帶給我的驚喜當中。她可能讀不懂我的悲傷,但是她在我一日一日的言傳身教中自動學習和模仿了很多良性的生活習慣。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我立刻停止了哭泣,起身為我和孩子準備了早餐。作為一個女人和一個媽媽,我不能允許自己被悲傷地情緒包圍而不做任何事情。
身為父母,我們無需一遍一遍的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我們只需要謹言慎行的做好我們自己,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讓自己日漸優秀起來,這樣孩子就會在我們一日一日的影響中明白她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童話作家鄭淵潔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關鍵在于我們怎樣培養教育他們。正確的教育方式是發現孩子的長處,鼓勵他能行."
我曾經以為好的孩子是教出來的,可是我卻越來越被我的孩子所感動。想到很多成年人的性格缺陷都異常明顯,改變起來難如登天,而孩子卻永遠都熱情飽滿,善良溫暖。
我能告訴你們的就是,請你觀察你的孩子,尊重和保護一個孩子的天性。我相信,終有一天,孩子也會重新刷新你的三觀,讓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聯絡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