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才有城,有城的地方就會有故事。
這些故事,或令人驚嘆,或令人扼腕。
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
嘉峪關又在訴說著什么故事呢?
嘉峪關城門樓,后檐臺上有一塊磚,此磚被稱為“定城磚”。
相傳明朝皇帝朱厚照為了加強西北的防御,派兵備副憲李端澄主持修建嘉峪關關城和城樓,李副憲將具體施工交給了校尉郝空,誰知此人竟是個心狠手辣,無惡不作的暴徒,經常以殘害工匠為樂。
開工前,他走到一人面前,眼神陰冷的問,“修建此關需要多少塊磚?”
所有人都為這人捏了一把汗,誰知他氣定神閑的說,“一共需要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
郝空當即道,“你說的這些磚,我如數給你,可哪怕多一塊或者少一塊,我都要砍你的頭,并罰所有工匠各服苦役三年。”
“沒問題。”此人答得干脆,毫無懼怕之意。
原來,此人名為易開占,技藝超群,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凡是經過他計算后,用工用料都會十分精確,并且造型美觀,異常堅固。
經過數百個日日夜夜辛勤勞動,關城終于竣工了,就在眾人興奮雀躍之時,卻發現多了一塊磚,這下難逃大劫,可易開占卻讓眾人放心,讓大家回去安安穩穩睡一覺。
第二天,工匠聚集,郝空前來驗收,并神采奕奕的說,“我聽說多了一塊磚,來人呀!將此人拿下!”
誰知易開占不慌不忙說道,“大人,并沒有多一塊磚,昨夜神仙托夢于我,要在城門樓上放一塊磚,此磚為定城磚,磚在城在,磚無城塌。”
郝空聽后,不敢再追究,只得灰溜溜地走了,至此眾工匠安然無事,此磚也保留至今。
領隊講完,眾人皆是大笑,我隨即仔細觀察了那塊磚。
這塊磚放在后檐臺中間,和一般的磚并無他異,后檐臺兩邊角上的磚卻是松動的,這應該是防止別人登城拿走那塊磚而故意松動的。至此,真是佩服這位工匠的機智。
一段故事,驚嘆于古代工匠技藝的精湛,也憤恨于某些官員的殘民害理。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關公一直是被推崇的神明。
無論道家、儒家還是法家,都推崇他為圣人;
不論帝王將相,還是疾苦百姓,都信奉其為保護神,
不管邊遠地區,還是繁華都市,都會有一座關公廟的存在。
他是戰神,是武圣,是鐘意神武靈佑任勇威顯關圣大帝。
所以,嘉峪關城東墻外,便有了一座關帝廟,頂蓋綠琉璃瓦,精雕細刻,上懸“威宣中外”匾額,昭示著明朝抵御外敵入侵的必勝信念。
關廟正對面,有一座戲臺,一些演員在戲臺上咿咿呀呀的吟唱。
我不懂戲,駐足觀看間,卻仿佛回到熙熙攘攘的明代關城,各路能人在此表演一番,或說書,或唱戲,或雜耍,引得守城官兵、城內居民連連喝彩;說書人的精彩段子,也在駝隊商旅的口口相傳中傳到了更遠的地方。
站在關城上,向遠處眺望,明代土長城蜿蜒而去,似游龍嬉戲直達天際;
遠處山脈綿延,天地遼闊,關城雄偉,令人神往。
這座城,是河西第一關隘,扼守在河西走廊上,見證了一場場軍事戰爭;
這座城,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關卡,目送著一隊隊商旅駱駝,走出關外,走向遠方。
關城上北風呼嘯,偶爾聽到了一陣陣駝鈴,斷斷續續來自遠方,這駝鈴卻又那么真切,叮叮當當地響徹整條絲綢之路。
這座城,有太多的故事訴說,而我只是一個路人,聆聽過,又離開了。
可她還在這里,巍峨地屹立在戈壁沙漠,等著你們來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