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這是Pirrer xue的第21篇原創】
很多伙伴問我,是怎么學會思維導圖的?
從5月份,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朋友圈看到別人畫的一張思維導圖,我觀察這種思維導圖觀察了一會,這就開始我思維導圖的生涯了
是的,你要問我怎么學會思維導圖的,這就是我學習的全部過程
是我腦袋一定比別人聰明,學習力一定比別人快嗎?
這肯定是值得懷疑的。
唯一的原因在于,大學里因為解剖課程的緣故,我直觀過人體大腦的標本和大腦神經系統N回。
很多人,常常說,你做生涯規劃、你做HR,那不是把大學幾年學的東西全部丟棄了,我說不是,有些東西,只要咱們啊,真的認真學過,有一天,它就會適當的時機跑出來為你產生巨大的能量。
雖然5月份我是第一次看到思維導圖,但是在幾年前,
第一、我對立體的大腦神經系統已經在大腦皮層里產生了溝回(后文有解釋),所以當我看到平面的思維導圖,相對于我來說,是比立體減少了很大難度的。所以對于我來說,就像學習了四年級,重新學習一年級一樣那么簡單
第二、雖然幫助記憶的工具有非常多,比如表格、樹狀圖,但是我知道符合人體大腦生理結構的,非思維導圖莫屬,這也是我一如既往踐行畫思維導圖的原因。而且讓我欣喜的是,我的判斷是對的,每一次思維導圖,對于加強我對知識理解產生的溝回都是用單純的看、讀、聽、寫所無法比擬的。
是的,哪怕是在我自己都認為最沒用的幾年,真正認真學習過的東西依舊作用了我的現在。包括上面講到的“溝回”,也是在專業最平常不過的詞,它指當我接觸到或者學習到一樣事物時,大腦皮層會產生一條類似溝壑的生理結構,這是在解剖課上看到的大腦清晰可見的。
所以很多人抱怨自己在努力的過程中并沒有什么變化,其實不是,如果你能看得到自己的大腦,你會發現它的生理結構都在悄悄發生變化了,這些溝回可不是簡單的一條溝壑,它們是指引著你在接下來人生行進的指航標,你的任何決定受它影響。
功不唐捐是指,即使現在我們做著一些讓身邊的人都無法理解的事情,甚至我們自己都有時候懷疑這類事情真正的有用處到底有多少,可你還在認真認真踐行,直到有一天,這些東西會悄悄跑出來幫助你,甚至在你最尷尬、無助的時候,成了唯一能幫助你的方法。
功不唐捐的核心在于你相信一樣事物長期學習、踐行,總會給你帶來收獲
可是為什么非常多的人做不到“功不唐捐”?
因為對大多數人來書,短期享樂可比長期收獲有用多啦。
比如很多人還是喜歡掉一些坑:比如湊各種網上的熱鬧、隨各種莫名其妙的大流、還喜歡操一些沒用的心
因為人的本性在于,如果你關心大家都在關心,才沒有吃虧,你做大家都在做的事情才不會覺得孤立無援,
如果你關心很多人都沒有在關心的,你做著大家都沒做的事情——那這個人一定有毛病。
比如你嘗試一下,去地鐵里看書,大家都在地鐵里玩手機,你突然跑出來一個人拿著一本書看,這感覺簡單地概括:就是很沒安全感啊,萬一大家嘲笑我怎么辦!
真正的安全感歸屬于成就感,來自自我的成長積淀。而不是通過透支自己寶貴的注意力來獲得一些短期的錯覺,
這樣真正傷害的,是用短期享樂,交換掉了達成長期目標的可能。
重新接觸一個新事物的時候,往往最開始的概論最難學,比如“功不唐捐”是一個大家從小學到大學可能都沒有接觸的成語,所以需要從零開始認識這樣一個新的概念。
當然也許有一些人已經在學習或者工作上面做到了“功不唐捐”,但是只是在做,沒有做到理論依據在哪,所以做著做著又開始懷疑自己。
只要真正認清楚一樣事物帶給你是真正有長期回報的,我們才會堅定不移地去執行
比如在工作上,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經歷:被領導安排工作份額以外的事情,很多人(假設他們為A)往往在這個時候,就開始痛苦,覺得憑什么讓我做這個啊,這又不是我本職工作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假設他們為B)就是:做就做吧,反正領導讓我做呢,就給他做吧!
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假設他們為C),大概5%吧,每次接觸到新的任務,這類人往往是一種興奮感,會覺得:我靠,又有一個新鮮的機會擺在我面前,讓我去嘗試了,這次經歷還能讓我有很大的積累:比如1、2、3………,這些經驗又能為我以后做哪些事情做準備了。
但這5%里的大概一半的人(假設他們為D)在做著做著又會懷疑自己啊,比如身邊的人會說,你累不累啊,比是不是傻,領導讓你做你就做,耽誤那么多玩的時間,真的夠傻逼。——于是在這種“奉勸”當中,他們放棄了,草草了事。
另外一半的人(假設他們為E),他們知道功不唐捐的概念,雖然他們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詞,但在腦袋里有這么一道關于功不唐捐的溝壑——所以他們能夠做下去,且堅信自己做的才是正確的事。
在重新學習了一個概念之后,四類人有不同的反應
總得而言,E的收獲最大,因為他們會為自己做的事情找到了理論依據,更加知道自己做的是正確的事情,哪怕有什么打擊和不順,他們大腦里有了這樣一條溝回提醒他:
這或許也是一次功不唐捐的機會
那么你是哪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