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參加過不少線上的社群學習,但明顯發現這一次12位大咖為期60天的訓練營,顯然是“動真格”的!
光是一次開營儀式就足足準備了好多有趣的環節和才藝表演,可見老師們用心之良苦。而且為了督促我們扎實提升學習效果,不惜以“人民幣的名義”進行懸賞——差點讓人誤解學習不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首次秋葉大叔的《定位》課程,更是“殫精竭慮”為我們準備了長達2.5萬字的干貨內容分享,不惜把自己作為“解剖”標本。而我在聽講的過程中,更是感受到了大叔用自己超越文字語言之外的能量——特別著急我們會走彎路,企圖喚醒我們對于定位好自己的正確認知——這十足是一份對晚輩們滿滿的愛,向大叔道一聲:您辛苦了!
“用結構化思維快速找到自己的定位,理解如何強化自己的標簽形成卡位,認識從領先一步到系統變現搶位”,這是大叔對我們的期許。而如果用心聽完整個分享,我們即便目前是小白,也將知道這條路如何走,并對需要面臨的挑戰、需要的能力和資源有一個前瞻性的認識,可以把握好自己的節奏。
我的復盤學習打算跟著大叔的脈絡一邊回顧要點,一邊自我診斷。
“關于定位、卡位、上位”這三個關鍵詞和注解字字璣珠,道明了成為個人IP不可逾越的三個階梯。這意味著我們只能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行進,試圖跳躍注定會無功而返,同時讓自己精疲力盡。
一、定位:找到錢多的那個氣球,然后射中它
而對于我自己來說,我曾經嚴重缺少定位思維,首先在學習輸入方面都是東學西學,看見什么好就湊上去。發現寫作是自己愿意開始的地方,從2016年開始練習寫作,發現因為沒有集中專業的知識儲備,所以一直在嘗試不同方向,有一遭沒一遭。目前看下來自己擅長理性和邏輯,而且看問題盡量客觀公正,所以在寫評論性文章(比如書評、影評)上面有一些好的反饋,但是依然受制于思維工具掌握不夠。
與此同時,自己還一直有沖動寫小說,一是因為覺得向別人展示自己的主觀世界會有特別的成就感,二是寫小說的上限可以很高,如果像南派三叔那樣拍成電影就太好了。知識這個方面自己正在嘗試摸索,還沒有反饋可以參照。所以我也很期待聽暢銷書作家小川叔的分享,然后給自己一個確定的方向。
從大叔給出的能力——風險二維矩陣、四種策略:平穩起步、升級賽道、改變跑道、更換游戲。
對照發現,我不是風險偏好者,能力急需提升,意味著我要收緊自己的注意力進行專項的學習和訓練,而我目前遇到的困境還不到“格局”和人脈這一層。而關于“偉人、牛人、凡人”的區分,我吃驚地發現我一度以為自己想做一個牛人,但實際上我還是很在乎家庭幸福和生活享受,那么我可能只是想做一個比一般凡人更好一些的人。但我覺得目標不能定低了,應該向牛人靠齊,做好加倍付出、部分犧牲的心理準備。
不得不說大叔給了我們一個“醍醐灌頂”的提醒,就是在選擇定位的時候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可能”上面,而是要放在“放棄”上面。因為我們每天面對的選擇和誘惑太多,我們很多人本身也是興趣廣泛。
而且很多方面只要我們經過長期付出和“刻意練習”,我們總能取得一些成就,但是我們是否可以靠平均的付出和收益讓我們自己的人生效能最大化呢?顯然不能。
所以我們需要選擇一個最有性價比的方向,明智的選擇就是在眾多可取的方向上,選擇一個離錢最近的方向。這是一種市場化的做法,乍一看好像覺得以錢途為選擇是不是會功利了一些,實際上個人IP跟產品品牌一樣,都是面向大眾市場的,自然要遵循市場策略。好市場就是“市場規模大、交易頻率快、交易價格高”。
我發現我的問題就是過于在乎自己的“喜好”,而忽視市場需要。我在寫作上進展較慢,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好在近期已經意識到了,所以從選題開始,就在考慮“市場導向”。
二、卡位:給自己貼個標簽,讓所有人看到
大叔說因為同樣一個標簽可能會遇到很多人使用,所以還需要一個“副標簽”,相當于“標簽中的標簽”,讓個人特點更鮮明。我們也需要“抱大腿”(大咖或者平臺),還要拼眼光——選準了不要輕易挪窩,拼決心——舍得用資源拿下細分品類第一名。
有一些誤區,我們需要共同勉勵:不能把一些證書當做標簽,不能把一個階段性的進展當做卡位成功,也不能把成功推出一門課當做卡位成功。凡是能夠批量復制的都不是卡位,不能變現為養活一個人或者團隊的就不是有效標簽,如果沒有跟想進入領地的高手過招過就不算卡位妥當。總之,卡位是一項長期攻防戰,沒有可以掉以輕心的時候。
還好,大叔對于我們這些初期小白也給了一些方向: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要立即行動;從自我總結、學習總結開始練手進行自我開潛;持續進步,水滴石穿;從最小的標簽開始,步步推進。
因為在定位上還比較模糊,所以在卡位方面更是缺少意識。無論是在網絡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沒有主動刻意標明自己的專長,有時甚至回避(大概是想給自己多留些幻想的余地)。
大概是在曾經的意識里面,還是把個人發展和工作本身完全等同了,顯得非常被動。實際上工作本身是沒可能完全滿足和開發一個人最終的潛力,只會滿足一部分。我們應該反過來,把工作納入到個人長期發展中成為相互促進的一個環節。
這讓我意識到,從根本上我還缺少長期經營自己的概念,所以來到潛能發掘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我必將進行認知升級,同時給自己做一個長遠規劃。
對于“精進”的理解,就像大叔說的,我曾經確實以為只是能力的提升,事實上我也看到身邊很多人能力很強,但并沒有很好的溢價,想必他們也缺少IP經營的意識。
三、上位:打造一個能力桶,讓別人無法復制
這個版塊,目前沒有自我對照,只進行要點總結。
定位好,卡位早,不代表不會被超越,就像騰訊這些巨頭公司很輕易就可以模仿超越小公司一樣,我們需要持續運營,拼耐力。
為此,我們需要確定主要競爭對手,避開強勢競爭確立專屬的品牌優勢,持續積累信任狀,借助勢能深度整合。從長期來看,“定位、卡位、上位”是一個持續的動態運營。
需要避免:只看到別人賺錢就把賺錢當做了目標;看到別人付出就把別人的成功簡單解釋為死磕。實際上任何業務的運轉最小模型都逃不過“產品+渠道+服務”體系。產品不好,就沒有長期競爭優勢;缺少優質渠道資源,內容再好也無法起飛;服務不到位,口碑就不好。
能力桶包括五大要素:產品意味著潛能,你滿足了市場什么需求?標簽意味著品牌,你讓別人記住了什么?路徑意味著教和練,始終要清楚方向是什么?運營意味著團隊作戰,那么你要帶著團隊成為什么?渠道意味著資源,你讓別人因為什么愿意跟你合作?
最后總結:大叔的《定位》課程既讓我看到自己從意識、規劃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同時也讓我看到了從起步到飛躍需要經過的過程,心底有譜了,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收獲,同時看到下一步的方向。
或許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我們并不害怕困難本身,最害怕的是不知道困難是什么。
再次感謝大叔的傾情分享,也非常高興和眾多小伙伴共同進步,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