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的球場,我打完籃球后一個人站在球場邊休息,這時看到不遠處有個熟悉的身影,在一旁看著我,想走近,又不敢走近,就那樣呆呆地立在那里。
我喝完了礦泉水瓶中的最后一滴水,剛要扔,他朝我走了過來,聲音不大不小地對我說:“這瓶子能給我嗎?”哦,原來是在等我手中的塑料瓶,我一看,認識。
這不是我們小區門口的保安大哥嗎?他也認出我來了,看到我有點不好意思,我向他打招呼:“今天休息嗎?”他說:“哦對,最近一周排的白班,晚上沒事,出來轉轉,最近球場瓶子很多,我想撿一些回去買點錢!”
這個保安,我認識他差不多有9年了,從我剛開始搬進這個小區,他就在我們小區門口當保安,剛搬進來那時,我沒買車位,幾乎每天都要跟他見面(他負責登記門牌號,然后給我發卡),后來我買了車位以后,每次可以從自動車道過了,慢慢地接觸就少了,但是偶爾經過,也還是會隔著車道點頭打個招呼。
夜晚的球場,格外地靜,除了旁邊草叢里蛐蛐的叫聲,萬籟俱寂。我跟他聊了起來,通過聊天,我得知:他姓王,河南人,部隊退伍軍人,剛退伍那會兒,在老家那邊做過農藥銷售,因為總是要到其他臨縣跑業務,他覺得累又看不到成績,就跟著老鄉一起南下廣州來打工了。
我問他現在一個月工資多少錢?他說:包吃包住,2800元。我問:“沒有想去干點別的嗎?看你在這里當保安好久了。“他說:”干啥呀?現在啥也不好干吶!在這里雖然賺的不多,但是給咱交5險一金吶,待遇還行。“
待遇還行?我心想,一個月2800元在3,4線城市可能還行,但這可是在廣州啊!怎么就覺得還行呢?
“你可以去學一門技能啊!”我脫口而出。
“嗨,咱都這歲數了,還學啥?”他一副自認倒霉的樣子。我問,你是哪年的?他說:83年的。我一驚,沒想到他居然是個80后!從外表可真看不出來!我不知道該說什么了,停止了對話。
他讓我想起了兩個人。
一個是前段時間,來我們家裝空調的一個90后小伙。前段時間,我在京東買了4臺空調,他帶個徒弟過來幫我安裝,我看他干活麻利,愛說愛笑,就跟他攀談起來,我問他現在一個月能掙多少錢?他說,現在淡季,也就1萬多吧;夏天旺季的時候生意好,到時候一個月能賺兩萬多吧!而且還跟我炫耀:旺季的時候,他自己一天最多裝過21臺空調!
然后他問我:“你說現在那些白領,在大公司一個月能賺多少?”我笑說:“跟你差不多,可能還沒你多。”他很高興,說:“我們這行呀,苦是苦一點,你看我曬得跟碳似的,但我自由啊!心情好就接單做,心情不好,或者陰天下雨,我不想做就不做!比上班自在!“,我說:”對,你自己就是老板。“他笑得很燦爛。
另一個,是幾年前認識的一個做廣西螺螄粉的小妹,她本來在一家工廠的流水線上打工,但是因為自己覺得賺得少,工作又無聊,就出來創業了。因為她自己是個吃貨,又是廣西人,就在工廠門口的路邊支個小攤,賣他們的廣西特產:螺螄粉。
幾年后,我有一次無意中經過她的店,她的店已經登堂入室了,她在附近一條很旺的商業街上拿了一家很大的店,裝修得很像樣子,自己也買了臺本田雅閣平時進貨用,看來這幾年發展得不錯。
回顧這幾年做創業培訓,很多年輕人向我咨詢問題,希望我能夠幫助指點迷津,說實話,我不了解你,不知道你有哪些技能,對哪些行業感興趣,經歷過什么,所以,我真的沒法告訴你你適合做什么。但是,有一點我可以肯定,那就是:不要在該奮斗的年紀,選擇安逸,一定要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最近做淘寶客,我也有一些體會,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人不成功是有原因的。比如:我明明已經告訴她,只需要她建個30人的微信群,我就可以用技術手段免費幫她發單,但一些人只是嘴上說想做,就是沒行動;還有的人,建了群之后,就想一勞永逸了,她明知道群里人數越多,銷量越好,但就是不動一下,就眼睜睜地看著群里的人數從30幾變成20幾,從20幾變成10幾人,她也懶得動手去加下人,直到最后人都跑光了,還來問我:老師,為什么不給我發單了?更有甚者,剛建完群不到一個小時,一看沒有出單,就趕緊把群解散了……
年輕人做事浮躁、焦慮這些我能理解,但是這個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想要做成,都是需要堅持、積累和耐心的。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任何一種變化,都是由小到大,由量變到質變,由一點一滴開始的。哪怕是火山爆發,也需要在地表下通過長時間的聚集能量才能爆發,不是嗎?
還是那句話:我,是一切的根源,所有的結果,都是自己親手造成的。對于一個肯努力的人,什么時候開始都不算晚,只要你努力,最壞的結果也是大器晚成;對于一個不肯努力的人,你也就不要為自己34歲時還賺2800感到悲哀了,這只能說明你人懶借口多,卻又懶得不那么心安理得,而已。
人生給予你想要的一切,關鍵是:你自己到底想不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