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肖杰 責編/君君 美編/碧落
1.6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譯文】孔子說:“后生小子在家里要孝順父母,出門要敬兄愛弟,要嚴謹誠實,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做了還有余力,就再去學點文化。”
【聊天記錄】
“孔大爺,您知道您這幾句話對后世有什么影響嗎?”
“有什么影響?世界大同了嗎?”
“影響力之大,超過您的想象,但結果卻是離世界大同越來越遠。”
“哦?說說看。”
“您這幾句話說得太好了,清朝康熙年間,山西絳州的一個秀才叫李毓秀,根據您的這幾句話寫了一本小冊子,叫《弟子規(guī)》,一共1080個字,113件事,教孩子們如何做人做事。它最大的好處不是空頭講道理,而是把道理細化到行為標準,比如跟長者相處,‘長者立,幼勿做;長者坐,命乃坐’,這樣小朋友就很清楚在什么場合下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
“其實我們那個時候就是這樣教的,‘禮’的教育分兩種,一是‘禮理’,就是講為什么在那樣的場合要行那樣的禮儀;二是‘禮貌’,就是禮的表現(xiàn),教灑掃應對的方法……”
“哦,我明白了。‘五經’(詩、書、禮、易、春秋)中的‘禮’主要講禮的理論;‘六藝’(禮、樂、射、御、書、術)中的‘禮’主要教操作,是吧?”
“嗯。”孔子點點頭,說:“可惜文字善長記理而短于記錄行為,不少東西都丟了。”
“‘丟’是沒辦法的事,可‘扔’就不一樣了。鬧革命,把連文化的命也一起革了,您的那一套都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結果不到兩代人,惡果就出現(xiàn)了,人們心中‘利益’越來越多,‘道義’越來越少,小孩子更讓人憂心忡忡,他們玩的是變形金剛,滿口‘奧特曼’,卻不知道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更要命的,大人們明明知道他們在走邪路,卻沒有辦法……”
孔子黯然。
“于是有人想起了您的話,想起了《弟子規(guī)》。有一位佛教大德叫凈空法師,他甚至說一本《弟子規(guī)》能頂?shù)蒙稀臅褰洝娜浚∫驗椤兜茏右?guī)》是一本可以執(zhí)行的書、對現(xiàn)實生活能產生實際影響的書。河南晉唐學院的一位校長,自己花錢印了10萬本《弟子規(guī)》送給鄭州的小學生,送書的時候,幾次都是跪著把書送到學生手里;給鄭州未成年犯管教所捐贈《弟子規(guī)》時,甚至連磕3個響頭,希望他們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孔子愕然。
我接著說:“您告訴孩子們‘行有余力’才學文化,而現(xiàn)在正相反,孩子上學先學文化,學得好壞的評價標準是文字考試,學的東西會不會用、對生命有沒有用被放在一邊,人被培訓成為工具,互相利用。孩子沒有學到為人處事之道,倒是有足夠的智慧為自己的錯誤做辯解。學《弟子規(guī)》不是照著做,而是以能背下來而洋洋得意,學習成為炫耀的資本,這不完全擰了嗎?”
“好在情況正在改變,蔡禮旭老師真是您的好弟子,到處宣講《弟子規(guī)》。在您老家也有不少人,東營有我一個同學叫胡吉勝,每周講一次,每次只講《論語》中的一句話,照這個速度講下去,要十年才能講完!在威海,不少企業(yè)開始用《弟子規(guī)》當教材來培訓員工,不少‘國學堂’在教孩子《弟子規(guī)》,還有些人義務投身到《弟子規(guī)》的推廣當中,比如黑眼睛公司的王義周經常組織‘幸福人生講座’,服務人員全是志愿者,不要一分錢的報酬,參加者不用交一分錢,還能吃到真正的免費午餐……”
孔子欣然。
(未完待續(xù))
本文源自幸福進化俱樂部《進·化》雜志第1606期
精心烹調成長干貨大餐!期待您的投稿|簡書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