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從軍營到地方再到國家行政學院的石會臣,一路走來,書畫愈發(fā)成熟,名聲愈發(fā)響亮,被人們稱之為“軍營里走出的書畫家”。
? ? ? 打開石會臣先生的中國花鳥卷,那事事如意的墨色神韻,那荷塘池趣的明湖清香,那笑滿枝頭的累累碩果,那富貴長壽的國色天香,仿佛走進大自然的懷抱,蒼茫渾厚而又不乏秀麗雅致,氣勢豪邁而又充滿生活情趣。他筆下的山,大氣磅礴,猶如偉男;他筆下的水,徐行從容,恰似秀女;他筆下的梅,蒼干虬曲如龍,新花乍開有神;他筆下的牡丹,構圖別致,色彩明凈,彰顯詩一般的意境。
? ? ? ? 石會臣之行書,境界宏闊,激情沛然,犀利遒勁,飄逸俊朗;講究章法而不拘于章法,奔放靈動而無濫筆之嫌。石會臣行書所以有此境界,除苦學精修、用心參悟之外,還得益于他的軍人身份,書中激情,實乃胸中對江山大地之真情流泄。從軍壯志,許國豪情,凝于筆端,泄于紙上,白宣生輝,點墨如虹。
“我是一個對藝術很摯愛的人,也善于觀察周圍的一切,并將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諸于實踐。”20多年來,石會臣不斷在書畫藝術的道路上攀登。
古人云“文如其人”,會臣之畫、之書,亦均如其人。會臣生于中原大地,飽受傳統(tǒng)文化薰陶浸染,自幼聰穎好學,靈秀敏慧,酷愛書畫藝術。少年時代家中拮據(jù),無錢購置紙墨,常用樹枝于地面“練筆”;亦用抹布代筆,蘸水后于石板之上“作畫”。及至后來生活稍好,始用真正筆紙,不過筆乃最廉價之筆,紙是用過之作業(yè)本或廢棄報紙。即使如此,會臣亦頗知足,練得昏天黑地,廢寢忘食,不亦樂乎。 會臣18歲從軍,先當放影員,后相繼任電影隊長、文化干事、秘書、主任、直至政委。農(nóng)家弟子,沒有背景,全憑自己努力。會臣勤勉敬業(yè),忠于職守,在任何崗位上都做得精彩出色,工作之繁忙程度,可想而知,為畫、為書,均系業(yè)余時間。會臣之才情,既有天賦成分,更得益于勤奮好學,博覽群書,政治、經(jīng)濟、歷史、哲學、音樂、舞蹈,涉獵廣泛,取其精要,悟其真諦,日久年深,潛移默化,啟智養(yǎng)心,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