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總是晴,陰,雨,雪循環變化不已!多樣性往往也意味著分裂和不完美!但沒有多樣性是最不完美!當然,我想說的是難以捉摸的東西,不討論天氣和宇宙變化,萬物生息!教育也是這樣的問題!關于幼兒成長階段中,重要階段,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教育在場或缺失的問題!教育問題也是個多樣性問題。
教育從來沒有了絕對真理,也沒有唯一的樣板。成功的教育也是多樣性的統一,所以教育模式可以借鑒,但無法照搬。教育理念和方法雖然紛繁復雜,難以捉摸,但總有些東西是我們認為有意義,并且值得遵守和堅守。此如,孩子有成長的某些關鍵階段,有發展的關鍵事件——對孩子來說的重要事件,有重要場合影響,有重要人物的在場不在場的影響等等。
今天來談幼兒教育中的重要場合重要人物教育在場的問題及有關的親子觀,兒童觀和教育觀。
? ?話題原由:昨天女兒汐寶的幼兒園公布了親子運動會彩排和正式開幕的時間。彩排是本周末(17日)上午,正式是下周五(23日)。我看到消息后,就暈了。因為這兩個時間都被我巧妙地避開了。本周六我參加英語等級考試,下周我出差,23日正好還在回來的路上。都不能及時回來參加孩子的親子運動會。為此,我和孩子媽糾結了一晚上,出差的返程機票已經買了,我想退掉,重買22日下午的機票。
我的計劃聽起來都有點兒瘋狂:
原計劃20日至22日在南京參加一個學術論壇。23日返。
現在。
1.退掉原計劃23日早上返回的機票,損失320元(因不能改簽,退不了的部分)。
2.不參加22日下午的會議論壇,重新購買22日中午或者下午三點左右的機票,坐約三小時的飛機從南京回到昆明。天黑了。
3.接著馬不停蹄地趕往距離機場一小時車程的客運站(火車已經趕不上了,不然坐火車可以省一半的錢)坐五六個小時夜班車回家去。
4.如果趕不上晚八點半的直達車,還要先到離家60公里的市里(已深夜),第二天再坐七點的早班車回去。
5.終于到家了,到體育館參加23日上午的親子運動會。此行的目的。
6.第二天(24日)上午坐10點10分的火車回昆明。又一天過去了。
7.25日準備投入27日開始的學習和下鄉調研工作。
你會支持這個計劃嗎?題目叫《為了孩子》。如果你已經理清楚了這個簡單而緊湊的計劃,或許會說:瘋了嗎?不就是個親子運動會嘛!又不是什么大事情!小孩子的事情何至于如此興師動眾?值得嗎?
? ?我也在問:何至于如此,值得嗎?
是的。有多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成人主義。什么也不用說,孩子的事情,有那么重要嗎?他(她)那么小,知道什么!第二,簡單告知。告訴孩子自己因為什么什么原因不能來參加親子運動會了。僅此而已。第三,形式民主。和孩子商量,說明原因,請求原諒。然后照樣不去,即使孩子要求。第四,自我安慰。以后彌補,還有機會。還會想到要彌補,已經有考慮到孩子的需要了。但多半下次繼續自我安慰!直到因某事受震動,開始覺醒。比如猛然發現自己對孩子的忽視,造成了很多無法彌補的東西!一般人除了這四種方法,我想不出來還有別的。
? ?以上,我統稱為成人中心邏輯。解決問題的核心是:為不能去參加孩子的親子運動會尋找合適的理由。目的是緩解自身壓力,尋求自我安慰。并沒有考慮或很少孩子的需要。
? ?接下來,我要說的是兒童為本的兩種解決方案,我相信很多父母不敢嘗試,甚至持反對意見。第一,兌現承諾。孩子屢次邀請,非常希望父母參加活動,自己也答應過孩子一定會參加。于是,取消行程而參加孩子的活動。第二,自覺行為。盡量不耽誤自己的工作學習安排。但再苦再累,哪怕披星戴月,風雨兼程,也要趕回去參加孩子的活動。哪怕第二天一早又離開。孩子很高興,很感動,你很心安,很踏實!
? ?第一種方案,我不贊成。因為在我看來,完全是一種消極應對方式。為了兌現承諾,已經很不容易。但是并不能為孩子樹立榜樣。還讓孩子擔負心理壓力——因為他(她)你才耽誤或放棄了工作。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甚至不少父母都自覺不自覺地把這種心理壓力推給孩子。如說:“為了你,我放棄了……;為了你,我犧牲了……;為了你,我錯失了……;……”是不是這樣呢?歡迎父母們對號入座!這種方式,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是親子沖突。父母是為了孩子而消耗自己。孩子則背負上這種沉重的心理壓力。矛盾可能在青春期爆發。這種方式,出發點是好的,為了孩子。但如果父母認識不當,消極影響甚至比成人中心邏輯的四種方式更糟糕!
? ?第二種解決方案,雖然看起來最累,最瘋狂。但卻是我贊成的。它完全是發自一種對兒童,對教育的情懷而產生的行為。它超越了個體。超越了成人中心,也非簡單的兒童本位。它是一種升華了的精神和情懷!是一種教育自覺行為!我們不是為了孩子而犧牲自我,更不是為了自己而犧牲孩子(或家人)。相反,它最經濟實惠:除了犧牲了些許時間和金錢。什么也沒有犧牲,想反,它贏得了最多:兌現了承諾;不消耗自己(不消耗就是贏得,盡管有時不得不犧牲或采取折中辦法,但尋求最優就是不消耗的理念);贏得了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贏得了重要場合教育在場的機會;贏得了心安與踏實;贏得了尊重;為孩子樹立了精神與行為的榜樣……一個看似最不可取的方案卻是最大的贏家。為什么?
? ?這里涉及到的核心問題有三個:第一,兒童觀;第二,教育觀;第三,親子觀。我將從這三個觀回答前文提出的問題:這樣近乎瘋狂——事實上我認為還不夠瘋狂,因為它實施起來幾乎可以說沒有難度,但我相信已經讓不少人覺得瘋狂了——的計劃,值得嗎?
? ?前文列了一般人的三個疑問:第一,不就是個親子運動會嗎?第二,(親子運動會)不是什么大事。第三,孩子的事情需要這樣勞師動眾嗎?(言外之意,小孩子能有什么大事)。這三個問題已經涉及你的親子觀、教育觀和兒童觀。如果你認為親子運動會就只是個小孩子的活動,不重要,小孩子沒什么重要的事情。這已經暴露了你三觀不正——親子觀、教育觀和兒童觀不正。
? ?首先,親子運動會是親子交流的機會。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大事(對你來說,當然是小事)。他(她)比任何成人都期待。孩子會很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快樂。孩子會感受到自己被重視——別的父母都來了,唯獨自己的父母缺位,孩子會是什么感受?——孩子是會相互比較的。孩子如果對你說:你到時候一定要來看我。那已經說明了這件事對他(她)的分量!更重要的,不是你參加了活動(孩子的游戲對你當然沒什么吸引力),而是你來了。你在場,對孩子來說,比什么都重要!這就是重要事件,重要場合,重要人物教育在場的意義!
? ?其次,從教育的角度。孩子的事情無小事。任何的小事,在孩子的教育中都是大事件。隨地吐痰不會導致宇宙毀滅,但對孩子教育是大事件,關涉一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我寫過一篇文章,專門探討兒童教育中的微事件,呼吁重視兒童教育中微事件(微與大是相對的。這里是從成人的視角說的)的意義,重視微事件的教育。親子運動會從成人角度的確不是什么大事。但從兒童的角度,卻與兒童良好身心的發展,與兒童人際關系、情緒情感、行為規范、身體運動、挫折教育(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敢于嘗試,主動積極),還有親子關系的緊密密切相關!從這個角度,怎么能說親子運動會不重要。親子運動會是兒童的大教育事件——成人眼中的小事件、微事件!
? ?第三,兒童無大事?如果你是兒童,一定會反對成人這樣的評判!成人打麻將、看電影都是大事,憑什么說親子運動會不是大事?所以說孩子能有什么大事的人,是兒童觀不正。兒童是什么?這里不想說什么高深晦澀的兒童理論。兒童首先是個人。是個獨立而又與成人,特別是父母有很深依附關系的人。請注意,我把“獨立”放在前頭。因為大部分的普通父母只看到了“依附”關系,沒有看到“獨立”個體!兒童就是兒童,兒童生活的世界就是他們的常態世界。和我們成人的常態世界是平等的。你不能說成人的生活世界高于兒童的生活世界,而把“小孩子懂什么”常掛嘴邊。別的不說,兒童的精神世界就比大部分的成人豐富、充實而精彩——不服來辯^_^。當我們把兒童當作獨立個體,平等看待的時候,你可能就會發現自己兒童觀的錯誤和貧瘠!你還可能發現成人對兒童的霸權主義:話語霸權、行為霸權、思想霸權等等!我想你可以開始拋棄你過往僵死的兒童觀,考慮是否該拋棄你對兒童的霸權主義了!兒童是與成人一樣獨立平等的個體。如果你能把自己變成兒童,你會徹底改變兒童觀。這個做不到,至少放低一點姿態,真正走進兒童,也能發現你未曾見的,與你過往的認識都不一樣兒童世界!兒童是由他們的全部世界組成的。認識他們的世界,才能真正認識兒童!反之,懂得些許道理,知道幾個兒童理論是遠遠夠不成對兒童的深刻認識的!
? ?綜上,我決定堅決執行《為了孩子》(請原諒我必須給計劃命一個看得懂的直白的名字。若不反對,我寫成《為了自覺》。總之,它就是個名稱而已。但,后者才表達出了我真正的思想。)的計劃。支持我的計劃的請舉手!已經心甘情愿被洗腦的請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