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北多地發布限電通知,很多網友表示,家里總是毫無預兆的就突然斷電。官方回應稱,若電力緊張的情況沒有緩解,限電的情況可能會繼續。
國家電網的客服工作人員表示,其實,東北地區已經首先對非居民執行了有序用電,但是在執行后,仍然存在用電缺口,所以才采取了對居民限電的措施。在電力供需情況得到緩解后,會優先恢復居民用電。
在當代社會中,電力已經在生活中產生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無論是日常照明,還是電腦手機的充電,家里日常電器的使用,或是小區中的電梯,沒有紅綠燈和路燈。若是沒有通知的直接停電,可以說是隱患無窮。
在這次限電行為的背后,其實是受電煤緊缺、火電機組停機容量大、新能源發電電力偏小以及電力負荷增長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所以東北電網電力才會供應持續緊張。這次的限電是在全國多地執行,并非東北一地,只不過東北整體上工業類型數量較少,大部分變電站和電廠都是居民用多一點,和南方的產業結構有一定的區別。
另外現在天氣逐漸變冷,供暖也是必不可少的,東北大部分地區都使用電采暖,若在供暖前限電還在持續,對東北地區居民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在限電現象的背后,其實是我國煤炭供應量的問題,吉林燃煤發電約占全省所有電源的一半,對全省的供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煤炭量是有限的,全國范圍內都在缺煤,國內煤炭產能增長跟不上用電增長的速度,國內煤炭供應同比增長5%左右,而用電同比增長20%,所以供需關系產生了失衡。其次是國際煤炭供應收緊,國外購買煤炭量減少,同比下降了15%。
我國現在正處在能源結構的轉型期,新能源暫時還不能在發電方面獨當一面,所以要想完全解決限電問題還需要一些時間。
至于如何應對,可以通過國家電網優化調度政策,跨省區支持,另外,在電煤調配上,暫時優先東三省,保證居民用電。方法是有的,但這同時也是給我們敲了一個警鐘,我國的能源結構轉型必須要列上日程,否則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今天缺的是電和煤炭,明天可能缺的就是石油與天然氣。畢竟,在疫情爆發前,我們也沒想過會缺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