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唐小編:在國際新聞報導中,英語新聞翻譯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在英語新聞中,“標題被視作報導全文的縮寫”,為了盡量吸引讀者,編輯往往運用各種修辭手段,力爭使新聞標題更具吸引力。這為英語新聞翻譯帶來挑戰。翻譯者需調動各種翻譯手段,力爭把原標題的意義和風格以中文形式再現出來。為此,翻譯時應兼顧三個方面:準確理解標題意義,尤其是要透過字面理解其深層意義;在不曲解原意的情況下發揮中文特點,以增強譯文可讀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況下,注意譯文的可接受性。
一、直譯或基本直譯新聞標題:直譯和意譯孰是孰非在翻譯界爭論不休,迄今未有定論。錦翰翻譯資深譯員認為,兩種譯法各有長短,翻譯中需視實際情況而定,揚長避短。但無論直譯還是意譯,都應把忠實于原文內容放在首位。就英文新聞標題翻譯而言,筆者以為,如果英語標題的含義明白,譯成中文以后讀者不至于產生理解上的困難,可考慮采用直譯或基本直譯。例如:
Putin faces harsh press criticism over terror
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體嚴厲批評
Olympics Begin in Style; Swimmer Takes 1st Gold
奧運盛妝開幕泳將喜奪首金
UK soldest person dies at 115
英國第一壽星謝世,享天年百歲又十五
以上三則新聞標題屬于直譯或基本直譯,沒有洋腔洋調,顯得很自然流暢。又如:Ugly DucklingN-Shipat Last GetsHappy Home?丑小鴨核動力船終于找到安樂窩
這則新聞講述的是某國一艘核能動力船,因許多國家擔心核污染而拒絕讓其靠岸,所以只得在海上到處漂泊,歷經周折之后最終被獲準在一港口停泊。原標題中以調侃的語氣將這艘核能動力船比喻成安徒生筆下的“an ugly duckling”(丑小鴨),這也是廣大讀者早已熟悉的典故,故譯文采用了“拿來主義”的直譯手法,讀者一看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二、翻譯中添加注釋性詞語:英文報刊的新聞標題往往迎合本國讀者的閱讀需要,而且由于思考習慣與中國人不同,英文新聞標題的表達方式也與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譯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內外有別”的原則和臺灣讀者的閱讀心理,對國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關信息、文化背景知識以及不符合國內讀者閱讀習慣的表達方式進行必要的變通,該刪則刪,該增則增。“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聞標題,我們在中譯時也常需加上邏輯主語,或電訊中有關的人的國籍、事件發生的地點等等,總之必須增補介紹性、注釋性詞語以利讀者的理解,避免讀者產生誤會。”例如:
For Beslans children,alegacy of nightmares
(俄羅斯:)劫后相逢,別城孩童仍似惡夢中
這是一篇特寫的標題,對2004年9月初發生俄羅斯別斯蘭市的學生人質遇難事件作了后續報導。報導記錄了孩子們在悲劇之后重返校園,原來許多好朋友都不見了,一個30人的教室里只坐著5位小朋友。撫今追昔,孩童們悲恐之情油然而生。這則標題的譯文添加了“俄羅斯”一詞,主要因為別斯蘭不像莫斯科那樣出名,讀者可能一下子不明白別斯蘭是何處。此外,原文是兩個短語,不是一個主謂結構的句子,如果直譯,也不符合國內讀者的習慣。經過這樣的增刪處理之后,標題拉近了讀者與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的距離。
轉自: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