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鼓舞的事實,莫過于人類確實能主動努力以提高生命價值——梭羅
習慣千千萬萬,你要哪一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堪稱成長者的必備經典,那么一下子撲面而來七個習慣,我應該先養(yǎng)成哪個習慣,為什么?我又該如何去養(yǎng)成?這個過程有什么工具嗎?
有問題做伸手黨卻不思考實踐;想要努力卻拖延成性;會因為一點點小事而情緒爆發(fā)不能自制;明知道這樣做不正確卻就是做不到。消極不被改變,你永遠無法實現高效能。
作為七個習慣的首要習慣:積極主動(Proactive)是另外所有習慣的基礎,也自然成為了我們最需要的習慣,你能想象一個消極的人實現巨大成長嗎?然而我們如何養(yǎng)成積極主動的習慣呢?
我將從人類天賦挖掘、觸發(fā)器管理語言、專注個人影響圈這三個步驟進行講解,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積極主動的人。
人類的天賦挖掘
狗知道吃飯
人知道人知道吃飯。
以上簡單說明了人類獨有的精神活動,你可以跳出自己的框架觀察剛才的自己的心情、精神狀態(tài)、意識,這種天賦稱為“自我意識”(認知的認知:元認知)。
自我意識會影響你的決定。
在刺激與回應之間存在選擇的權利,因為人類有四種天賦,除了自我意識、還有想象力、良知與獨立意志。
“積極主動”即每一個人都可以,主動使用自我意識,在任何刺激和回應之間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成長為自己最期待的樣子。
“積極主動”不僅代表行事態(tài)度,還意味著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一切行為都是自己的抉擇(或者說你明明可以有選擇的權利,你卻放棄了),而不是外在環(huán)境。
人類應該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有利于自己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并通過自我意識來主動做出選擇,對自己人生負責。
對天賦的挖掘是我們的成熟之路,困難但必要。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積極主動的人,因為人類擁有選擇的自由,這是人類的天賦,我們沒有理由放棄自我天賦挖掘。
觸發(fā)器管理語言
因為天賦的存在,我們有能力自我察覺自身的觀念,我們選擇的權利回應刺激。而語言是最容易察覺的一種自我表達,只要你細細聆聽,你可馬上判斷自己對環(huán)境的態(tài)度究竟是積極主動還消極被動。
引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例子(我很喜歡這段對話,同時也展現了本書“知己解彼”習慣中提到的交流技巧:移情溝通)曾今有一位學生這樣想我請假:“請您準我的假,我必須隨網球隊到外地比賽?!?br>
我問他:“你是自愿,還是不得不去?”
“我真的不得不去?!?br>
“不去會有什么后果?”
“他們會把我從校隊中開除?!?br>
“你愿意出現這種結果嗎?”
“不愿意。”
“換句話說,為了待在校隊,你選擇請假,可是缺課的后果又如何呢?”
“我不知道?!?br>
“仔細想一想,缺課的自然后果是什么?”
“您不會開除我吧?”
“那是人為的社會后果,而不能留在網球隊,就不能打球,那是自然后果。缺課的自然后果是什么呢?”
“我想大概是失去了學習這堂課的機會。”
“不錯,所以你必須權衡后作出選擇。如果換成是我,我知道我也會選擇網球巡回比賽,但千萬別說你是被迫選擇這么做的。”
最后這個學生當然還是參加比賽,但卻是處于自己的選擇。
就像這個例子中體現的一樣,就算你作出相同的選擇,也完全有可能抱著截然不同的觀念,積極主動的人主動選擇,愿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消極的人總是推諉責任,放棄選擇,從環(huán)境與他人尋找借口。
消極的人總是不由自主暴露推卸責任的本性,“他們不會答應的”,“我只能這樣做”——這么說無非想表達我是受迫于環(huán)境或他人等外界因素。
事實上,只要稍微關注一下語言的表述,你就可以基本判斷一個人是否積極主動,接下來我們能做的有兩點:
1.遠離消極被動的人,不要把自己暴露在負能量的環(huán)境中,消極的人不值得深交;
2.設定觸發(fā)器,主動洞察自己的語言表述,將自己經常不自主說出口的代表消極情緒的語言進行總結反思。
觸發(fā)器可能像這樣:“如果我說出‘要是……,就好了’,請及時告知自己,我現在開始逃避現實,請先停下來”。
當然即使你設定了觸發(fā)器你依舊可能無法察覺,但是觸發(fā)器的設定可以給你提供覺察的機會,你可以將自己的觸發(fā)器進行總結,形成反思清單,用來每日三省吾身。通過不斷的反思進化成積極主動的人。
我們每一個人都存在選擇的權利,每一件事都有不止一種的解決方案,只有無知的人才會狹隘的說出“這肯定不可能”這么絕對的話。如果你對你的任務確實沒有把握,你可以說“那我試試看”,用行動代替逃避。積極主動從語言開始改變。
專注個人影響圈
除了語言,觀察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集中與那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斷他是否積極主動。而這里《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提供了一對非常有價值的概念,就是關注圈與影響圈。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關注圈類似于喜歡讀書的、或是喜歡動漫的,這些“關注圈”區(qū)別于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
關注圈內的東西,有的可以被掌控,有的則超出自身的控制范圍,后者就是“影響圈”。
積極主動的人專注于自己的影響圈,專心做好自己可以做好的事情,努力擴張自己的影響圈;而消極被動的人過分關注自己的關注圈,盯緊別人的弱點、環(huán)境的局限以及各種超過自己承受范圍的事情。
我們面對的問題可以分為三類:
可直接控制的問題:《高效能》一書中有關個人領域成功的習慣,只要個人養(yǎng)成習慣即可解決的問題,及“自己的事情”;
可間接控制的問題:《高效能》一書中關于公眾領域成功的習慣,需要通過影響別人才能解決問題,即“別人的事情”;
無法控制的問題:類似于“明天究竟會不會下雨”,即“老天的事情”。
我們能做到就是想那句祝禱詞一般:
上帝啊,請賜我平靜的心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請賜我勇敢的心去改變我能夠改變的,請賜我智慧的心去分辨它們。
就像那句話說的那樣:我們無法改變天氣,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心情。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問題的一開始改變習慣、手段和看法,這些都是屬于“影響圈”的事情,把時間與精力花在“影響圈”的人才是積極主動的人。
最后總結一下,積極主動即每一個人都可以,主動使用自我意識,在任何刺激和回應之間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成長為自己最期待的樣子。
1.人類天賦挖掘。積極主動就是采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行為負責,并依據原則、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huán)境來下決定。每個人都可以發(fā)揮人類獨有的天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識,擁有選擇的權利,不要輕易推諉責任;
2.觸發(fā)器管理語言。通過聆聽自己的語言反思自己的觀念,通過觸發(fā)器的設定提高自己的覺察能力,從語言顯現表達深入理解自己的思維習慣,不斷與自己的消極逃避做抗爭讓自己接近積極主動;
3.專注個人影響圈。將時間和精力專注于影響圈,由內而外改變,通過改變個人行為,讓自己更充實、更有創(chuàng)造力,擴展自己的影響圈,然后再去施加影響,改變環(huán)境。
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做決定,每個人都擁有選擇的權利,也就是說,每個人本來都應該可以選擇成為一個積極主動的人。
你不積極,沒人替你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