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你發現自己每天都很忙,總有很多事情要做,像陀螺一樣不停旋轉。可是回頭看過去卻發現自己似乎也沒做什么。時間精力花了不少,實質性的收獲卻不多。忙忙忙,忙成了忙茫盲。
正如你每年都要許下的新年愿望,每個月都要列下的任務清單,一二三點,興致滿滿。可是幾個月后你發現你依舊做著和去年甚至前年沒多大區別的事情。清單上每件事似乎都有所涉獵,但又似乎沒什么進展。
這種貪多求全什么都想做的行為格雷格·麥吉沃恩稱之為“非精要主義”。
“非精要主義”者會盲目的追求更多,認為一切都很重要,對他人提出的要求不假思索的滿口答應,覺得自己可以把一切都安排妥當,導致很多事情都是到了最后才倉促執行甚至干脆遺忘了。
這樣做的后果就是你會發現生活不如意,自己承擔了過多的任務和責任,失控感和無力感環繞周身,工作成了折磨,生活一團亂麻。你不確定該做的事情到底做了沒有,感到精疲力盡不知所措。
針對這種現象格雷格·麥吉沃恩在《精要主義》一書中給出了很詳盡的解決之道。
首先我們要弄清何為“精要主義”。精要主義是指堅持不懈地追求精要事務,排除非精要的一切,建立一個讓執行毫不費力的行為體系。
說開了去就是認為世界上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有極少部分,我們要懂得權衡取舍,思考我選擇做什么,切莫將精力打散雨露均沾,而是把有限的精力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正如林語堂所說“生之智慧,在于摒棄不必要之事”。
那么我們該如何去踐行精要主義?
首先,是探索,即區分無意義的多數和有意義的少數。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報了英語培訓網課,今晚八點要開講,另一邊你之前報的理財投資課今晚八點也有重要內容分享,然后這時候你朋友又約你出去看一場你期待已久的電影,你該如何取舍?兩堂課都想學,電影也想看,很痛苦對不對?這時我們該怎么做呢?
1,弄清楚事情之于你的意義何在。
好好捋清楚你所要做的事情的意義在哪,哪件事是你最迫切需求的,或者說是你最想彌補的短板。
2,不要急于做決定,多思考。學會像旁觀者一樣看待自己的處境。
如果你瑣事纏身,先別急著一頭扎進亂麻里,多花點時間思考下,最應該要被做的事情是哪件,什么事情可以留到最后做,即使不做也沒什么影響的事情有哪些。
3,運用90%原則對事情進行篩選。評估一件事情的重要性時,考慮一個最重要的決定標準,在0—100之間打分,只要不是在90分以上就進行淘汰。
然后是,排除,即擺脫無意義的多數。
超市打折的時候你有買過很多便宜但是實際上卻不怎么能用到的東西嗎?買回來后用個一兩次就閑置起來,然后沒用的東西越來越多,家里的空間被慢慢侵占,想扔的話又舍不得,糾結萬分。所以該如何擺脫這些無意義實際并不重要的事物呢?
1,首先給自己設立一個明確的能看得到的有意義的精確目標。
目標就像燈塔,指引你方向,讓你不至于走著走著迷了路途。你所要做的事情都是要圍繞著這個目標不斷細分展開,這樣哪怕每天只做一點點,但你的目標不變,在這條路上你就是始終向前不曾迷路的。
2,學會優雅地說“不”。
拒絕之于很多人來說似乎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他們總想要討好所有人,希望每個人都喜歡自己,所以對于他人的請求往往滿口答應。最終導致自己瑣事纏身,壓力倍增。那么如何優雅地說“不”呢?
1)適當的停頓后再回復,為自己留一定的停頓時間。緩一緩,自己反倒不易后悔。
2)使用社交網絡等平臺回復,避免當面拒絕的尷尬。
3)如遇領導要求,可以明確表示自己如果接受該事務那么自己就不得不放棄什么,而放棄的該事務有可能會對領導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4)幽默風趣,用開玩笑的方式拒絕朋友間的一些請求。
3,學會放棄也是一門學問,要懂得及時止損。
我們常說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明意識到錯誤了卻不肯停下來。可能是因為面子,可能是舍不得之前的投入,也有可能就是犟,一條道黑到底。
這樣做的后果只會讓你越陷越深,損失只會越來越慘重。
就如同你談個對象談了一兩年覺得不合適,那么此時及時分手才是對自己最負責任的做法。切不可因為舍不得之前的投入然后勉強自己直到結婚生子,那么這時候你毀掉的就不止是你之前的投入了,還有你的余生。
最后,踐行。
排除了無意義的多數,確定了有意義真正需要去做的事情,那么接下來就是去踐行精要主義的奧義了。
首先我們得形成一套可以持續執行的有效體系來貫徹精要主義。
1,做完善的準備,設置緩沖區。
很多事情之所以做不好往往是因為準備不足,就像上臺演講一樣,你準備的越充分,演練的次數越多,即使緊張也會比那些沒怎么做準備的人表現的更從容些,效果也會更好些。
所以做好情景規劃,風險評估,基于最佳情況考慮最壞可能,為所要做的事情預留多一半的時間,這樣做起事情來會順利不少。
2,專注于當下,把“未來”的設想和“過去”的念想暫時清除,搞清楚阻礙當下所做事情的瓶頸在哪。
做事之前先停下來思考下此刻最重要的是什么,為重要事項確定優先序,弄清核心目標。
什么會對此刻最重要的事情造成阻礙,逐一列出,按照優先順序排列,然后從第一項開始逐個擊破。
3,培養習慣的力量。
非精要主義者常常得靠意志力來執行事項,不穩定性明顯,而且易受干擾,也很容易半途而廢。
而精要主義者則是靠習慣的力量駕輕就熟的進行執行,不需要再花費額外過多的精力,因為于他們而言,很多看似很困難的事情已經是生命的一部分,習以為常。這樣就可以節省更多的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就拿閱讀來說,如若養成了閱讀習慣,看書就已經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如吃飯一樣稀松平常。不再會有硬著頭皮如完成任務般的痛苦感。
所以,趕緊去踐行精要主義吧,把無意義的多數剔除,找出真正有意義的事情,然后踐行它,讓自己的生活從此不再忙茫盲。
文字整理自書籍《精要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