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創業公司期權(避免被忽悠)

最近看到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有關創業公司期權給了幾條建議.
Startup Stock Option Changes
文中還推薦Sam Altman 的另一篇文章Employee Equity 也非常值得一讀

簡單做一些筆記.


1. 股權透明

Cap table transparency for all

  • 并不是說要知道幾個創始人的股權占比
  • 但要知道自己被許諾的期權占公司股權的比例
  • 股票數量沒有意義, 占比才有意義. (哪個公司要是100億股, 自己算算給你10萬股算多大一個屁)
  • 員工應該被告知, 而不是被騙(咳咳)
  • 最重要的放最后: 公司做成才是關鍵; 做不成的公司期權不就是廢紙一張

2. 早期員工早行權

Early exercise for early employees

  • 這個關鍵是避稅
  • 同時也有風險: 萬一你行權了結果公司沒有做成, 投入的現金都打水漂了

3. 員工離職后給予超過90天的時間行權

More than 90 days to exercise after departure

  • 一般員工離職后會被要求90天內拿現金行權, 而很多員工買不起, 因此浪費了很多期權
  • 更長的時間讓員工選擇, 一來公司獲得名聲, 二來對曾經付出過的員工更公平
    • 咳咳, 天朝公司看過來
  • 做的最好的是pinterest, 給了7年時間

Pinterest’s practice of providing 7 years to exercise after you leave (provided you stayed at the company for at least 2 years) seems like a reasonable proposal.

  • 最后有一個小疑問: 離職員工要行權的價格, 應該是用合同上寫的價格買吧. 不應該是當時公司的估值吧 . 例如:

A公司在B輪給員工小明的期權價格是1美元/股, 當時公司估值每股2美元. 小明工作三年離職, 此時公司估值為每股10美元, 按照合同應該到手3萬股, 那么小明要行權的費用是 ** 3萬股 * 1美元 ** , 對吧? 還是要 ** 3萬股 * 10美元/股 ** ?

4. 再看歸屬時間表

Vesting schedule revisited

  • 標準的歸屬時間表是:
    • 工作滿一年歸屬25%
    • 滿一年后每個月歸屬, 后續每年25%

Standard vesting schedules are typically 4 years vesting monthly with a 1 year cliff. That means the employee gets 25% of the options every year

  • 但是有些公司覺得應該多獎勵那些長期跟公司一起打拼的員工, 因此設計了10%/20%/30%/40% 的歸屬計劃, 也就是說第一年歸屬10%, 第二年歸屬20% 以此類推, 第四年歸屬40%
  • 或者更厚道一點的 20/25/25/30%
  • 但作者認為1234的歸屬計劃要基于之前提到的7年的行權計劃, 否則就是不厚道
  • 有人擔心如果采用1234計劃, 會在第三年被fire. 作者建議很簡單:
  • 如果這家公司是個靠譜的公司, 并且你做事也靠譜, 公司肯定會這如何招聘更多像你這樣靠譜的人
  • 如果這家公司不靠譜, 謝天謝地你可以早日找下家
  • 更重要一點, 你看到的公司靠譜但人在第三年被fire的, 應該是他們自己不靠譜

5. 回購權利

an important topic: buyback rights. In recent years, I’ve heard a few horror stories about employees leaving a company only to have their vested shares repurchased at the same price they paid for them…in other words, they get nothing for their vested shares.

Skype is probably the most evil example of this happening

  • 員工離職后, 公司是否有權利以公司認為合理價格回購員工已經歸屬的期權
  • 一旦出現這個條款, 基本上就是公司保留名正言順的耍流氓的權利
  • 最臭名昭著的案例是Skype新聞鏈接見這里

最后, 如果你即將加入的公司沒有實施上述原則, 想清楚再入坑!

But I would argue that if you’re thinking of joining a company that doesn’t adhere to similar principles, you should definitely think twice before joining them!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很多朋友去創業公司應聘時都能聽到HR那句熟悉的話:“來吧,我們除了給工資獎金,還有期權激勵。” 一直以來,很多人認...
    跟誰學財經閱讀 16,266評論 1 6
  • 在創業大潮的生態圈中,期權一直都是一個隱隱約約、模模糊糊、忽忽悠悠的概念。在和無數的創業公司參與者的溝通中,我總有...
    諸葛小花_閱讀 992評論 1 9
  • 2017年5月9日 農歷四月十四 星期二 晴 【早睡早起】 昨晚10:50睡,今早4:00起床。 【學佛】 1....
    陳境墨閱讀 251評論 0 0
  • 回北京了,這次周一去的,周二下午返回北京的,一路忙碌、奔波!坐車的感覺就是煩累,好似歇不過來一般,無論是坐飛機、高...
    OO碰到OO閱讀 303評論 0 0
  • 下雨啦,下雨啦, 我是一朵小紅花, 千條線,萬條線, 把我織成一幅畫。 小雨跳到手心里, 撓我癢癢說悄悄話。 滴答...
    襟懷高遠閱讀 393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