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幸福、人生精彩,人人向往。但幸福到底是什么?如何精彩?又怎樣得到呢?“幸福”看似易懂,其實在我眼中是個“虛詞”。
近日看《109個春天——顧嚴幼韻自傳》,“幸福”漸變為“實詞”,驚嘆世間真有這樣“罕見的有福人”,并試著從中找到困惑的答案,現略分享如下。
人生百余年,年年是春天
1905年出生、2017年完美謝幕。112年的人生看似漫長,但幾乎都是盛宴,她每一天都活得真實、充實和精彩。
經歷兩段完美婚姻,生育3個優秀女兒,有7個外孫外孫女、18個重孫,顧家子孫32人,五代大家族,她一直是家族的精神領袖,得到子孫和親友們的尊重和熱愛。
上??偵虝兹螘L嚴筱舫之孫女、開豪車進校園的第一人、十里洋場的名門閨秀、抗戰時期為國捐軀的外交官楊光泩烈士的夫人、聯合國最早的禮賓官、民國第一外交官顧維鈞先生的伴侶、一個世紀歷史的見證人……
除了這些令人炫目的標簽,愛情、婚姻、家庭、友情、事業、子孫教育等這人生幾大項,她也幾乎全是滿分。
遍查近代史包括現在,能像她這樣,得享高壽、收獲真正幸福、閱世間精彩的人,真是罕見!看著中老年起開始胖乎乎笑瞇瞇的嚴幼韻,感受有一種似菩薩的強大但親切的能量,隨著紙張慢慢傳遞,讓閱者慢慢平和、獲得力量。
如果,把她這些福氣簡單歸為命運,相信她年輕時相面的好命“過著四處游歷的生活,與穿正裝戴高帽的大人物在一起”,或認為這是一部有錢人的吃喝玩樂炫耀集,也許辜負有幸讀到她百年人生自傳的福緣。
因為你若認真細看,會發現她的幸福人生其實有跡可尋,甚至普通人也可復制。因為她已在自傳中真誠地把自己的長壽、幸福和快樂等人生秘訣透露給大家。
現用嚴幼韻的次女楊雪蘭在復旦大學的演講“人生經歷悟出的4個C”,試分析如下。
1、Competence個人能力
嚴幼韻這位“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名門小姐,14歲上學以前看似吃喝玩樂,但父母對她的教育并未放松:請兩位名師在家一對一,教授她詩歌、中國古典文學、英語和數學。并不時隨父母出外旅行,開拓眼界。
14歲上天津中西女中,成為住校生。每天日程安排得滿滿的,不僅要上課,還要參加鋼琴課、合唱團和體育活動。另熱愛運動,在校打網球、排球,夏游泳冬滑冰,業余與校外朋友騎單車、看電影、騎馬等各種嗨玩。
20歲成為上海滬江大學首屆女生,大三轉入復旦大學又是首屆女生。業余參加各種沙龍活動等,結識不少青年才俊和名流。
良好的教育儲備和極強的社交能力,不僅讓她得到兩任俱是優秀外交官的丈夫的青睞,更為她婚后在戰爭險境中平安度過、經濟吃力時順利謀得聯合國職位、且在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等打下堅實的基礎。
晚年時,她說“目睹了堅實的教育基礎幫助我的子孫打下了令人滿意的事業和個人生活。”其實,這一切來源于她自己真正感受教育帶來的受益后,在培養三個女兒時,她最關注的是如何讓女兒們得到最好的教育,上最好的學校,不光學業,還有才藝、社交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
女兒們都學有所成:長女楊蕾孟是資深編輯,經手出版了包括《基辛格回憶錄》在內的250本書;次女楊雪蘭,在1989年成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歷史上唯一的華裔副總裁;三女楊茜恩在房地產開發方面卓有成績。
正如其次女所說,良好的知識儲備和校友網絡,這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同樣曾為顧維鈞的夫人——家庭更富裕的黃蕙蘭,雖然也長壽活到百歲,在其自傳《沒有不散的筵席》,里面有說幾句話說不出的心酸:
我從沒想過,從我爸爸那兒來的錢會有盡頭。
雖然憑著天生聰慧,也具備了上流社會的必備能力,晚年的黃蕙蘭,在失去祖蔭財富支撐、離婚失去外交官夫人尊貴頭銜后,才意識到自己并非獨立女性,沒有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事業和榮耀,很后悔自己沒去正式學校學習。
而嚴幼韻,可以成為勇敢的單身母親,能經受戰爭炮火的洗禮,從上流社會名媛一夜之間成為“將軍”帶領外交官夫人們度過難關,可以是聯合國最早的禮賓官,撐得起世界名流匯集自身風采也能綻放的榮耀,也有高明的外交手腕在激烈國際交鋒的場面和危機中游刃自如,還是一個幾乎涵蓋了中國近現代史名人的朋友圈的群主。
少女時的嚴幼韻,曾明確表示“未來的夫婿不僅必須贏得我的愛慕,還必須是我尊敬的人,是否有錢無所謂。”
母親質疑:“你的生活如此奢華,怎么能不在乎錢呢?”
她回答“只要嫁給自己心儀之人,我愿意出去工作養家。”
良好的教育,給了她自主婚姻的底氣,更讓她有了做獨立女性、從不依附誰的資本。所以她晚年時告訴身邊的女孩們:
一定要好好學習,外出工作,接觸有趣的人,做些有趣的事情。
2、Contribution素質
1941年至1945年,是嚴幼韻百余年人生中最艱難的時期。丈夫丈夫楊光泩(中國駐菲律賓馬尼拉總領事)慘遭日軍殺害后,她擔負起照料眾領事館家屬大小共幾十口的責任,平和而又堅忍地帶領大家在戰亂中活下來。?
共住的幾家沒有一位太太主動提出要分擔費用,她不愿意開口,也通情達理知道她們沒多少錢,她只好為大家想出路:為維持生計,開荒種菜,養雞喂豬,土鍋做飯,自制肥皂、花生醬等,縫紉衣服……
作為總領事的太太,她更是大家心目中的“主心骨”、要主持這么多人的事務:孫太太經常抱怨。太太們相互拌嘴、仆人們也是如此,甚至兩個廚師在后院揮舞菜刀對打起來。無論再心力交瘁,當時年僅35歲左右的她,已從名媛迅速轉變為“和平使者、大將軍”了。
后去美國,進入聯合國工作,雖然這是她的第一位工作,雖然她已40高齡,雖然有好朋友懷疑習慣當外交官夫人和享受名媛奢華生活的她,可能連“按時上班”都做不到,但她在聯合國十三年半的職業生涯(1946-1959)很亮麗很精彩,證明了她不僅料理家務有一套,而且在世界名流如云的國際舞臺,也很優秀。
上班后,她從未忘記朋友關于她無法準時上班的善意玩笑,真正做到從不遲到!
雖然5點下班,但她的工作并沒結束,因為她給自己立下一個規矩:出席所有自己負責的國家國慶日的晚宴,并各種外交界和社交界的各種活動。
雖然她承認雞尾酒相當乏味,自己也不喝酒,但她通常握著一杯姜麥酒度過整個酒會。
聯合國的同事們身世顯赫,經常接觸國際名流,但她還是這頂流國際團隊心目中的女神、和平使者。
例如看她的上司讓·德努(時任聯合國禮賓司司長)和同事皮埃爾·德穆勒米斯特給她兩封信,老實說我當時忍不住大笑起來,她的魅力太強大了,不僅讓兩任知名外交官丈夫傾倒,而且還讓兩位聯合國官員為她“爭風吃醋”。
上司說:昨天我和皮埃爾大吵一架,因為他堅持說你更喜歡他,而我認為你更喜歡我。不過其實這也沒什么,因為我們兩個永遠都不會知道答案。
同事說:懷念辦公室原本融洽的氛圍……你跟我們一起度過了那么多時光。
她所在的聯合國辦公室,因她在而融洽,甚至離職后的她,還能用自己的魅力,讓狂躁的同事恢復平靜和理智。
你可以讓她平靜下來,理智起來。即使你無法做到,你也有無盡的耐心,你的一個聳肩或者微笑便可以消融她的粗暴或者指責。而現在沒有人能像你一樣忍受她高高在上的粗暴態度和嚴厲措辭?!愕募~約之行對杰奎琳起到了奇妙的寬慰作用,皮埃爾在信中告訴我她已重新擺脫了狂躁狀態。
更有她那強大的朋友圈,張學良、宋子文、貝聿銘、張幼儀等可以串起近代民國名人的沙龍平臺,大人物、小人物和各行各業人士都在她這里得到慰籍。細察她的朋友圈,許多人從年輕時開始結識,竟能真心相交一輩子。
可見其強大的人格魅力,對人體貼真誠,讓人感覺到信任,結識后彼此激發、溫暖,彼此共生力量。
3、Contribution貢獻
她篤信:在自己的一生中,無論遇到何種困難,總會有人伸出援手。
例如:在菲律賓馬尼拉的戰亂危難中,她不僅得到恩人卓牟來(曾國潘的曾外孫)的幫助,還有朋友們和家里工作人員的齊心協力,平穩渡過難關。
初到美國,也是各位朋友的幫助,讓其孤兒寡母慢慢立足下來。
她希望把這種關愛延續下去。她一生喜歡幫助別人,并教育子孫要對別人好。她總是說:
你不必弄清楚誰給過你好處、誰沒有,只要你對每個人好,所有的善意都會回報給你。就算不是從這人身上,也會從那人身上——所以不必記在心頭。
例如她初到美國買唐將軍的房子時,不斤斤計較答應所有條件:立即開出一張押金支票,買下所有又笨又舊的家具,并允許唐將軍的兒子唐建文保留其中的一間臥室。而正是房主的兒子,因在聯合人事部工作,為她帶回聯合各種空缺崗位信息。
她自己不僅得到聯合國禮賓官職位,而且還把一些合適職位推薦給朋友,例如朋友孫廣禹。而這位朋友之子,后來成為她的大女婿。
不僅對朋友如此,對為她服務的工作人員,也是如此。
孩子的保姆多蘿西,在她家服務多年,即使其結婚生子,兩家仍密切來往,對其關照如家人。傭人吳媽在她家長達近三十年,初來只會簡單縫洗,即使被女兒抱怨“不講衛生,擦所有東西都是用同一塊油膩膩的布”,她還是待其如家人,認真指導其廚藝,成為家中的得力干將。并把吳媽之子介紹到好友蔣士云貝祖貽家工作。
男仆福根生病,她親陪著坐救護車去醫院。福根去世,她為他舉行體面的告別儀式,她的所有孩子和一些朋友都來參加悼念,安排其身后事。
她的專職管家艾米的女兒麗莎,自一出生就是她和顧維鈞的“明珠”。她甚至整日照顧她,哄她睡覺,給她唱搖籃曲,甚至為麗莎舉辦一周歲盛大派對……麗莎長大后,還負擔她上大學的學費,并指導她的教育和職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她的朋友圈名流如云,但這本自傳中,有麗莎的照片竟達十幾張,甚至超出她的孫輩,可見她對麗莎的關愛。
當然得她幫助和提攜、成功在美國立足并獲成功的人,還有很多:例如管家蔣美蘭的兒子張林、姐姐蓮韻的外孫女徐燁、管家馮潔的女兒李丹秋、管家黎紀鸞的女兒羅明珠、代班管家安琪拉的女兒周安等……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正因為她對人的真正體貼的關愛,在她晚年時也收獲了大家對她的愛:有病時,家里這些曾服務過的工作人員主動“組團排班”照料她。把他們曾體驗過嚴幼韻式的“體貼他人、助人為樂”精神,回報到她自己的身上。
甚至她和她的孩子們,將幫助的范圍超越了親友和身邊人,通過設立“嚴幼韻基金”,延伸到素不相識的孩子們。甚至還設立“百人會獎”,此獎項曾頒發給舞蹈家黃豆豆、歌唱家廖昌永以及其他人,助力他們的職業發展。并設立各類助學金、捐資修建博物館和美術館……
順便說一下,知名暢銷書《查令十字街84號》的得以出版,其實也與她有點關系,準確地說與她的長女楊蕾孟有直接關系。
楊蕾孟是作家海蓮·漢芙的伯樂,在其無名和落魄時,關心鼓勵她,如海蓮所說“被你精心呵護十年”,肯定了該書的價值,即使自己所在的出版社不能出版,也要貼心推薦給另一合適出版社,使這本名作問世,一位好作家沒被淹沒。
想嚴幼韻早年以“84小姐”(汽車牌照84號)聞名大上海,并被許多男生愛慕,故意將英語Eighty Four念上海話為“愛的?!薄4_實,她的百余年人生,不僅被愛和福環繞,并把這愛這福一路播撒,通過自己和孩子們傳遞給更多人。
而受惠于她的這些人,也正把她創造的這條感恩與仁慈的“愛的?!敝湥眯牡貍鬟f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4、Comfort舒服
她百余年人生活得精彩,細看她的照片會找到答案,她的面相飽滿、眼神平和,臉上總帶著笑意,甚至越老越有菩薩相。相由心生,她自己表面上的活得好、活得舒服,其實根本原因是她讓周圍的人活得舒服。
顧維鈞作為知名外交官,不僅其成就為人矚目,其感情生活也引人關注。最有名的是他本人關于自己四段婚姻的評價:第一任夫人張潤娥主命,第二任夫人唐寶玥主貴,第三任夫人黃蕙蘭主富,第四任夫人嚴幼韻主愛。
顯而易見,嚴幼韻是顧此生摯愛。當年遠在海牙工作的顧維鈞寫給在紐約嚴幼韻的情詩更是明證:夜夜深情思愛人,朝朝無緘獨自悶。千種緣由莫能解,萬里郵航一日程。
同樣是名門閨秀,為什么黃蕙蘭又美又富且為顧生兩子相伴那么多年,還是沒有抓住顧的心呢?而嚴竟在54歲幾乎快當外婆的高齡完美再嫁。而且她的兩段婚姻都很完美,丈夫都是知名外交官,都是愛她的且被她愛的人。
細對比黃、嚴兩人的百年人生自傳,會發現答案。
黃的自傳是《沒有不散的筵席——顧維鈞夫人回憶錄》,其前半生有多燦爛后半生就有多落寞。抱怨顧對自己的漠視“他對待我,就是忍讓,供吃供住,人前客客氣氣,私下拋在一邊。”細察顧與黃的合影,顧確實很嚴肅。
再看嚴的自傳《109個春天》,兩人的自傳名正如兩人的人生心境,黃的人生是“紅樓一夢”,而嚴的生活始終是“春天”,即使前夫被秘密殺害,孤兒寡母身處困境,她竟也讓孩子們感到快樂、不覺生活的苦。看顧與嚴的合影,嚴肅的知名外交官,臉上露出孩童般的燦爛笑。
顧維鈞與嚴幼韻
答案已明了。正如黃在自傳所說:
我并不快樂,因為那時我尚不懂快樂的真正意味……往后要嘗試更有趣的生活。
而嚴從小被父母教育快樂、自信、過有趣精彩的生活,身邊一直圍繞著朋友,歡聚不斷,自始至終,嚴的生活是快樂的、精彩的。
與嚴結婚后,顧不僅得到了一個賢惠體貼的妻子,還得到一個善理家好客的女主人,還有“好管家、好護士、好秘書”,可以隨時密談的摯友,并真正享受到家的溫暖。
而這是黃無法給予的。
在與顧長達25年多的婚姻里,她始終為他營造幸福生活:生活細致照顧;為防其記憶力衰退,每天備大量中英文報紙供其閱讀;創造安靜的獨立寫作環境,讓其完成多達十三卷的口述史書稿。書稿完成后,察覺他茫然健忘,立即安排麻將活動充實。
她不喜歡游泳和日光泳等戶外活動,但他喜歡,她無怨言默默相隨。
她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
正如顧的長子顧德昌所說:“如果不是她(指嚴幼韻),父親的壽命恐怕要縮短二十年。”
而顧的女兒顧菊珍說:
您為我帶來的最大福氣之一就是認識了您并從您的智慧和力量中得到了啟迪。您對父親的關愛使他享受到了多年的幸福生活,對此我想表示感謝……我還想感謝您讓我和德昌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感謝您使顧家人聚集在一起……
她不僅讓愛人顧維鈞得到真正家的溫暖,感受到人生真正幸福。她還用自己的大智慧,讓自己和顧家的子孫后代緊緊團結在一起,親如一家人。
這從每年楊家子女為她舉辦“大派對、顧維鈞和黃蕙蘭的孫子顧植義等顧家后代為她組織“中派對”,還有家里的工作人員等為她辦的“小派對”可以看到她的強大氣場和魅力。
想要福氣,先去脾氣。無論婚姻中,還是對朋友們,還是教育子女,嚴幼韻一直是平和的、耐心的、體貼的和真誠的。
例如長女楊蕾孟曾常笑媽媽打麻將太頻繁——一周至少兩次,有時更多。她說并不因為她酷愛打麻將,而是為朋友們提供一個團聚交往的機會。她說“如果不打麻將,那我們做什么,難道枯坐閑聊?”
她家也成為在美高端華人的社交中心。甚至她結束聯合國的繁累工作回家,經常發現朋友們都在不耐煩地等著她,她們已經提前告訴家里傭人要來吃晚飯!朋友們在她家的舒適如自家可窺見一斑。雖然下班后她很疲憊,雖然她是新手盡輸錢,但她還是堅持陪朋友們一起玩。
無論親友,還是朋友,她永遠給以溫暖和幫助,甚至凡是在她家服務過的傭人一到她家親切如自家,把她當作自己的長輩。從她家走出去的人甚至包括他們的孩子,在她的悉心指導和關照下,也都向善、向上、走正路,并把她的這份愛和福氣傳遞。
正如次女楊雪蘭說的“媽媽的體貼,她也因此不斷交到新朋友”,她在回憶錄《從局外人到局內人:尋求共贏》中寫這段話,更形象說明了嚴幼韻的幸福是尋求共贏的例證:
要成為能夠產生影響力并在任何環境中帶來積極變化的局內人,必須努力理解文化;建立信任并證明你將他人的利益牢記于心,而非只想著利己,從而展示個性;讓別人能舒服地和自己一起工作,哪怕彼此背景不同、差異懸殊,此可謂創造舒適。
生活,難不倒想過好日子的人
嚴幼韻享112歲高壽,經常被人問有什么好的養生秘訣?
她說:我不鍛煉、不吃補藥、最愛吃肥肉、不糾結往事、永遠朝前看。
她更坦率說:我從來沒想過長命百歲!生命永遠是美麗的,每天都是好日子,每一天都是上天恩賜的禮物。
她經常說:“當下這一刻”在英語里的翻譯是“present”,而“present”在英文里又有“禮物”的意思,所以,當下每一刻都是老天給的禮物,一定要好好享受。
她說長壽只有一個秘密:樂觀。不要糾結于往事,多花些時間思考如何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在我一生中,不管遇到何種困難,我總是認為會有人伸出援手,事實也的確如此。
女兒說:媽媽是從來沒有怨言的。她永遠著眼未來,不追悔過去,不彷徨感傷。她總是勇敢地面對所有挑戰。玻璃杯,從不是“只有半杯水”,而是“還有半杯水”。
最后,如何像嚴幼韻這樣福氣滿滿、享受精彩幸福人生呢?
希望大家記住她的話:
只要你對每個人好,所有的善意都會回報給你。樂觀,不糾結,相信生命永遠是美麗的,每天都是好日子,活在當下享受上天恩賜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