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和姐姐聊天,她很認真的問我,你到底打算什么時候戀愛。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笑嘻嘻地說不急不急,不是有句話嘛,叫那個人總會出現的,只要你等。
發送完這條信息,我聽著屏幕看了一會,看著那條綠色的對話框,忽然笑了起來。
這種鬼話,連我自己都不信。
我已經不記得聽過看過這種話多少次了,打開微博,點開公眾號,只要是和愛情有關的內容,十有八九都會有這種雞湯存在。
可看這種文章的人,又有多少人是發自心底的相信呢?不過是找個安慰,為自己的現狀尋一個浪漫而詩意的說法。
記得前幾天和朋友聊天,她笑言,我是相信愛情啊,但我從來不相信我會遇到愛情,這世上是有很多好男人,但我才不相信我會這么好運地遇到。
這種心態說起來有點可悲,我才二十幾歲,竟然就已經開始不期待愛情了,或者可以說,不指望愛情會降臨在自己的身上了。
2.
遇見有好感的人,會覺得與其在一起不如做朋友,可以長久一點;遇見告白的人,會選擇直接拒絕而不是給別人機會去試一試;我依舊活的積極且努力,卻已經不再是為了遇見一個很優秀的人了。
一次次留言,一次次發朋友圈,一次次調侃是時候找個男朋友了,可僅限于此,再沒有接下來的行動。這些話說久了,就連自己也當成笑話一帶而過。
關于愛情,不可否認,它是浪漫的,無論是從書里讀到的,還是電視劇里看到的,亦或者是歌里聽到的,它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也是“車馬慢書信遠”。
回憶學生時代,對于愛情那是絕對向往的,每天都打扮地漂漂亮亮,只為了可以和心尖的少年偶遇,那時候,相信愛情是靠努力就可以得到的,只要自己等,只要自己足夠優秀,就一定會等到那個人。
然后等啊等,看著周圍的人漸漸脫單,卻只等來了親戚朋友的一句,你究竟準備什么時候戀愛?
然后你開始回答,等我遇到那個人。卻又在下一秒明白,也許這一輩子都等不到那個人。
3.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型,但有趣的是,很多人最后相伴一生的人都不是自己的理想型,或者說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出入。
你說要等那個足夠愛你的人出現,可是后來卻發現,那個人是在和你生活而不是演電視劇;你說要等到一個懂你的人,可是后來才明白,其實他也需要你去告訴他哪里惹你生氣了;你說要等到那個情商高足夠護短的人,可是后來才察覺,他的其他方面你并不是很滿意。
別騙我了,那個人,我等不到的。即使好不容易等到了,誰又知道會不會是個“高度近視”,于人海茫茫中和我擦肩而過。
愛情,可遇不可求,求不得,等不到。我總覺得緣分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和身邊的人發生什么,產生何種關系,又何來“等”這一說呢?
所謂的等,不過是站在眾生之外,以一種超然的視覺去看自己的一生,然后你覺得你等到了那個人。但事實呢?那個人并不是你原先設想了無數次的人,而是你命中注定的那個。
也許不夠好,也許并不完美,可是卻漸漸開始無可替代,漸漸讓你覺得,自己其實等到了。
你沒有等到那個人,卻仍然等到了愛情。
我很喜歡一句話,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人生的每一天都很美好,而等待卻讓時光變得毫無意義,仿佛過去的每一天都只是為了去等待那個神圣的時刻,圓滿的剎那。
我更希望不去等待,不去刻意等它出現,而是在它碰巧降臨的時候,笑著說。
嘿,你來啦,好巧,我剛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