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算是一篇道歉文。
昨天早晨因孩子的升學,討論了一下孩子的教育以及教育公平等問題。我本意讓人心態放松,盡人事,聽天命,不要那么焦慮,但言辭上,卻一貫地尖酸刻薄,或許無意中,就會帶來傷害。
在此,我想真誠地說聲sorry,那真不是我的本意。
我把昨天想要表達的東西在這里說清楚。
人近中年,面臨的無非是父母的養老,夫妻的相處,兒女的教育,自己的要么養家糊口的工作,要么有前程的事業,僅此幾件事而已。
但上面的每一件,都不是讓人省心的小事;到了這個年紀,身上背負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沉重;一旦稍有不順,便壓迫得喘不過氣來。在時光易逝的緊迫感和擔負起家庭的責任感的雙重夾擊下,每一位中年人都或多或少地焦慮著,既有對現實的困惑與不甘,又有對未來的迷茫與憧憬。
人往往靠目標和意義活著,如果沒有目標和意義,人無異于行尸走肉。
而我也深深的知道,勸人放下目標和意義是何其的簡單,而當事人真正地放下又是何其的艱難。因為,事不關己地站著說話,永遠不會腰疼;不經歷別人的切膚之痛,永遠不知道自己面臨同樣的問題時,會如何抉擇。無關痛癢的道德說教非常簡單,灌一壺安慰心靈的雞湯誰都會,但是給出中肯的建議卻是難上加難。
之所以焦慮,來自于比較,落差才是焦慮的根源。
我承認,適當的比較能激發一個人的上進心,可以讓一個人去追求更高,更遠,更卓越。
但,我要強調的是,不比較,也可以保持一顆上進的心。不比較,需要對自我的肯定,需要對現實清醒的認知。
關于孩子。教育的條件上,沒必要和帝都的比,畢竟,我們不在帝都,因地制宜,努力把我們所能給予的,全部給予。至于孩子的未來,孩子終會長大,終會獨立,未來在他們手里;你我皆凡人,沒有馬化騰、馬云那樣富可敵國的財富,我們沒有能力一定做到可以給孩子定制一個美好的未來,他們的未來由他們自己創造。
關于為人父母。既然孩子的未來要由他們自己創造,我們就沒必要為他們的未來焦慮萬分。我們目前能做的,在力所能及的同時,做好自己。放下自己后,也就放開了孩子,相得益彰。
關于自己。年輕時,每個人都曾經有很多夢想,努力打拼過,誰不想上天摘月,誰不想下海擒龍,誰不想揮斥方遒,誰不想縱橫馳。遺憾的是,由于天資、時運、個人等等多方面的原因,廉頗猶勇遇宵小,項羽得而復失天下,李廣陰差陽錯難封侯,李陵一腔熱血難報國,王勃千古文采無人用,王安石變法中途遇阻,范仲淹新政半途難行,岳飛肝膽雄心遭奸佞,文天祥丹心照汗青,李自成造反功敗垂成,譚嗣同維新空撒熱血,英雄都無用武之地,何況你我升斗小民乎。自己都沒做到的事情,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冀著他們去替我們完成!因為,他們有他們的想法,他們有他們的生活。
孝敬父母,回歸自我,認真工作,維護好家庭,照顧好孩子,這是一個凡人所要認真經營的人生;做好了,一樣是成功。
年輕時,不懂周星馳,以為那是喜劇;其實,生活一直是悲劇,我們要做的,是努力尋找歡樂。